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一十五章 凄慘再現,天道好還

  在建州,輝發部首開先例,主動納降并反戈一擊,使明軍以很小的代價輕取赫圖阿拉城。

  但在整個遼東戰場,輝發部卻并不是第一。

  早在兩天前,遼陽城兩門皆開,黃龍所部洶涌而入,殲敵三千,光復重鎮。而立功的卻是葉赫部佐領武巴海和格巴庫。

  樹倒猢猻散,面對兵強馬壯、士氣高昂的明軍大反攻,后金強盜集團的分裂越來越明顯,越來越頻繁。

  建奴在沈陽以南建立的壕溝防線,也在明軍的猛攻下瓦解崩潰。俘虜的漢兵表現勇敢,在密集炮火的支援下,殺傷建奴甚多。

  而防線最終崩潰的原因,卻不只是明軍的猛烈進攻。明軍水師突然出現在渾河,溯流而上,直取沈陽,也等于要切斷阻擊明軍的建奴的后路。

  岳讬和范文程不敢再戰,率殘兵倉惶撤退,逃過渾河后,縱火焚橋,以期阻擋明軍。

  但他們的企圖并沒有多大的效果,明軍水陸兵種齊全,搭設浮橋后大舉過河,兵鋒直指沈陽。

  敗退回沈陽的岳讬所部,不敢多作停留,護衛著最后一批女真百姓,向東退卻。

  王朝末日的景象?!

  范文程騎在馬上隨軍東行,看到的盡是惶恐驚慌的女真平民。拖家帶口、駕車騎馬,在寒風中逶迤前行,不時聽到哭嚎之聲。

  風水輪流轉,還真是天道好還,報應不爽。

  老奴叛明之后,在遼東攻城掠地,害得多少遼民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為了對遼東漢民加強控制,防止叛逃,老奴還曾多次下令遷徒漢民。

  天啟元年十一月十二日,老奴命令將長甸、永甸、大甸、新甸、古河等沿鴨綠江的村屯而居的所有漢民,一律遷移女真人居住的城堡,與女真人同居。

  天啟元年十一月十八日,努爾哈赤派阿敏帶兵數千,前往鎮江、寬甸、叆河、湯山、鎮東、鎮西、新城等地,將居民遷往撫順、薩爾滸等地區。

  天啟四年年,老奴派李旗鼓將所屬大黑山人,撥給虎皮驛。

  被強行遷徙的遼民,頭一天得到遷移令,第二天就驅趕上路。

  西起大凌河,東迄鴨綠江,南至金州,北至蒲河,遼河西漢民前往遼河東,沿江北往山區。

  城鎮居民遷往村屯,扶老攜幼,掃地出門,城廊空虛,田野拋荒,哭聲震野,背井離鄉。稍有眷戀者,即慘遭屠殺。

  被遷徙的遼民百姓,男子遭鞭撻,妻女遭凌辱,老弱填溝壑,童嬰棄路旁。白天忍饑受餓趕路,寒夜露宿郊野。

  他們被趕到陌生村屯,苦累不堪,不得不成為后金的農奴。

  現在,建奴也嘗到了這種痛苦。離開他們掠奪竊據的城市、房屋,冒著寒冷,前往不知在哪里停步的目的地。

  “明軍還在行動,要畢其功于一役。”范文程湊近李永芳,壓低聲音說道。

  李永芳被留在沈陽接應岳讬所部,說白了就是殿后,這樣的決定也顯示出了多爾袞、代善等人對他的不信任。

  現在這個時候,別說漢官漢將,就是女真各部的后裔也要防范一二。況且,李永芳好象也沒有了什么利用價值。

  李永芳輕輕嘆了口氣,緩緩說道:“既然是舉國之力,豈能半途而廢?明國皇帝要籌措出足夠的錢財和物資,也不是那么容易。”

  范文程點了點頭,說道:“若是能再撐一年半載,明國恐怕就支撐不住了。”

  李永芳奇怪地看了范文程一眼,不知道他怎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范文程看出李永芳的疑惑,緩緩解釋道:“好幾年了,練兵養兵,增添裝備,還有糧草物資,花費了多少錢財,又是從何而來?”

  停頓了一下,他繼續說道:“對貪官、富商、士紳、地主抄家奪財,如何能持之長遠?依某所見,接下來明國皇帝也沒有辦法,只能對權貴、宗藩下手了。”

  李永芳想了想,說道:“你的意思是說,大金如果能支撐下去,明國就會生出內亂了?”

  “應該是。”范文程給出肯定的回答,但卻不是斬釘截鐵,也有些不確定。

  李永芳抬起頭,望著逶迤前行的軍民,好半晌才苦笑一聲,說道:“某卻不同意你的判斷。”

  哦?范文程注目過去,也是不解和疑惑。

  李永芳微微瞇了下眼睛,開口說道:“你只看到幾年間明國皇帝抄家奪財,卻沒發現他沒增加稅賦吧?非但沒增,還減免了,這說明什么?”

  范文程皺起了眉頭,答案并不難,說道:“說明財政還盡可撐持,還不至于涸澤而漁、激起內亂。”

  “明軍已如此強大,又有哪個敢行揭竿之事?”李永芳搖著頭,說道:“這個明國皇帝雖年輕,見事卻明白得緊,又有不怕污名的狠辣手段,實難對付。”

  對付?!現在說這話,是不是用詞不當啊?

  范文程露出幾分難看的笑容,說道:“不怕史書所記,不怕讀書人怨忿,只一心斂財強軍,這個昏君確實厲害。”

  “昏君——”李永芳苦笑起來,長嘆一聲,“士紳、讀書人再怎么罵他,史書再怎么寫,亦是于事無補啊!”

  范文程也重重地嘆了口氣,說來說去全是無用,對改變目前的頹勢更是一點幫助都沒有。

  除非明國皇帝突然駕崩,明軍或許會停下反攻的腳步,給大金以喘息的時間。

  可就算這個幻想能成真,兵力大減、糧草物資匱乏的大金,也將渡過一個非常難過的冬季。

  正在此時,一個信使飛馬趕來,向岳讬進行報告。很快,岳讬的命令便傳下來,加速前進,途經撫順亦不停留。

  從信使趕來的方向,范文程和李永芳都知道是先行北撤的大貝勒代善或新任汗王送來的書信,傳下的命令。

  既然不是身后追兵的消息,突然要加速撤退,連撫順都不停一下休息,難道是明軍堵住了北撤之路?

  難道是建州失守,東江鎮抄襲薩爾滸,要切斷北退之路?

  范文程和李永芳互視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中的慌亂不安。但誰也沒說話,把這個最可怕的猜想講出來。

飛翔鳥中文    我真是大昏君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