原文:
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聞勞山多仙人,負笈往游。登一頂,有觀宇甚幽。一道士坐蒲團上,素發垂領,而神光爽邁。叩而與語,理甚玄妙。請師之,道士曰:“恐嬌情不能作苦。”答言:“能之。”其門人甚眾,薄暮畢集,王俱與稽首,遂留觀中。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一斧,使隨眾采樵。王謹受教。過月余,手足重繭,不堪其苦,陰有歸志。一夕歸,見二人與師共酌,日已暮,尚無燈燭。師乃剪紙如鏡粘壁間,俄頃月明輝室,光鑒毫芒。諸門人環聽奔走。一客曰:“良宵勝樂,不可不同。”乃于案上取酒壺分賚諸徒,且囑盡醉。王自思:七八人,壺酒何能遍給?遂各覓盎盂,競飲先釂,惟恐樽盡,而往復挹注,竟不少減。心奇之。俄一客曰:“蒙賜月明之照,乃爾寂飲,何不呼嫦娥來?”乃以箸擲月中。見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與人等。纖腰秀項,翩翩作“霓裳舞”。已而歌曰:“仙仙乎!而還乎!而幽我于廣寒乎!”其聲清越,烈如簫管。歌畢,盤旋而起,躍登幾上,驚顧之間,已復為箸。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樂,然不勝酒力矣。其餞我于月宮可乎?”三人移席,漸入月中。眾視三人,坐月中飲,須眉畢見,如影之在鏡中。移時月漸暗,門人燃燭來,則道士獨坐,而客杳矣。幾上肴核尚存;壁上月,紙圓如鏡而已。道士問眾:“飲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寢,勿誤樵蘇。”眾諾而退。王竊欣慕,歸念遂息。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傳教一本。心不能待,辭曰:“弟子數百里受業仙師,縱不能得長生術,或小有傳習,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閱兩三月,不過早樵而暮歸。弟子在家,未諳此苦。”道士笑曰:“吾固謂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當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師略授小技,此來為不負也。”道士問:“何術之求?”王曰:“每見師行處,墻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傳一訣,令自咒畢,呼曰:“入之!”王面墻不敢入。又曰:“試入之。”王果從容入,及墻而阻。道士曰:“俯首輒入,勿逡巡!”王果去墻數步奔而入,及墻,虛若無物,回視,果在墻外矣。大喜,入謝。道士曰:“歸宜潔持,否則不驗。”遂助資斧遣歸。抵家,自詡遇仙,堅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為,去墻數尺,奔而入;頭觸硬壁,驀然而踣。妻扶視之,額上墳起如巨卵焉。妻揶揄之。王漸忿,罵老道士之無良而已。異史氏曰:“聞此事,未有不大笑者,而不知世之為王生者正復不少。今有傖父,喜痰毒而畏藥石,遂有舐吮癰痔者,進宣威逞暴之術,以迎其旨,紿之曰:‘執此術也以往,可以橫行而無礙。’初試未嘗不小效,遂謂天下之大,舉可以如是行矣,勢不至觸硬壁而顛蹶不止也。”
譯文:
故事說海邊有一座嶗山,住著一位仙人,人們都叫他嶗山道士。據說嶗山道士會許多凡人不會的法術。距嶗山幾百里路外的縣城里,有個人叫王七的人。王七從小就非常羨慕法術,聽說嶗山道士會許多法術,于是辭別家人,到嶗山去尋仙。王七來到嶗山,見到道士,交談中,王七覺得那道士非常有本領,就懇求收他做徒弟。道士打量他一番說:“看你嬌生慣養,恐怕吃不了苦。”王七再三請求,于是道士就答應收他為徒弟。
夜里,王七望著窗外的月光,想到自己馬上就要學到道術了,心時有說不出的高興。第二天清晨,王七跑到師父那里去,滿以為師父會開始傳授道術,哪知給了他一把斧頭,叫他跟著師兄們一起上山砍柴。王七心里很不高興,但也只得聽從吩咐。山上到處是荊棘亂石,沒到太陽下山,王七的手上、腳上都磨起了血泡。
轉眼一個月過去了,王七的手腳上漸漸磨出了老繭,他再也受不了整天砍柴割草的勞累,不由起了回家的念頭。晚上,王七和師兄們一起回到道觀,看見師父和兩個客人正談笑風生地飲酒。天已經黑了,屋子里還沒有點燈。只見師父拿起一張白紙,剪成一個圓鏡模樣,往墻上一貼。一瞬間,那張紙竟像月亮一樣放出光芒,照得滿屋通明。這時,一位客人說:“這么美妙的夜晚,如此歡樂的酒席,應該大家同樂一場。”道士拿起一壺酒遞給徒弟們,叫他們盡情地喝。王七在一邊暗暗思忖:我們這么多人,這一小壺酒,怎么夠喝?大家將信將疑地拿起酒壺往碗里倒酒。真奇怪,倒來倒去,酒壺始終是滿滿的。王七心里很詫異。過了一會兒,另一個客人對道士說:“雖有明月高照,可光喝酒也沒意思,要是有人伴舞就好了。”道士笑著拿起一根筷子,對準白紙點了一下,忽見月光中走出一個一尺長短的女子。她一落地,就和普通人一樣高大,苗條的腰身,潔白的肌膚,衣帶飄揚,唱起歌來。一曲歌罷,女子凌空而起,竟跳上了桌子,正當大家驚慌失措時,她已還原成一根筷子。看到這一切,王七目瞪口呆。這時一個客人說:“我真高興,可是得回去了。”于是道士和兩個客人移動酒席,挪進了月亮。月亮漸漸暗了下去,徒弟們點上蠟燭,只見師父獨自坐著,客人已不知去向,只有桌子上留著剩酒剩菜。
又過了一個月,師父還是不傳授一點法術,王七實在熬不住了,就去找師父。見到師父,王七說:“弟子遠道而來,即使學不到長生不老的法術,您傳給我一點別的小法術,也算是一個安慰。”王七見師父笑而不答,心中很著急,比劃著說:“現在每天早出晚歸,打柴割草,徒弟在家哪吃過這樣的苦呀。”師父笑說:“我早就斷定你不能吃苦,現在果然如此。明天一早你就回家去吧。”王七央求道:“還求師父傳我一點小本領,也算我沒白來一趟。”師父問:“你想學什么法術?”王七說:“徒弟常見師父走路,墻壁都擋不住,就學這個好了。”師父笑著答應了,就叫王七隨他來。他們來到一堵墻前,師父把過墻的咒語告訴王七,叫他自己念著。王七剛念完,師父用手一指,喊了一聲“進墻去”。王七面對墻壁,兩腿哆嗦,不敢上前。師父又喊:“試試看,走進去。”王七走了幾步又停下來,師父不高興地說:“低下頭,往前闖”。王七硬著頭皮往前奔,不知不覺就到墻的另一面了。王七高興極了,趕緊拜謝師父。師父對他說:“回家后要勤懇做人。否則,法術是不會靈驗的。”
王七回到家,對妻子夸口說:“我遇到了神仙,學會了法術,連墻壁都擋不住我。”妻子不信,說世上哪有這樣的事。王七于是念起咒語,朝墻奔去。只聽一聲響,王七腦袋撞到墻上,跌倒在地。妻子趕緊把他扶起來,只見他額頭上隆起了一個大疙瘩。王七耷拉著腦袋,像泄了氣的皮球。妻子又好氣又好笑:“世上就是有法術,像你這樣兩三個月也不能學會。”王七想起那天在晚上,自己明明穿過了墻壁,于是懷疑道士捉弄自己,不由大罵了嶗山道士一陣。自那以后,王七仍然是一個不學無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