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章二十九 計出驚人

  “什么?”

  “三月滅行?!”

  “這也太…”

  一時間,滿堂皆驚,眾臣不由交首接耳,議論紛紛。

  畢竟那可是占據三州之地,幅員數千里,人口數千萬的大行王朝啊!

  如何能在短短三月之內,速滅之呢?!

  “呵呵…隨特使,這等軍國大事,可容不得半點兒戲之言!”

  國帥狄殤先是一驚,而后冷笑連連,顯然并不相信此等夸大之言。

  “大人多慮了,事關國本命脈…下使又如何敢誑語妄言呢?”

  隨便依舊輕輕一笑,繼而轉身望向太極圣皇,恭聲請求而道。

  “懇請陛下,事關軍事機密,還望屏退閑雜人等。”

  如此作態,一時間反倒是令人心中狐疑,不知這隨便究竟是真想獻出奇策,亦或是在這裝腔作勢?

  “唔…”

  太極圣皇略一沉吟,卻也對于這大驪使者,葫蘆里究竟賣的什么藥有些興趣。

  于是當即便頷首而允,屏退左右。

  “都下去吧。”

  一時間,殿中服侍的婢女、內監盡皆退下,僅剩下一眾大臣郡王,依舊坐于原席。

  ——但凡是今晚能夠受邀參加晚宴之人,無不是忠心耿耿的國之重臣,故而無需避諱。

  隨便見狀也再未曾多言,只是繼續拱手作揖,懇請而道。

  “回稟陛下,在獻計之前,可否容下使先行介紹,我大驪攻行之軍事進展?”

  “可。”

  太極圣皇微微頷首,當場而允。

  “陛下請看。”

  在得到太極圣皇首肯之后,隨便緩緩踱步至大殿一側的九州山河圖前,拿起木制導引便在浩瀚的九州疆域上騰挪指點。

  一時間,殿中眾人之目光,也都隨之匯聚在高懸半空的九州山河圖上。

  “大行據濟、豐、瀛三州之地,其中濟州毗鄰大驪,豐州接壤大乾,而其國都——臨安城所在的瀛洲,則在最南方,被環海圍繞。”

  隨便在這一刻仿佛化身軍事戰略家一般,指點江山,侃侃而道。

  “若想滅行,則必破濟、豐二州之地,直入瀛洲,隳其城,滅其國!”

  凡欲行滅國之舉,占據敵國多大疆土,掠殺敵國多少臣民都非終止,惟有攻破敵國國都,擒殺敵國圣皇,滅盡皇室宗親,這才算真正意義上的滅國!

  而大行國都——臨安城,便坐落在九州最南方的瀛洲,被濟州、豐州牢牢環衛左右,又背靠海域,只可正面硬攻。

  畢竟大驪雖國力鼎盛,卻囿于大陸中心,并無疆土臨海,自然不可能從海域入侵大行。

  而大乾雖有澤州臨海,卻并無過多財力組建耗費極大的海軍船隊,自然也無力從海域進攻大驪的核心腹地。

  且大行國富,國中又水道貫連,四通八達,且南方將士本就熟通水性,因而大行之水兵樓船,堪稱天下一絕!

  故而,若欲滅行,海路水道盡皆斷絕,惟有正面強攻不可!

  “今我大驪鐵軍,于十五日前奇襲雁門關,一戰而下!自此一路猛攻,如入無人之境!截止下使入乾之時,我大驪已連破大行一十二城,將整個雁門郡盡數收入囊中!”

  此言一出,殿內鴉雀無聲,卻是盡皆震撼于大驪兵力之盛,進軍之速!

  短短十余日,便奇襲雁門關,連下大行一十二城,使得雁門郡整整一郡之地,盡數淪陷!!

  這雖說是出其不意,打了個大行措手不及,且發兵之日剛好選在了新年過后不久,整個大行都還洋溢在新年的喜氣之中時,就更加難以抵御。

  但即便如此,大驪進軍之速,仍舊令眾人瞠目結舌,簡直難以置信!

  且大行疲弱至此,竟似乎毫無抵抗之力,則更是令人大惑不解,實在有些摸不著頭腦!

  “當然,這也都是數日之前的戰報了,至于目下我大驪鐵軍進展何處,卻是連下使也不甚清楚了。”

  此時此刻,隨便眼望著殿內眾人盡皆驚愕的神情,心中不無得意之色。

  只是他面上卻并未顯露出來,而是繼續開口,將大驪進軍路線有所保留的略微顯露一二。

  “不過依南征大元帥之命,我軍先鋒部隊,將在一個月內鑿穿濟州,直擊豐墉防線!”

  緊接著,只見隨便手執導引長桿,從雁門郡徑直劃向南方,一路橫穿整個濟州,最終停留在豐州北部門戶——嘉墉關之上!

  濟州雖大,橫亙一十二郡,然而對于入侵方的大驪來說,擊破大行防線,兵臨大行國都才是最為重要的戰略核心。

  故而,大驪根本無需占據濟州全境,而是攻占樞紐要沖之后,自可一路南下,直擊豐墉防線!

  至于這所謂的豐墉防線,便是地勢平緩,一馬平川的大行國中,罕有的第二道占據山川地利的命脈防線了。

  ——至于第一道以雁門關為核心的命脈防線,在被大驪突發大兵,奇襲陷落之后,便徹底淪喪了。

  而在攻入雁門之后,整個濟州平原,便如同嗷嗷待宰的肥羊一般,根本無力抵抗大驪的屠刀宰殺。

  這種一馬平川的豐茂平原,一直延伸至濟州與豐州的交界處,才會被浩浩蕩蕩的豐江阻攔,自此難以逾越。

  正是因為這條豐江的存在,使得整個豐州水系貫通,農業發達,常年豐收,堪稱整個九州最為富饒的天地糧倉,故而得名‘豐州’。

  可一望無垠的平原,使得大行在和平時期足以富甲天下。

  但這等優勢,在殘酷的軍事戰爭面前,卻面臨無險可守的尷尬局面。

  故而,一旦被敵軍進入豐州,則豐州無險可守,極易淪喪!

  為了避免這種局面,歷朝歷代占據豐州之國,都挖空心思構筑足以御敵于外的穩固防線。

  不過好在豐江的上游,便是大行國中少有的浩瀚山脈——秧山群峰,連綿足有數百里之長,將豐州與濟州隔絕內外。

  于是,大行便依山而建,在秧山與豐江之間,接連修筑了三座大城,相互倚重,構建起了大行最為重要的一條防線——豐墉防線!

  其中豐墉防線的核心,便是占盡天險地利的天下第二關——嘉墉關!

  若是突破了豐墉防線,則大軍入境,再無任何阻攔,可一路襲馳而下,貫穿整個豐州、瀛洲,直達臨安城下!

  故而,豐墉防線對于大行之重要,根本毋庸置疑!

  就像是雁門一破,整個濟州必將糜爛一般,缺失了豐墉防線之后,整個大行將再無天險可守,只能與敵軍以命相搏了。

  到那時,軍力疲弱的大行距離國滅,也就僅僅只剩下時間問題了。

  但也正因如此,這條事關大行國運命脈的核心防線,又豈是那么容易能夠突破的?

  大行對于自己最為重要的屏障門戶,自然是費勁心思,將其修筑的堅不可摧,牢不可破!

  首先,對于水軍天下無敵的大行來說,任何妄圖進攻豐墉防線之人,都將盡喪水域控制權,故而無法搭設浮橋,也無法乘船越過豐江,必須得老老實實從陸地入境。

  但進入豐州平原的唯一一條大道,卻被號稱天下第二關的嘉墉關牢牢占據。

  且大行為了萬無一失,更在其側分別設立了兩座大城拱衛左右,一座為敖倉城,一座為衛水城。

  其中,敖倉城位居下游,據江而立,城堅地廣,易守難攻,屬于嘉墉關的后背兵營及儲備糧倉,故得名‘敖倉城’。

  若戰時有敵軍圍攻嘉墉關,則可逆流而上,從側翼突破敵陣,與嘉墉關可謂是互為犄角,一正一輔。

  至于衛水城,位居豐江上游,顧名思義,乃豐江水軍駐扎之所,專為保衛嘉墉關及豐江水域而特設,擁有天然良港的水師駐所。

  之所以特設此城,蓋因豐墉防線之核心,便是豐江水系的控制權。

  否則敵人大可以繞過嘉墉關,直接渡河而過,而后派兵圍城,看住三座大城,讓主力部隊得以挺進豐州平原。

  故而,衛水城便駐扎著冠絕九州的大行精銳水師,扼守要道,保衛著豐江及分支水系的水域控制權。

  如此一來,本就占據天險的嘉墉關,更是有著一左一右兩座大城拱衛而立,堪稱密不透風,牢不可破!

  正因如此,熟悉九州地形的殿中重臣,才會對大驪使者所言三月速滅大行之語,感到大吃一驚!

  畢竟即便占據了濟州全境,可面對這道精心打造的穩固防線,大驪莫說是三月滅行,即便是三個月的時間突破此道防線,都已經是千難萬難,幾無可能啊!

  那必須得硬生生的,拿無數人命去填才行啊!

  而也正因如此,以晉王趙勝為首的漁翁一派,便建議坐山觀虎斗,讓兩國在這條極難突破的防線上流盡鮮血,而大乾正好坐收漁翁之利。

  但現實的問題是,即便是濟州全境令大驪盡數奪去,對于大乾與大行來說,也是很難接受之事!

  屆時,大驪雄踞四州之地,且盡是中原核心大州,單從疆域與人口來看,幾乎占據了泰半九州!

  若是任由大驪這般做大,卻是必將養虎為患,遺禍無窮啊!!

  那么此時的大乾,就必須要根據攻守雙方的實力與表現,來做出最為正確的抉擇!

  故而,太極圣皇便趁此機會,通過這位大驪使者的口中,想要更多的了解清楚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爭,究竟進行到了什么程度,雙方兵力部署又是如何?

  如此,大乾才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最有利于己方的決定!

  “不過豐墉防線之固,舉世聞名也!若想以最小代價速破此關,還必須仰仗于大乾精銳之師的鼎力相助!”

  面對如此堅城,哪怕是自信如隨便也不得不微微搖首,當場嘆息而道。

  只不過他話音剛落,卻只聽國帥狄殤瞬時便哈哈大笑起來!

  “哈哈哈哈!隨特使可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啊,讓我大乾將士去為你大驪攻城拔寨?”

  狄殤當場嗤笑,戲謔反問而道。

  “這便是你們大驪…所謂的誠意么?”

  此言一出,殿中之人無不哄笑,顯然是對于此等言論大感可笑。

  而面對滿堂哄笑,隨便卻是不急不惱,當即否認而道。

  “這位大人卻是誤會了,若無奇計妙策,下使又如何敢言三月滅行之語呢?”

  言及此處,隨便嘴角微翹,轉而一臉篤定的反問而道。

  “據下使所知,大行派來求援的使者早在數日之前,便已抵達西京城了吧?”

  面對此問,眾人一片沉默。

  在眾臣看來,大驪使者此言,豈不是屬于明知故問么?

  “既然大行求援,兩國又唇齒相依,那為何不干脆答應彼輩,發兵入行,馳援鄰邦呢?”

  此言一出,頓令殿中眾人一怔,似乎恍然間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這大驪使者,竟讓大乾發兵救行?!

  只有一小部分人,在聞聽此言之后,面上卻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而隨便見此情形,卻是嘿然一笑,終于不再遮掩,直言獻策而道。

  “大乾發兵入行,必然要途徑豐州,而在進入豐州地界之后,必然又以水路為快!”

  隨便侃侃而談,卻是將一條用心險惡之毒計,緩緩揭露在眾人面前。

  “此乃十萬火急之事,大行必定同意大乾援軍經由水道馳援,而屆時,我大驪鐵軍必然已瀕臨嘉墉關城下!”

  言及此處,卻是有更多人恍然大悟,仿佛明白了這大驪使者所獻之策究竟為何!

  “故而,大乾援軍必然要抵達嘉墉關方能為大行解圍!當然,無論如何…大行也不可能允許乾軍入關!但大軍乘船而入,卻必定要在衛水城停靠補給!”

  隨便手執導引長桿,卻是瞬時點在了嘉墉關上游的衛水城上!

  “屆時,陛下僅需提前準備好十艘裝滿猛火油的大船,便可將整個大行水軍樓船及衛水港口碼頭,徹底焚燒殆盡!并趁機靠岸猛攻,一舉拿下衛水城,將大行水師徹底從豐墉防線盡數抹除!!”

  言罷,隨便笑吟吟的轉過身來,望向早已目瞪口呆的大乾朝臣,以及面露驚色的太極圣皇,頗為自得般哈哈笑道。

  “如此一來,則豐墉防線不攻自破!兩國聯軍只需鐵索連舟,渡過大江,再派兵將嘉墉、敖倉兩城盡數圍困!則大軍自可以馳騁豐瀛,速滅大行!!”

  言及此處,隨便轉身望向太極圣皇,當即便拱手作揖,不無得意般笑而說道。

  “陛下,不知下使所獻‘火燒衛水’一計…可還堪用?”

  霎時間,偌大的太和殿卻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之中!

  眾人盡皆啞口無言,震撼于大驪使者所獻奇計妙策之中,久久難以平復…

  其中,力主助驪滅行的齊親王趙拓,更是面色激動,忍不住便欲要當場稱贊,促使父皇下定決心,聯合大驪,速滅大行!

  但誰知,還未等他開口,卻只聽身后——

  陡然便傳來一聲極為意外的叫好之聲!

  “彩!若有此計,何愁大行不滅啊?!”

  一時之間,眾臣紛紛循聲而望,待發現出聲之人是誰之后,卻是盡皆大驚!

  只見之前還力主助行抗驪的秦親王,竟赫然起身,出言盛贊而道!

  “父皇!依兒臣之見,合驪滅行…此乃大善之策啊!!”

  “隨便(字亂武),驪州隨縣人,乾代初大縱橫家。

  師從縱橫大家——蘇秦,然便此人,喜陰令,好毒計。

  自詡算無遺策,為達功成,無所不用其極,乃大驪王朝第一毒士是也!”

  ——《行書》·田茍(大行王朝太史令)

  大家猜猜秦王因何反復?無夢看看有沒有人能猜對哈哈哈!

飛翔鳥中文    我真不想當皇上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