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六十一章 蜀身毒道

  緬王終于還是跑掉了,丟下大車小輛,和一些王公大臣等狼狽地逃入叢林,使得明軍的騎兵無法追趕。

  但明軍騎兵的追擊依然收獲頗豐,光金銀財寶就押回了幾十車。

  可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伐緬之戰取得了圓滿的勝利,損失慘重的緬人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沒有反擊的能力。

  因為,經此一戰,在整個戰略態勢上,明國與暹羅已形成夾擊之勢。

  阿瓦、蒲甘象鉗子一般,掐在上緬甸和中緬甸之間,兩國聯手壓制,豈能坐視緬人恢復實力?

  可以預見,對緬甸的不斷打擊和蠶食,將是以后的主要策略。對于實力大損的緬甸,暹羅也會占有一定的優勢。

  而在明國這邊,日后對緬甸動武的主要力量,則將是各部的土兵聯軍,明軍主要是炮兵,起到火力壓制和配合的作用。

  也就是說,伐緬之戰后,明軍的布署將有重大的改變,諸家土官所猜測的新政策,也將全部公開。

  就在明軍攻占阿瓦城的第二天,在緬王宮,巡撫王三善召見了各家土官,并設宴款待。

  吃什么喝什么不主要,土官們的心思根本不在這上面。現在到了分贓的時候,誰都想撈得更多。

  會議還未開始,墻上的地圖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可以看出,以阿瓦城為界,上緬甸的所在被圈劃出十幾塊,上面連名字都標記出來了。

  孟養、孟密、木邦等曾依附于緬甸的土司,地盤上都有所縮減,這也是一種懲處。

  要不是他們見機得快,為明軍提供幫助,估計地盤都沒了,將被其他土官瓜分殆盡。

  王三善面帶笑意,令幕僚拿出文件,分發給各土官,開口說道:“伐緬大勝,諸位都功不可沒,賞罰分明,向來是朝廷的宗旨。論功行賞,也是應有之意。”

  停頓了一下,他繼續說道:“出兵之前,朝廷便有承諾,現在該是兌現了。但新占之地,諸位想必并不熟悉,可先看看這些文件。”

  眾土官趕忙打開文件,若是有人不識漢字,那對不起,你不合格,就等著最后喝湯吧!

  別說,還真有這樣的土官,普氏就是一例,對著文件大眼瞪小眼,又偷偷地瞅別人,實在抹不下面子請教。

  最后還是和他有親戚關系的沙源苦笑著招了招手,低聲把文件中的內容給普氏做了講解。

  文件中便是十幾個新設的宣撫使的地盤介紹,土地、人口等情況。雖然經歷了戰爭的搶掠,數據上會有出入,但作為參考,卻是難得的資料。

  沒想到明國對伐緬之戰如此重視,情報搜集整理得如此詳細。

  幾個土官心中驚嘆,偷偷瞅了下鎮定喝茶的王三善,又趕忙閱看起文件。

  根據各家土司出糧出人的數量,十幾個宣撫使各有安排,這沒人能說什么。但宣撫使的職位卻還多出五個,不知道是如何安排的。

  另外,得到宣撫使的官職,并得到劃分的管轄地,是有條件的。在轄地內的人口、土兵數量,必須達到規定的標準。

  同時,朝廷要在占領地組建聯軍部隊,各家土司必須出兵,接受明軍軍官的訓練。

  訓練完畢將配發新的武器裝備,與明軍相同。但有一條,嚴禁攜帶新式武器裝備進入滇省。

  在眾家土司或了然點頭,或面露疑惑、互相目視的時候,王三善緩緩開口說道:“聯軍部隊暫定為三萬,指揮權由各家推舉的委員會掌握。日后是抵御緬人進攻,或是繼續開疆拓土,都由委員會商議決定,并報朝廷批準。”

  “如果有戰事,朝廷會出動正規軍予以協助配合。所占之地,亦由委員會決定如何劃分,朝廷只負責調解。”

  “至于多出的幾個宣撫使——”王三善揮手示意,幕僚又展開了一張大地圖。

  展現在眾人眼前的是上緬甸西部的地圖,清楚地標出了天竺,也就是印度的區域。

  “蜀身毒道——”幕僚伸手在地圖上劃著,著重地強調了一遍。

  蜀身毒道,也叫南方絲綢之路,身毒即印度的古稱。

  這條通道的起點在成都,分為多條支路,再到云南大理匯集,經保山等地前往緬甸、印度,并連接地中海東岸。

  其實,從緬甸至印度,最快捷的路線是走水路沿伊洛瓦底江順流而下,出孟加拉灣再航行到印度。

  但這是商路,對于大軍出征并不適宜。而且,要使緬甸全境屈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伐緬之戰將緬北占領,則具備了重開蜀身毒道,通向印度的陸上通路。

  要知道,在歷史上因為緬甸王朝更替,使蜀身毒道時斷時續,十分不穩定。

  皇帝要的是對商路穩固的控制,以及不斷的拓寬加固,直至成為大軍入印的戰爭之路。

  盡管很不容易,有寬闊的親敦江阻隔,有號稱野人山的原始叢林,但辦法總比困難多。

  皇帝要做的是長期的計劃,原始叢林之所以可怕,主要是未開發的結果。咱們慢慢來,就不信了,砍樹砍不出一條通路來。

  何況,野人山還有著全世界最著名的玉石場,說是寶山也不為過。

  當然,開通抵印通路并不是要在野人山九死一生,而是有前人踏出。

  具體的路線是到大理后,走永昌道,經漾濞、永平、保山、騰沖,爾后過盈江,經蠻莫,渡親敦江,過那加山,直抵印度英帕爾或希爾馬。

  而這多出的幾個宣撫使名額,就是為了獎勵隨明軍一起開拓道路,在通印道路上建寨設點的土司。

  這還是第一期的獎勵,等到大軍發動進入印度,這幾位宣撫使還將得到廣闊的土地作為酬報。

  貢章、杰沙、孟倫、霍馬林、孟拱,這是五個地名,就處在蠻莫到印度的道路上。

  這也是五個宣撫使的轄地,還是暫時的,且不用交納賦稅,政策還是相當優惠的。就看土官們有沒有那個眼光和魄力,肯耐下性來個長期投資了。

飛翔鳥中文    我真是大昏君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