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第六百五十九章:歷史的必然(上)
許不忌離開北京南下回常熟老家的這一天,朱允炆也露了面。
君臣兩人之間的友誼很深是天下皆知的事情,如果朱允炆不露面相送反而有些刻意和說不過去。
只不過也只是送了十里,兩人并沒有什么太多的交流。攫欝攫
朱允炆只說了一句:“等朕有時間,一定去看你。”
“臣在蘇州,恭候陛下。”
大明政壇最最耀眼的一位首輔宰相就這么退出了歷史舞臺,他本可以繼續再做五年、十年,在后世史書上留下更濃的筆墨,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成績,但基于時代的抉擇,無論是朱允炆還是許不忌自己,都選擇這般結束。
“皇爺,外面涼,回宮吧。”
正月的天堪堪開春,還在倒著春寒,雙喜有些擔心朱允炆的身體,就在旁邊勸了一句,卻被朱允炆拒絕。
“朕在這透透氣,讓朝臣們先回吧。”
說罷看了一眼雙喜,又說道:“你也回車里暖和一陣吧,你身子比朕差多了。”
雙喜比朱允炆還要大六歲,不知不覺間今年已經五十有三。
“皇爺不回,老奴就在這陪著您。”
見雙喜堅持,朱允炆便嘆了口氣,揚手:“罷了朕依你,咱們回宮吧。”
圣駕起,浩浩蕩蕩的送行官員簇擁著天子駕輅折回了北京,這一刻,大明內閣正式進入朱高熾時代。
而在正月初八,一道圣旨就傳進了內閣。
五五計劃推遲一年,皇明四十八年再擬定。
這算是給全國官員放了一年的假啊。
全國地方當局無不歡欣鼓舞,開心不已,心里最大的擔心也煙消云散。
擔心什么,當然是擔心隨著皇后病故,皇帝會不會變的更加苛責且殘暴,如今看來,因為皇后的死,皇帝反而變的寬容且隨和了。
大概是‘兔死狐悲’?怕自己將來一死,官員們在自己身后進行口誅筆伐,橫潑臟水。
而等到正月十五,又一件不得了的大事發生。
那就是江西龍虎山當代張天師在這一天入得北京城,得到了皇帝的召見,并且皇帝親喻,賀天師道祖師爺張道陵壽誕。
一向不喜牛鬼蛇神學說的皇帝,竟然開始近道了!
‘皇帝欲求長生術!’
這風言不知怎么著就開始甚囂塵上起來,也讓無數的官員反覺得很是合理。
誰不怕死啊。
尤其是自己身邊至親至愛的親人如此年輕便病故,感同身受之下貪戀紅塵,想著多活一些年非常合乎情理之間。
皇帝戀道,一開春便離京南下去了江西,朝政再次委于太子和內閣。
這是,確鑿無疑的無心國事。
退位禪讓,似乎只在兩三載之內。
天下大部分官員對于朱允炆性格的轉變當然是極其開心,因為他們感覺到了一種久違的輕松!
那是不用每天起早貪黑,不用每天殫心竭慮與政事之后的輕松。
沒有五年計劃,沒有政績指標,沒有規劃,沒有路線,沒有各種各樣的主題精神學習會。
每天衙門口轉轉,下了值去喝個花酒,看出大戲,末了條子一批公款結賬,日子要多舒坦有多舒坦。
這,才叫官啊!
仿佛一夜之間,大明的官員再一次看到傳統官僚階級復辟的希望。
“天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給時間一點時間。”
在廬江避暑的朱允炆,靜靜的看著蒼穹外的暗流涌動,這一切發展,都是人性的必然,是他可以也是早早就預見到的。巘戅書倉網shucang.cc戅
“看到了吧,這就是歷史的必然,朕不退,大明是新王朝,朕一旦退下,大明還是那個大明,還是舊王朝。”
朱允炆看著書架上琳瑯滿目大幾十本,神情很是悲傷:“世人只拿當晉身的階梯,從來沒有真正的想過了解朕,更沒有想過這本書可以改變咱們的國家,有的人學習之后變成了官員,卻又將棄之如敝履。”
如果不是因為只有學習才能做官,這天下,誰愿意來讀?
誰愿意去思考‘凡遇到涉及人民吁求的問題和矛盾,要以討論的方式、教育的方式、批評的方式來處理’這句話的核心,官員當然更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