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讓我強大 第二千四百八十三章 換了皇帝
翻頁夜間第二千四百八十三章換了皇帝第二千四百八十三章換了皇帝→:、、、、、、
隨后少女又對裕王說道:“現在我們設計的都很好,我們就開始實行吧。”
趙涵想了想說道:“想要實行,是繞不過皇帝的。”
“沒關系,直接把皇帝做了,你來上位就行了。”少女理所當然道。
“啊?”趙涵傻眼了。
“哈哈,我就知道你早就想上位了,這天下的皇帝,古往今來的君主,有一個殺一個,都不會有錯。哪怕是所謂明君,殺了也沒有什么錯殺的說法。”少女一臉所謂道。
趙涵仔細想想,說的也是啊。
就這嘉靖吧,自私透頂。
又想要名,又想要臉,還想滿足自己的私欲,還自作精明地想讓天下人稱頌他。
最后還想長生。
簡直什么都想占了。
結果那骯臟的心態,全天下人都看明白了。
因為心態可以遮掩,做的事,遮掩不了。
為了蓋宮殿,不顧百姓的死活,不顧軍餉和賑災銀子。
為了修道,不顧人命。
明亡于萬歷,不,亡于嘉靖。
一個自私的皇帝,后面得幾個有作為的帝王才能彌補。
“所以帝王不死,大盜不止。”
“帝王實乃天下之大盜也。”少女又說道。
“那……”
“我這就入宮,殺了鳥皇帝,讓你登基。”
“不,還有景王在一旁,嚴家也在還是首輔,所以除了皇帝,也不是我登基。”趙涵搖頭道。
“呵呵,看到了吧,帝王就是這樣心性,即便是親生兒子也要時刻防備著,不能讓你有直接登基的可能,不然的話,他的位置就不保了。”
“那所謂的康熙慈愛子孫,也是假的,實際上就是時刻敲打自己的子孫,把孩子們都嚇成了高壓癥狀,一個個有心理疾病。”少女鄙視道。
“既然如此,兩個一并殺了。”她又說道。
趙涵沒說話,默認了。
然后悄悄給少女一點雷霆之力。
不多,夠劈死幾個人的。
隨后當晚。
皇宮上方落下了驚雷數道。
直接將正在進行萬般謀算的嘉靖帝,當場劈死在丹爐旁……
“啊,我還有……”嘉靖帝一身黑炭,臨死前還說了兩句。
呂芳大悲催……
爬了過去,就在皇帝身旁哭泣。
而景王屬實倒霉催的,陪葬品一個。
不過他過兩年也就死了,現在也只是早死。
何況這些明朝王爺,除去少數幾個,其他真的個個都有取死之道……
當晚,內閣們一片混亂。
這皇帝和景王都被劈死了,加上仙人就住在裕王府里,到底是個什么態度,可想而知。
于是就在皇帝的道宮外,早就做好準備的裕王,在幾個太監的秘密迎接下,連夜入宮。
然后接見宮中的禁衛首領,還有負責城門,京城守衛的相關人員,向他們許諾富貴,和仙人的承諾。
這些人在一片混亂中,自然是個個應命。
明擺著皇帝沒了,景王也沒了,只有裕王才能登基。
大家不能放著眼前的富貴和安穩不要,連夜去請其他藩王嗎?
別的不說,不怕被同樣雷劈而死嗎?
眾人互相看著,也是一個個心情復雜。
這有了神仙幫助就是方便,古往今來,誰家搞兵變,不是提心吊膽?
即便是司馬家、曹操家,也要弄得血雨腥風,后世污名不段,即便是李世民如此英明神武,也是戰戰兢兢,親身上陣才能功成。
而這了,一個普通夜晚,兩道雷就完事了。
這就是不同力量體系的碾壓。
大清那么多算計,人精那么多,人家不和你玩,直接用刀子逼迫簽字。
“如今帝崩,裕王當立刻即大位。”勸說裕王的不是這些兵頭,而是一位正在皇宮晚上值班的無名六品兵部給事中。
宋朝之后,擁立帝王的話,就不能讓兵頭們首先來說了。
聰明的武將,都會有這個自覺。
不聰明的,事后就會被清算……
只有文官才有資格,只有他們說這個話,才不會被太多忌諱。
因為他們只能勸說成功者。
“安撫后宮,再請內閣眾人來……”趙涵向親信太監說道。
很快那太監只請來了徐、高、李春芳等三人。
至于嚴嵩等人,怎么可能去請?
打的就是信息差。
于是,一切順利。
當裕開始一身縞素,扶靈登基之后,嚴嵩才發現京城里有些亂,士兵調動的聲音是不可能完全掩人耳目的。
然后他突然道:“大事不好了。”
嚴世蕃這時還不以為然道:“能出什么事?這大明朝離不開我們。”
“大明朝現在離不開的是仙人,不是你,不是我,也不是皇上。”嚴嵩頹然道。
其實從仙人出現,并且展現出見識和力量后,他就知道天變了。
奈何他也想積極向仙人靠攏,可是仙人不理會他。
而且仙人一直待在裕王府里,他想拉攏都不好找辦法。
果然,事情大變了。
“難道?”嚴世蕃也不是傻的,雖然他經常自以為是,領會錯了父親的意思,但這一次,卻開始明白了。
“沒錯,大明的天塌了,以后這天就要換了,它以后不再姓朱,改姓仙了……”嚴嵩干脆利落地說了出來。
之所以這樣干脆,無非就是他知道大禍臨頭。
好在那裕王似乎還知道他有用,沒有立刻下令拿他。
只是很快就有一隊士兵守住了嚴家內外,禁止任何人出入。
讓他任何聯絡內外的手段,都無法用出來。
關鍵時刻,就要狠,不能顧忌這顧忌那。
顧忌多的人,最后都失敗了。
顧忌少的人,雖然成功的也不多,但總有成功的可能。
隨后的事情一目了然。
嚴嵩不能出來搞事,其他人自然早就苦嚴家和嘉靖久了。
新皇順利登基。
一登基,就下令補發天下管員俸祿,而且還增發俸祿。
先對歷年來的清水衙門,進行增補。
這些清水衙門出來的往往也是清流,掌握著言論的主導。
一時間,百官歡慶……
當然不敢明面上高興,而是紛紛上奏章表示對新皇的忠誠。
同時停建各處宮殿大工,而是將錢用于賑災和軍餉。
就這幾項措施,就得到了百官的支持。
當然趙涵知道,過分討好百官,就會導致他們嬌縱,他們就要開始作死了。
開始上下勾結,各種隱瞞,導致朝廷的錢收不上來,最后還要皇帝發內帑去彌補……
輪到從皇帝那里拿錢,那就是天下大亂不久了。
皇帝再怎么撈,也不可能支持多久。
隨后登基之后,各種大小雜事,還是扔給內閣。
而趙涵的精力就用在搞番薯和玉米和育種、改良和推廣上。
另外就是讓張居正入內閣,開始搞考成法。
沒有直接上來就玩清理土地。
因為沒有考成,就沒有愿意干活的官僚。
當然考成有很多弊端,比如為了完成任務,各種催逼百姓,但總比之前好的多。
而考成法,最后變得松弛,也是因為違背了百官自身的惰性……
皇帝自己也想偷懶,那就沒人管了。
誰來負責考成?
其實只有事關自身利益的百姓才不會偷懶。
因為偷懶就活不下去……
只是這一點暫時還做不到那么快。
考成法的執行和落實,還有各種依據,只能先交給內閣和給事中,還有各地有名望者手中。
畢竟有清名者不一定好,但有惡名者,大部分是真壞。
因為這年頭,那些惡名者其實根本不會掩蓋。
就像那些藩王,哪個作惡會掩飾了?
大量侵吞民田,是個當地管員都知道的。
而趙涵對此根本沒有功夫去管。
她專心研究番薯和玉米。
“這兩者之所以高產,最大的問題就是玉米相對來說抗旱。”
“而番薯相對來說不占用各種好地。”
“其實它們相對于普通作物來說,高產性能并不是太強,畢竟以這年頭的肥料和耕作情況來說,不能完全發揮出優勢來。”
“抗干旱,少用水,能在爛地中活,而北方大部分地都是爛地和缺水的地,這才是最根本的。”少女直接說道。
趙涵點點頭。
她也看過書。
知道這兩種作物的淀粉產量,并不比小麥高到哪兒去。
如果真的非常非常高,后世為啥不是遍地地瓜和玉米?
它們自然也是有自己的弊端。
地瓜保存麻煩,玉米收割起來緩慢。
相反后世的主糧還是小麥和大米。
地瓜是救急,救荒用的糧食。
隨后開始在少部分地方試驗。
試驗之后,開始逐漸推廣。
尤其是在北方干旱的地方,在旱地里面推廣玉米。
而推廣番薯,則是在各種雜地里,田間地頭,院落前后,乃至路邊都可以種番薯。
番薯不挑地,這才是它最根本的好處,甚至花盆里都能種。
其實番薯真正產出的干物質,比主糧并多不了多少。
番薯渾身上下都能吃。
不像小麥水稻,葉子和莖桿基本不能吃。
番薯葉子和莖都可以當菜吃。
對于老百姓來說,這玩意既然能養豬,那就能給人吃。
這也是它的一大好處。
處處都能當菜來吃。
于是兩人費了很大的力氣,先從廣東運來番薯和玉米作物,然后推廣到。
先是在皇莊官田里面推廣。
再通過商人傳信的手段,在百姓家里推廣。
百姓可以先種在自己家里頭,田間地頭,荒地野地里面。
他們沒有驚動百官,也沒有讓它成為百官的功業。
一旦讓百官沾手,那事情就麻煩大了。
好事變壞事。
把人家種的好好的地,變成番薯地。
兩人只是在皇莊和藩王田里大量推廣,然后廉價作為糧食賑災和底價發賣。
要知道番薯可以讓爛地的產量趕上好地的一半還多,好地的數量可是很少的,頂多占據十分之一。
而爛地往年只有好地的五分之一,甚至顆粒無收。
主要是爛地缺水。
數年后。
百姓自然知道這是個好東西。
不好的東西,能在皇上和王爺的地里種嗎?
這樣一來,尤其是在一些干旱地方,貧瘠地方,終于暫時緩解了生存的問題。
新帝同樣下令減少各種觀殿工程,保證水利工程和道路工程的支出,還有驛站的支出。
這三樣工程,是不能停的。
接著他們又開始在各個大城,辦各種報紙。
設置總報分報。
通過雇傭的方式,將大量乞丐流民孤兒,納入報社下面,每天給兩碗紅薯飯吃,作為兜底。
其實這個時候很多人對大明還抱著希望,還愿意把下面的消息傳遞上來。
最典型的就是還有很多干實事的管員,不怕死的管員。
他們愿意向藩王開刀,向藩王要地。
像徐階、張居正都是這樣的。
雖然說徐階本身也有問題。
但是徐階至少他還能將藩王的土地一次就是四百萬畝,還給百姓。
從這一點來,大明直到滅亡時,還是有不少愿意干實事的人。
這和大清截然不同。
大清要滅時,大家早就擺爛了。
就等著集體換衙門。
對待百官,肯定不能一棍子全部打死。
這就是科舉的好處。
總是有熱血人通過科舉上來,保持著三到五年的干勁。
而皇帝的作用,就在于將這股干勁和熱血保持的長一些。
沒有這些干勁的,自然要趕緊換掉。
總而言之人是復雜的。
這一天,聞人升再次看過去。
結果發現,這劇本真的亂了。
這從感情劇本,變成了種田劇本……
不過他突然醒悟,或許種田也是對的。
農夫、泉、有點田,也是一種感情。
兩人互相幫助,互相扶持。
就這樣,兩人靠著報紙加上錦衣衛等體系,總算是將下面的情況能夠掌握住了。
此時的皇權,加上有仙人的光環在,更加鞏固。
皇權這個東西,就是有英明者,能走在正道上時,那發展是很快的。
當然如果有墮.落者,那墮.落起來也非常快。
就會形成波浪形狀的起伏。
對百姓來說,自然還是平緩的好。
寧作太平犬,不為亂世人。
而兩人此時也遇到了新的麻煩。
那就是很多東西推行好了,再想深化就難了。
數年過去,百姓好過了,百官也好過了。
人人稱頌,也滿足于明君治理了。
但兩人知道這是不靠譜的。
最多穩定這幾十年罷了。
幾十年之后,再來一個君,必然要推倒重來。
類似于萬歷,這還沒有換君了。
只是張居正人沒了,就完蛋了。
所以兩人要搞得深。
真正建立起一個穩定的體系來。
(本章完)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