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十六章 熊廷弼接密旨

  而遼東巡撫王化貞確實中計了,準確地說,是他的布防戰略出現了問題。以遼河為防線設置六座營寨,畫地分守,也就意味著可能會被個個擊破。

  所以,自己釀的苦酒,捏著鼻子也得喝下去。

  只不過,王大中醫還沒有這種覺悟,他認為后金軍也不過如此,憑廣寧的明軍能夠解西平之圍,并擊退后金軍。

  于是,王化貞派出了增援的軍隊,分三路向西平堡開進援救。

  一支由王巡撫的心腹孫得功帶兵從廣寧馳援西平堡;一支是熊廷弼派出的總兵劉渠從鎮武堡馳援;另一支由祁秉忠帶兵從閭陽驛進兵。

  就在三路明軍向西平堡馳援的時候,兩位欽使先后趕至了熊廷弼軍中和廣寧城。

  遼東經略熊廷弼傳令總兵劉渠拔營赴援后,也親率五千人馬出山海關,趕來參戰,此時已至右屯。

  對于圣旨宣召自己手下的軍前贊畫、職方主事洪敷教,熊廷弼很是驚訝,但還是跪接圣旨,并領旨謝恩。

  欽使是一名內官,還跟著十名錦衣衛。八百里加急,眾人都滿臉風塵,疲色盡顯。

  這么大的陣仗,讓熊廷弼預感到或有大事發生。

  果然,宣旨完畢,內官卻沒有接受熊廷弼請其去休息的好意,而是強打精神地對熊廷弼說道:“熊大人,還請借一步說話。”

  熊廷弼不明所以,但還是請內官至自己的營帳里。幾名錦衣衛默契地守在外面,手按腰間的繡春刀,誰也不準入內。

  見沒有了外人,內官一臉嚴肅,取出一卷密封的黃綾,對熊廷弼說道:“圣上密旨,熊廷弼跪接。”

  熊廷弼愣怔了一下,按下心中翻騰,跪倒磕頭,“臣熊廷弼接旨。”

  內官將密旨交到熊廷弼手中,說道:“圣上密旨,只與熊大人一人觀瞧,雜家半眼也不敢看,半字也不敢入耳。圣上還有吩咐:此密旨隨看隨焚,不可使一字留存于天壤之間。”

  熊廷弼心中更是驚疑,驗看密旨封印,確實完好無損。至于內官,為了避嫌,已經走到帳篷門口,背著手、臉向外面。

  心情復雜忐忑地拆開密旨,熊廷弼看到的是并不算優美工整的毛筆字,首先映入眼簾的文字信息更讓熊廷弼皺緊了眉頭。

  “…據密報,廣寧中軍游擊孫得功已投敵…熊卿當急援廣寧,扶傷救敗,收拾殘黎,猶可圖桑榆之效。若倉皇風鶴,急急入關,此則私心短見,殺身而無辭公論…”

  說是密旨,倒更象是密信,沒有正式下旨的駢五駢六,就是在講述,在交代,在指示。

  字不好看,文詞也略顯通俗,但熊廷弼的臉色越來越是鄭重,越來越是嚴峻。

  “…熊卿若此時堅守廣寧,捐軀殉封疆,豈非節烈奇男子?”

  讀到這一句,熊廷弼微抿嘴角,眸中閃出精光,臉上現出絕決之色。

  前有“若倉皇風鶴,急急入關,此則私心短見,殺身而無辭公論”,后有“捐軀殉封疆,豈非節烈奇男子”,國法在前,激勵于后,熊廷弼如何決定,已是明顯。

  沒錯,熊廷弼與王化貞不和,歷史上廣寧之敗后,也確實有看王化貞笑話的心思。

  但他盡棄遼西,退入山海關,卻是一生最大的敗筆。

  或許是熊廷弼認為形勢已不可挽回,民心士氣崩潰,后金軍挾大勝之勢已不可抵擋。

  可能也有人為熊廷弼辯解,認為廣寧失陷后,金軍并未深入遼西,那是事后諸葛亮,最多也不過是熊廷弼誤判。

  而史書記載的冰冷事實,卻是:后金占領廣寧后,接連攻陷義州、平陽橋、西興堡、錦州、大凌河、右屯衛、團山等四十余座城堡,得糧草物資無數。

  另外,努爾哈赤還下令把遼河以西的百姓,驅趕到遼河迤東盡行屠戳,慘絕人寰。

  這段歷史朱由校是知道的,盡管不詳細,可只“慘絕人寰”就讓他切齒憤恨,難以接受。

  盡人事而聽天命,朱由校努力了,至少能讓他的愧疚少一些。

  而且,他相信熊廷弼會遵照密旨行事,而不是那些自詡風骨硬挺的腐儒,拒接他的密旨。

  因為從歷史上來看,熊廷弼雖然不是完人,但絕不是貪生怕死之輩。

  一個被史書贊為“有膽知兵”的將領,初至遼東,為了穩定軍心民心,敢“耀兵奉集”,又怎么會是懦夫?

  至于廣寧能不能守住,在朱由校看來,如果措置得當,應該有六七成的把握。

  要知道,廣寧是扼守遼西的軍事重鎮,是山海關的門戶之地,更是大明王朝在東北的最高軍事機關駐地。

  數十年的經營,城池堅固,糧秣充足,城內還留有一萬多守軍,放棄周邊諸堡,收攏敗兵,得到三萬多人馬還是大有可能的。

  憑熊廷弼的聲望,再加上堅城糧足,后金此時的攻堅能力也是不足,堅守上個把月,這天寒地凍的,后金軍能耗得起?

  所以,朱由校固然有放棄廣寧、收縮防線的計劃,但現在卻不是實施的時候。至少要努努力,爭取把倉惶而退變成有序后撤。

  熊廷弼再次細看了一遍密信,并沒有多少猶豫,向京師方向跪倒叩頭,“臣領旨謝恩。”

  帳篷門口的內官聞聲轉身,目光一掃,停在了熊廷弼捧過頭頂的密旨上。

  熊廷弼立刻明白,起身走到燭火旁,將密旨一伸,火焰卷著密旨,照亮了熊廷弼已變得堅毅絕決的臉上。

  最后一抹灰燼落在地上,余火閃了兩下,完全熄滅。

  內官松了口氣,目光移注到熊廷弼身上,又從懷里掏出份黃綾圣旨,“熊大人請接旨吧!”

  熊廷弼跪倒叩首,只聽得內官的尖嗓子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遼東經略熊廷弼,材優干濟,抒誠效命…”

  “臣領旨謝恩。”熊廷弼叩首接旨,雖然是中旨,但加了兵部尚書銜,節制遼東各部,并賜尚方寶劍,可斬總兵以下軍官,他終于可以名正言順地發號施令了。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微信關注“優讀文學”看小說,聊人生,尋知己

飛翔鳥中文    我真是大昏君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