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八百一十章:如此太妃

  劉太妃明白,朱常畢絕不只替他自己說話。

  她對這個后輩實在太過了解,平日里朱常畢不學無術,只是貪圖享樂,但這次卻眼神堅定,侃侃而談,這絕不像是朱常畢會說出來的話。

  她幾乎可以斷定,寶豐王不過是幕后諸王推出來的棋子。

  朱常畢輩分在諸王中稍小,但又長于當今皇帝,其屬潞王一支,血脈純正,不至于讓皇帝以此為理由和借口。

  在自己的眼里,寶豐王實則還只是個孩子罷了,諸王推他出來,更能使自己這個掌太后權事的太妃心生憐憫。

  劉太妃摸了摸座位邊兒的太后印璽,心中卻是在為朱由校而慶幸。

  好在,大明的皇帝是這個有所作為的后輩,更好在,掌太后印璽的是自己,才能幫得到皇帝。

  天啟皇帝繼位七年內,于武功上底定西南、收服蒙古、光復遼東,又整頓衛所、提拔勛貴。

  于政治上,肅清東林,先后倚重閹黨、浙黨。

  到如今,四海可稱平定,天下可謂中興,而位高權重的諸王大部都已隨著福王朱常洵而謝世、遠去。

  不然,今日覲見的絕不會只是個無足輕重的寶豐王了。

  她仔細考慮后,認真說道:

  “敬天法祖,才是皇帝的本心,哀家懂皇帝的心思。我大明至今三百年江山,宗親子弟近百萬,整日如你這般酒肉糜爛的有之,吃不上飽飯的更多。”

  “如不在本朝改革整頓,日后宗親子弟超過百萬之數,年年將耗朝廷祿銀多少,你算過嗎?”

  “…唉!你這么哭天抹淚的,想是知道自己過不去那三科,舍不得這郡王的爵祿吧?”

  “那哀家倒也能做得這個主,哀家來考考你,皇明祖訓你能背得上幾條,只要背出五條,哀家便去勸說皇帝。”

  “好不好?”

  朱常畢聞言,將頭低垂下去,不敢回答,也實在背不出。

  劉太妃低眉望著他,語重心長道:

  “哀家就知道你是背不出來的。那么這樣,皇帝規定的火器、騎術、步戰三科,你只要有一科能達優,哀家便也去勸皇帝,行嗎?”

  “那怎么能行啊!”朱常畢立即委屈地叫道:“太妃太后,您是知道我的,我自幼便沒習過騎馬,更沒摸過火棒子。”

  “再說了,我們堂堂天潢貴胄,誰愿意去學這些凡俗武夫的東西,您可以去隨便問問,看看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的想法!”

  “那你待在郡王這個位子上,拱衛的是什么呢?”劉太妃再度嘆了口氣,說道:

  “想太祖皇帝統一天下,成祖皇帝五征蒙古,我朱家出了多少文武經緯之才!”

  “他們聚集在太祖、成祖皇帝周圍,各鎮一方,能文能武,那才真叫拱衛京師,我朱家是在叱咤風云呢。”

  說到這里,劉太妃眼眸低垂,嗓音變得有些低落:“快三百年過來了,開國諸王也過去了多代,天啟皇帝繼位時,我大明是什么樣的?”

  “九邊軍餉歷年積欠,太倉無一粒存糧,內庫告罄,就連皇家內帑也捉襟見肘。”

  “現在呢?九邊連年告捷,遼東全境光復,討滅土默特、科爾沁,北逐察哈爾,這容易嗎?”

  “你們怎么不想想,皇帝是如何把大明中興到如今這個地步的?”

  “中興時沒靠你們這些自家人,皇帝這樣做,很顯然是指望著你們能有所作為,替太祖爺把我們朱家的江山,一代代繼承下去。”

  聽見這些老氣橫秋的話,寶豐王朱常畢眨眨眼,欲哭無淚,不再敢看向劉太妃。

  劉太妃也覺得無話可說了,閉上眼睛,默默說道:“哀家要念誦佛經,為大明祈福了,寶豐王,你回去吧。”

  朱常畢無奈,只好行禮告去。

  他前腳剛走,內閣首輔魏廣微就跟著進了慈寧宮,后者行了面見大禮后,匍匐殿中,半晌沒有作聲。

  劉太妃撥弄著佛珠,心知他也是為這次的事而來。

  魏廣微一向是帝黨,想來也不是反對皇帝,附和諸王的,想到這里,劉太妃溫和說道:

  “魏廣微,你是三朝老臣,在皇帝身邊做了五年的內閣首輔了,有什么話不好說出口?”

  “稟太妃,臣從不敢對陛下有半點二心,也從從不敢想陛下會有舉措失當之處…”說著,他眉毛抖索著,說不下去了。

  劉太妃知道,自己替皇帝勸慰了這位內閣首輔,便也是勸慰了文臣,于是安慰道:

  “你站起來慢慢講。”

  “不,不!臣今日要講的話,是為陛下著想,是為大明江山著想,可又是真正的冒犯天顏,還是跪著臣才能心安!”

  劉太妃決定直截了當,道:

  “隨你吧,太祖有訓,后宮不得干政。但既然你來找哀家,哀家也要問問了,你覺得陛下設置考承法錯了嗎?”

  “陛下沒錯,陛下全對!只是…”魏廣微猶豫半晌,方才繼續說道:

  “只是,近些年來,陛下頻頻壓制文臣,抬高武人地位,提拔勛貴,重用武將,如今又打壓宗親,長此以往,臣擔憂…”

  劉太妃這才是聽得明白,緊接著說道:

  “哀家聽懂了,你是擔心,陛下若是親近武將過甚,疏遠文人學士,乃至于宗親子弟,會使武將權勢過大,為本朝帶來軍閥災禍。”

  魏廣微連連叩頭,都快哭出來了,這話,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敢說出口的。

  “正是,正是!臣最怕的就是這個,陛下正值春秋鼎盛,在位時還好,一旦換了新君,能不能壓制得住天啟朝這些驍卒悍將…?”

  劉太妃面色也漸漸變得沉重,許久,方才莊靜地說:

  “西南之役、遼東之役、朝鮮之役,這些大戰,皇帝倚重的都是如朱燮元、熊廷弼、孫傳庭這些文官。”

  “我大明近些年來不太平,北疆剛剛安定,聽說又有羅剎國聯合車臣生事,朝鮮之役剛結束,建奴偽金還沒有徹底平定,皇帝大力提拔武將,許也是無奈之舉。”

  “只要皇帝心中有數,日后有權衡、收權之法就好。魏廣微,身為閣輔,你能有這樣想法是非常好的。”

  “來人,賜茶。”

  “是,謝太妃!太妃一言,如醍醐灌頂,臣告退了!”魏廣微無言對答,雖說心中仍有擔憂,但卻是決定不再逗留。

  在魏廣微看來,后宮有這樣的太妃坐鎮,大明朝無論如何也是鬧不起來的,受了太妃賜茶以后,他便頭也不回的出宮了。

飛翔鳥中文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