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關平當老大 第二百四十一章 學堂
卻說關平在漢中胡作非為,竟然要改革宗教,自立天帝神話傳說。又拿煉丹道士當科學家使用,不僅要造出水泥,還要造出高爐煉鋼來。
不僅僅是解決了五斗米教的問題,還想一口吃成胖子。
不過若真能練出鋼鐵與水泥來,自然是功在千秋。
不過這在另一樣東西面前,就都是假的。
華夏自古以來誕生了多少聰明絕頂的人,一本天工開物,便是古代的百科全書,但是華夏人棄之如履,反而歐洲人如獲至寶。
火藥,熱武器是在華夏先產生的,但最終歐洲人用熱武器打回來了。
這便是差距啊。
華夏并不差聰明才智的人,而缺乏技術的生存土壤。
這另一樣東西,便是真正利在千秋的存在。掃除文盲,促進科學發展。
建安十二年末,以馬射為館主的文學館,便開始教授二千名士人學習洛陽官話,學習課本知識,字典,拼音。
而另一方面,他們在整個房陵郡內建立了四十個學堂,每個學堂有四十個老師,這些老師享受著優越的生活,待遇。
每個學堂,暫時設計是招募四百個學生。但是對于能否召集到一萬六千個學生,其實馬射他們是沒有底的。
關平之前就計算過,房陵人口三四十萬,那么二十歲以下的男孩,就應該有二十萬左右,甚至更多。
漢人可都是很能生的,一年一個孩子,大的拉著小的,一看一長串。
招募一萬六千學生,看起來只是總數是一成不到。但是學習的事情,只有家境殷實的人才會關心。
如普通民家,孩子六七歲開始就做家務,再長大一些,放牛,去農田里忙活,比比皆是。
孩子也是半個勞作力了。
現在將孩子放出去讀書,等于是放棄了家中的半個勞作力。
別跟農民談什么未來,能讓孩子去上學的農民,絕對是少數。
而士人人家,可能又不一樣。士人人家,可能會自己給孩子啟蒙,從小講精英教育,可能也不會讓孩子去上學。
所以這一次招募學生,范圍其實非常狹窄的。
不過有一件事情,也是房陵的優勢。那就是因為房陵郡各城中,在織布廠做女工的人非常多。
只要家中有女眷在織布廠上班,那家庭條件肯定優越不少。家中優越,就有可能會送孩子去上學。
卻說馬射早就與房陵郡守李超打了招呼,請李超下令各縣在初三時就命衙役上街,下鄉敲鑼打鼓,也在顯眼的位置發布布告,以宣傳學堂的事情。
初三這天,風和日麗。只是太陽雖然高掛,但仍然很冷便是了。漢朝還沒有棉布,便是冬衣,也不保暖。
大家都是靠著身強力壯,熬著罷了。
大冬天,多少老人在夜里凍死。
初三房陵大街上也沒有人,反而小巷內,卻是熱熱鬧鬧的。各家各戶串串門,小孩子在家門口嬉鬧。
過年的喜氣,還在呢。
“咚咚咚!!!!”一對對衙役走上了接頭,敲鑼打鼓,再不時吆喝道:“明將軍在房陵九縣開辦學堂,讓童子免資上學。明將軍有言,讀書識字改變命運。等未來童子有出息,未必不能在衙門內尋一份官吏的活計,體面。”
不僅衙役在沿巷吆喝,也有衙役在城中帖布告。但是響應者,寥寥無幾。
“明將軍恩德,若是讓我兒去給明將軍當兵打仗,卻是一狠心也能舍棄了。但讀書識字干什么???我李家祖上五代人,可都是木匠。當官還是算了。”
有一位李木匠依在門邊,看著衙役們在吆喝,不由對身邊的鄰居王鐵匠道。
王鐵匠五大三粗,孔武有力。聞言點點頭,說道:“若是讓我兒去戰場,一狠心便也送了。但是讀書識字就算了,還不如跟著我一起學鐵匠把式,等長大了也可以養家糊口。讀書識字?”
說到這里,王鐵匠不由搖了搖頭。
這卻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這不是普通百姓愚鈍,而是時代的局限性。就像是漢中的百姓們,多數寧愿相信符咒能治病。
生病便是得罪了鬼神,乃至于婦女去陪五斗米教的道士去睡覺這種荒唐事情發生。
讀書是士人的事情,不僅是士人這么認為,普通百姓也是理所當然的這么認為的。
關平想要做一番事業,確實是任重道遠。不過索性響應者還是有的。
這些人便是家境殷實,不愁吃喝,有閑錢的人。這些人包括馬良從西部山區招募的三個漢人部大帥。
也就是陳舟,趙非,宋廣三人。
卻說這三人當時因為首先響應下山,所以得了田宅,美女,財帛作為賞賜,目前城外有田,家中有錢,日子逍遙樂無邊。
但是人無近優,卻有遠慮。
士族的產生,便是從家境殷實開始的。有人開始讀書了,這家中便會源源不斷的有人讀書。
陳舟,趙非,宋廣三人來到房陵之后,過上了悠閑的日子,卻也想著上進了。三人之中,宋廣乃是能讀書識字的人,勉強算個士人。
他覺得家族興亡,需得培養士人。而三人因為是同樣的身份,居所又是鄰居,所以日常接觸頻繁。
宋廣的這種想法,便影響到了陳舟,趙非二人。
三人一合計,便找了一個蒙師,為三家子弟啟蒙,但是效果都不太好。
須知道好的蒙師,對孩子十分有利的。就像是現代社會,精英人家都會有家庭教師。
關平就為鄧艾找了一個很好的蒙師,廖寧。
但三個山民首領顯然沒有這種門路,找到的蒙師十分一般,甚至很次。
三個人去年年末剛辭退了家中的蒙師,打算今年再請一個。忽而聞得衙役敲鑼打鼓的經過,便心生一動。
“這位大人。不知道明將軍開設的學堂在什么地方?這入學需要什么條件?”宋廣聞得消息,趕緊從宅邸內走了出來,對著一位衙役問道。
“我乃衙門小人,可不敢當大人稱呼。”衙役連忙說道,隨即答道:“沒什么條件。明將軍規定,只要二十歲以下,六歲以上。便可以入學。學業分做六年,只要不是太蠢笨,便可以成為一名士人。”
宋廣聞言大喜過望,連忙謝過了衙役,然后回去與陳舟,趙非商議,三個人當即找來了家中,族中的子弟,從六歲到十二歲都有,總共十二個。雖然關平規定是二十歲以下都可以入學,但是太大還是算了。畢竟歲月蹉跎,三十歲就可以自稱老夫了,二十歲了,學成都有二十六了,太不劃算了。
不久后,三個人便帶著十二個孩子,來到了衙役指點的學堂來報名。一座外門嶄新,但是內部比較古舊的學堂。
一看就知道是臨時規劃出來的,用的都是原本的老房子,而大門,圍墻新造出來。
大門上掛著一個匾額,匾額上寫著四個字。
“房陵北學堂”
卻是房陵九縣,人口有多有少,上庸縣與房陵縣人口最多。四十個學堂,分在房陵縣的不少,縣城內就有好幾座學堂,所以叫房陵北學堂。
而如陳舟,趙非,宋廣一樣帶著子弟來求學的人,卻也不在少數。不是家境殷實的人家,便是有志氣的人。
還有不少是商人人家。
負責這座學堂的十位老師,都是衣冠楚楚,很容易獲得人的好感。也有衙役在維持秩序。
陳舟,趙非,宋廣三人乖乖的帶著子弟排隊,等輪到他們的時候,再為子弟登記。辦妥之后,老師告訴三人,初八便可以來上學了。
張家里。
就是關平上山打獵,用言語吸引下山的第一批山民。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張邦還活著,就是身體虛弱,不時生病。
他也不做里長了,把里長的職位讓給了兒子。
這很正常,里長這個職位雖然也需要官府任命,但一般都是里中推舉人選的。張邦的兒子也是有聲望的,子繼父職,倒也正常。
張邦這七老八十的老人還沒死,卻是他的頂頭上司亭長死了。現在亭內換了一個亭長,叫王海。
人不錯。
其實說來,房陵的官吏人都不錯。
張邦年前生病,年初卻好了。這日正在院子內曬太陽。忽而聽到一陣敲鑼打鼓之聲,不久后,新亭長王海,便來到了張邦家中。
雖然張邦的兒子做了里長,但官吏們來到張家里,卻還是要先找張邦的。
張邦連忙請王海來到大堂內坐下,王海坐下后,便與張邦談起學堂的事情。王海感嘆道:“當年我蒙學,可是費了不少功夫。因為能讀書識字,才當上了亭長。而現在明將軍能開辦學堂,給童子蒙學,真是百姓之福啊。我已經讓族中的七八個子弟去上學了,老先生意下如何?”
“去,全部去啊。只有讀書識字了,才有出息啊。”張邦本身就是個士人,他閑來無事,便教孫子,曾孫們讀書認字。
但他太老了,教不動了。正打算今年請一位蒙師回來,一聽有這等好事,連忙喚來了兒子們,將年幼的孫子,曾孫一起打包,送去上學。
不二話。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