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5章 崇禎的兩輛馬車

  韓銘聿騎著驢子心中十分忐忑,他并非第一次見皇帝,畢竟戶部主事還是有站班資格的,雖然位次比較靠后。

  但現在他只是個八品的提舉,他擔心崇禎皇帝是要額外降罪于他,他已經夠慘的了,現在就希望把身體養好后照顧好孫女兒。

  隊伍到達午門后,韓銘聿將下驢將坐騎交給守門的護衛,自己則跟著個小黃門從午門右側的小門進入紫禁城。

  過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又走了嘗嘗的御道,韓銘聿終于行到乾清宮門口,早有太監踮著小碎步入殿內稟報,在得到了通傳后,韓銘聿才正了正衣冠步入大殿。

  “臣韓銘聿拜見陛下!”韓銘聿入了大殿后彎腰行了揖手禮。

  大明的禮節與后世的清宮戲不同,不論是上朝還是議事,皆不用跪著,除非是與皇帝意見相左、或者接下來有不敬的地方,朝臣們才會行跪禮進諫。

  “韓愛卿平身吧!”崇禎語氣很隨和,這讓韓銘聿心里寬慰不少。

  “謝陛下!”韓銘聿直起身來站在一旁,他也不敢與崇禎對視,生怕再惹了圣怒。

  得虧韓銘聿之前是教授,每日面對成百甚至上千的學生,即便是見皇帝也沒有絲毫怯場。

  “韓愛卿是否因為降職之事怨朕不公?”崇禎皇帝端起茶碗呷了一口道。

  崇禎皇帝做事不喜拐彎抹角,向來都是直來直去,這擱在后世就是個典型的直男。

  奈何身邊的大臣、太監,沒有一個喜歡說真話的,他們說一件事恨不得引經據典、旁征博引,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

  “回陛下,臣不敢,倘若能因此避免朝堂的一場紛爭,臣受這點罪責又算得了什么呢?”韓銘聿道。

  這倒是韓銘聿的心里話,小小的主事并不能左右大局,提舉也一樣,但這反而讓他對時勢看的更透徹了。

  “韓愛卿氣度可嘉,唉!不瞞愛卿,朕本意是準備提拔你,你的奏疏朕看了,車廂峽一役朕也知不能完全怪陳總督。

  然陜西流賊之事重大,朝堂之事又非三言兩語可臆斷,朕也深感頭痛。

  朕承繼大業以來,夙夜憂嘆不敢怠慢政務,唯恐哪里處置不周斷送了祖宗基業,朕看著山陜之地百姓流離失所,朕也心痛啊!”

  崇禎皇帝聊著聊著就想起山陜各府縣呈上來的奏疏,心里難受之余眼睛也紅了。

  “陛下勿要過分苛責,大明疆土遼闊,兩百年來的積弊也非一日可除。”韓銘聿安慰道。

  他算是看出來了,崇禎皇帝喊他來并非問罪也非嘉獎,只是需要一個傾聽者而已,說白了,就是尋個陌生人發發牢騷。

  “愛卿在奏疏中說,位卑未敢忘憂國,朕思量良久深以為然,倘若天下朝臣都能心念朝廷心念百姓,朕自然不用如此憂愁。

  奈何近幾年朕發現朕想辦一件事愈發艱難,朝臣之間屢有爭斗,但唯獨沒有一個能專心辦事的,可朕卻又尋不出問題出在哪兒?”

  崇禎看起來極為痛苦,繼位以來他唯一得到朝臣們全力支持的,就是當登基時鏟除魏閹的時候。

  魏閹鏟除以后,朝廷大動干戈將當年與魏忠賢有過牽連的朝臣一網打盡,這些年崇禎皇帝一直對此耿耿于懷,他覺得當初有些矯枉過正了,雖然并非他的本意。

  “陛下,臣斗膽問一句,您認為造成現在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么?”韓銘聿沒有理會崇禎的牢騷,他或許知道崇禎只是尋他聊聊天,但他卻不想只是聊天。

  因為他知道問題出在哪兒,但他不能直接說出來,一是因為身份,二是因為立場,三是因為信任度。

  說心里話韓銘聿挺同情面前這位年輕的皇帝的,崇禎確實已經很努力了,但他登基的時候才十七歲,也沒有經過正統的帝王教育,怎么可能是那些老謀深算的朝臣們的對手。

  更何況如今這些朝臣們已經強強聯合成為朋黨,任是你地位再高,連皇城都出不去又能干成什么事兒?

  鏟除魏忠賢朝臣當然不遺余力,能堅持到魏忠賢倒臺還不肯與其狼狽為奸的人寥寥無幾,好不容易等來的翻身機會,他們如何不盡力?

  可到了后期就慢慢變了味兒,成了某些朝臣鏟除異己的機會,誰讓你太年輕看不穿呢?

  對于鏟除閹黨之舉,韓銘聿覺得崇禎只做對了一半,魏忠賢固然不是什么好東西,但確確實實的起到了打壓東林諸朋黨的作用。

  壞就壞在你殺了魏忠賢,不僅沒有找到制衡朝臣的方法,反而聽之任之,放任文臣一家獨大爭權奪利。

  魏忠賢至少還能幫你撈錢去養九邊之兵,魏忠賢至少知道朝廷再怎么亂軍隊不能亂,可文臣哪里管那么多?

  唉,歸根結底,這小皇帝啊,太傻太天真,做了冤大頭、背鍋俠,還每每發罪己詔自責,也算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

  “原因?”崇禎面色有些詫異。

  以往他也召見過其他朝臣來訴說心中的苦衷,但這些人大多只是唯唯諾諾,盡說些他喜歡的話,或者引經據典拿之乎者也糊弄他。

  唯獨面前這個小小的寶鈔司提舉,與他對話不僅沒有一絲慌亂,還不卑不亢的敢向他提問。

  但他也沒生氣,略作思考后道:“朕以為乃是國庫空虛所至。”

  朝廷沒錢就沒辦法養更多的士兵,士兵拿不到軍餉就不會拼死征戰,吃不飽飯也會使戰斗力大降。

  同理沒有銀子沒辦法賑災,所以才會民亂四起,一切的原因皆是因為沒錢導致。

  “那么臣再斗膽問一句,朝廷缺錢的原因呢?”韓銘聿又道。

  此刻的他仿佛回到了后世的講堂,循循善誘向來是他的教學之道,而面前剛剛二十歲出頭的崇禎皇帝,年紀也與大學生相仿。

  “如今朝廷內憂外患,朕以為國庫空虛是因為四處用兵所至。”崇禎想了一下道。

  崇禎說的也是實話,起碼是他的心里話,朝廷的歲入幾十年來基本沒什么改變,這也導致他壓根想不到其實大明一直都不缺錢,只不過這些錢沒在朝廷手里罷了。

  “唉!陛下所言不無道理,如果想從經濟入手整頓朝綱,倒也算是一條路,但陛下還缺兩輛馬車呀!”韓銘聿順著崇禎的思路道。

  大明滅亡的原因有很多,但韓銘聿沒有全部告訴崇禎,他目前只是個小小的提舉,說多了反而令人生疑。

  “經濟?馬車?韓愛卿何意?”崇禎皇帝很明顯沒有聽明白,但也對面前這個上了年紀的小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兩輛馬車便是監察和軍隊,陛下,臣不敢妄言,但您若擁有了這兩輛馬車,方能解開陛下剛才之疑惑。”韓銘聿答道。

  他不敢明說讓崇禎去查那些大臣,那樣極容易引來殺身之禍,點到為止,能否理解全憑面前這位年輕皇帝的悟性了。

  可韓銘聿很明顯高估了崇禎皇帝的悟性,或者說崇禎皇帝看出韓銘聿心里已有答案,索性懶得想了。

  “朕愚鈍,愛卿可否講的明白些?”崇禎問政向來十分謙虛。

  “這…”韓銘聿無語了。

  他自認為已經講的夠明白了,倘若真的啥都擺在臺面上,他擔心自己都活不過明天早上,畢竟殿內可不只是他們二人。

  “你們都退下!王大伴兒守在門口。”崇禎在這一點上倒是不用韓銘聿提醒。

  姓王的太監指揮殿內下人退下后,還看了看大殿周圍,而后果然守在了大殿門口。

  韓銘聿依舊在糾結,同時也在措辭,言多必有失,更何況現在面對的是崇禎皇帝,可一出去百分百就要面對群臣的刺探。

  事關生死,一點也不夸張,他的官職太低微了。

  “王大伴兒是朕的身邊人,韓愛卿還請知無不言。”崇禎催促道。

  “陛下,既然陛下非要臣說,忠言逆耳,還望陛下先赦免了臣的失言之罪。”韓銘聿知道躲不過去了,只得道。

  在得到了崇禎肯定的答復后,韓銘聿沉吟片刻,心中微微嘆了口氣道:

  “陛下不若尋個信得過之人,去暗中查訪一下朝中重臣的家產,包括其同族之人,或許就能明白臣的意思了。”

  PS:有關崇禎皇帝的真實性格,我查閱了好幾本史書的說辭,大抵不過剛愎自用、刻薄寡恩、疑心重之類。

  一如AK那本書的說法,崇禎皇帝這樣的性格不是生來如此,任誰被欺騙十幾年都會疑心變重,他開心擔心文臣武將聯合起來騙他,到了后來干脆不再相信群臣,所以后世官員便又要說他剛愎自用,但其實崇禎皇帝剛登基時是多么相信那些朝臣啊!

  奈何筆桿子不在崇禎手里,而是落在了明亡后的所謂遺臣手里,他們自然要為自己開脫,不提東林黨們中飽私囊,所以這個鍋最終被扣在崇禎皇帝頭上。

  不過有一說一,崇禎皇帝在謀略上確實不行,根本不懂得制衡,心有余而力不足。

  本書寫的是崇禎七年的故事,這時候的崇禎還只是剛剛對文臣生疑,在政治上的手段也還沒有那么成熟,但可以肯定的是,崇禎年輕時性子很直,有點急功近利。

  所以在看出韓銘聿有治國之策后,急不可耐的便要問個清楚。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零點看書手機版閱讀網址:.lingdianksw

飛翔鳥中文    回到明朝當霸王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