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親率五千人馬一路向南門行去,沿途站滿了前來為軍隊送行的幽州百姓,百姓們對李楊明顯比對韓豹要熱情得多,因為這支軍隊幾乎全都是由遼東青壯所組成的。
而韓豹率領的五萬人馬則由幽州青壯以及烏桓青壯所組成,烏桓人在幽州生活數年,他們終于勉強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主要是幽州的待遇好,再加上李楊的融合政策與洗腦洗得好。
李楊在百姓心中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百姓盡皆奉其為主,幽州百姓只聞李楊之名,不知天子久矣。
李楊一行從州牧府到襄平南門這一路上受到了幽州百姓給予的最高規格的禮遇。
李楊命掌管后勤的官吏帶人駕著輜重馬車行駛在隊伍兩旁,收取士兵手中的瓜果蔬菜,為其減負!
軍隊以日行四十里的速度緩慢前進,按照這個行軍速度,大約一個月左右便可抵達官渡戰場。
當李楊率領五千人馬行出南門時,他們的樣子反倒顯得十分的狼狽,幾乎每名士兵手里都握著幾枚雞蛋,脖子上更是掛著用麻繩串連起來的臘肉,其他的瓜果蔬菜亦是不計其數。
李楊溫柔一笑,雖身處隆冬臘月,但心里很暖!
當然了,大多時候暖轎里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李楊,另一個則是隨軍出征的沮授。
行軍途中,李楊穿著便服,在暖轎里無需穿甲,即便敵軍來襲,李楊也絲毫不慌,有典韋寸步不離的護衛在暖轎身側,李楊自可高枕無憂!
李楊是一個十分會享受的人,當軍隊行至房縣時,他命人為自己打造了一頂三十二人抬的暖轎。
一秒記住s://c
三十二人抬的轎子究竟有多大呢?答,大約六十平左右,內分臥室和客室,暖轎上設有床榻,有幾案,甚至還有幾張客座,在不耽誤行軍的情況下,李楊還可召集沮授等人在暖轎里開個小會。
只有親臨戰陣時,李楊才會穿上沉重的盔甲,要不怎么說他會享受呢。
與李楊相比起來,李虎可就實在多了,他更像一名合格的武將,因為李虎除了吃飯與睡覺之外,幾乎從不下馬,李虎時刻緊握瀝血破城槊,以防不備之策。
李虎是典型的好戰分子,雖然很多人都說李氏三雄俱為好戰分子,但是,好戰分子與好戰分子之間也還是有所區別的。
比如說李楊,李楊打仗的目的是為了通過戰爭來發展自身的實力,說白了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