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一百九十九章:朝鮮戰爭勝利
皇長子朱慈燃。
皇長女周淑娥。
這一子一女的相繼降世,讓穿越二載以來的朱由校,首次感受到了,自己現在就是這個世界的人,而不是什么沒有根基的穿越者。
他的根,已經扎在這里。
當晚,朱由校在咸福宮留宿的消息,傳遍了內廷,聽見的人無一不是吃驚。
所謂的裕妃自冊封后便遭皇帝厭棄的傳聞,至今也是不攻自破,就連咸福宮的宮人們,待遇都被內府提升了不少。
這就是皇帝的影響力。
朱由校身為皇帝,一件事的抉擇上,往往會對其他人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是整個下半生,起到決定性影響。
后宮畢竟不是主旋律,朱由校的目標,是拯救這個瀕臨破碎的帝國,甚至,讓它變得比以往更強。
第二天,朱由校在童靜兒的服侍下穿戴整齊,照常來到西暖閣理政,當他坐在龍椅上,見到軍機房的幾位軍機大臣,早早便各自來到位置,批閱文書。
朱由校暢快的舒了口氣,將目光轉向御案上堆積不少的章奏,僅是一夜,就多出了至少數十份。
嘆了口氣,朱由校拿起最上面的一份,看了起來。
首先是山東地區的大震救災問題,在王在晉、楊肇基等人的處理下,已經接近尾聲。
朝廷在天啟二年的山東大震中,積極運作,有效避免了歷史上重大的傷亡。
首先是楊肇基為首的各部官軍及時調入齊魯大地,將還在萌芽之中的亂匪鬧事,挨個剿除干凈,維持了地方治安。
其次,便是王在晉等趕赴鄆城的各地官員,都在災后災事務上盡心盡力,各行各事。
值得一提的是,王在晉通過這次賑災,發現了兩個人才——楊嗣昌、溫體仁。
這兩人在賑災中事事親力親為,幫助地方官府迅速重建,可以說這次山東賑災,到處都有他們倆的身影。
溫體仁,萬歷二十六年進士,出身浙黨,現在的他,還只是個不聞一名的地方官吏。
沒有人會知道,就是此人,在后來的崇禎年間,斗垮東林黨,逼退周延儒,位極人臣,率領沉寂多年的浙黨再度成為執政黨,成為崇禎治下在位最長時間的內閣首輔。
至于楊嗣昌,也是個名人。
論出身,他是東林黨重臣,兵部侍郎、三邊總督楊鶴之子,異常顯赫。
論功名,他在萬歷三十四年高中舉人,又在萬歷三十八年名列甲榜,是旁人眼中的“別人家孩子”。
論志向,他是歷史上明末少數文臣出身,但卻投筆從戎,不避名節,肯效皇命,親自追剿流賊的內閣督師。
當然,后來楊嗣昌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之策,也頗為人所詬病。
看見王在晉舉薦了他們兩個,說實話,朱由校還是挺高興的。
溫體仁就不用說了,妥妥的帝黨,但是這貨野心很大,不一定干那屈居人下,給閹黨當兒子的事兒。
要是想在東林黨、閹黨之外再弄出一個黨派來平衡朝局,溫體仁是最佳人選。
當然,憑浙黨如今的力量,僅憑溫體仁自己是不行的,還要借這次賑災,提拔上來幾個聽話的浙黨官員,給他打下手。
這樣一來,就算日后東林、閹黨倒了一個,也不至于讓另外一黨迅速做大,控制朝局。
至于楊嗣昌,這貨現在還扛著東林黨的大旗,只要魏忠賢不去多事,他的前途一番風順。
東林黨在提拔自己人這一塊,還用別人教?
平衡朝局這種事,煩得很,卻也不能不做,往往一個官員的升遷,就可能打破這個平衡。
做皇帝的,就要隨時添人進來,讓局面繼續平衡。
山東賑災那塊,到這個月底,應該也就處理的差不多了,到時候擬一批人選上來。
這次賑災,溫體仁、楊嗣昌這種有用的要升,起反作用的要撤,那些表現平庸,但不乏亮點的,可以留著,以觀后效。
反正,山東整個省的文官武將,這次都要重新洗牌,朝廷上也要注入新鮮血液。
放下這份題本,撿起另外一份,朱由校整個眼睛倏地亮了起來,這份上寫的沒別的事,是捷報。
毛文龍在朝鮮,起先還與阿敏互有勝負。
后來朝鮮方面反應過來,意識到這是短期內大明能援助最近的一支兵馬,便空前團結,各路朝軍紛紛馳援。
天啟二年三月,毛文龍在義州擊潰少量留守后金軍,輕易收服了支離破碎的義州全境。
在這之后,毛文龍與令養子毛承祿偏師出擊,詐敗吸引阿敏部主力前往皮島,自率東江軍主力設伏島外。
阿敏率奴兵窮追不舍,毛承祿不敢戀戰,連退而回。
東江軍埋伏林中,待深夜時,忽然銳炮齊發,打死路過奴賊無數,而后毛文龍又親自搖旗吶喊,一戰擊潰后金軍主力。
阿敏大喪士馬,無以在朝鮮立足,加之奴兒哈赤已經自沈陽返回赫圖阿拉,聽見老奴傳令,只好率部退回。
擊退阿敏后,東江軍接受了朝鮮軍隊贈予的物資,返回東江島,毛文龍整飭軍備,編制殘兵,自不必多提。
值得一提的是,擊退阿敏后,除朝鮮方面贈予東江軍物資答謝外,登萊巡撫袁可立也數派水軍出海前往皮島。
登萊水軍前后三次,共為東江軍輸送了一千五百桿三眼鐵銃,上好刀槍各一千把,鎧甲兩千余副的軍需物資。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現在的東江軍就像個時而有飯吃,時而沒飯吃的流浪漢,有家不能回。
來自遙遠朝廷的堅定支持,讓他們繼續打定決心,在孤懸海外的皮島,安家落戶。
“傳旨,東江軍奉旨援朝,擊潰后金,彰顯我朝國威,照例敘功,不得有誤。”
“這事,交給都監府去辦!”
以往來說,敘功升遷的事,應該是吏部管文,兵部主武,現在交給都監府,又是一個新的風向。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莫非本朝日后給文官武將敘功升遷的權利,這個都監府也要分一杯羹?
聽見消息的人,都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這個消息,對東江軍來說,卻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消息,遙遠京師的兵部文官,他們實在太過陌生。
都監府的兵監們,許多也曾在皮島待過,彼此之間,顯然更加了解、信任。
這些兵監都是王體乾精挑細選出來,早已成了東江軍與皇帝之間溝通的一條特別渠道。
都監府負責敘功,這更讓他們放心。
朝鮮問題解決,山東大震也在收尾,看起來,事情在繼續朝好的方向發展。
可是下幾條章奏,卻讓朱由校臉上的笑容戛然而止。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