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讓我強大 第二千一百零五章 更換東南
“你們都是我的世侄所推薦,我相信你們的能力。只要做的好,本官會以你們的功績,保舉你們一個九品佐雜官……”
聽到這里,跪在地上的帳房們,個個感激涕零。
如果真的成為官員,那就是一步登天。
從民到官,這是多難的事情啊。
小民們能知道的路線,也就是考科舉了。
科舉之難度,是個人都明白。
很多博古通今的大才,都可能一生不能中舉,甚至中不了秀才。
而他們卻有可能成為官,不,哪怕是成為吏員,也是好的。
聞人升看著這些人,心中搖頭。
這王巡撫的話一聽就是畫大餅。
這么多人,怎么可能一一保舉?
而且他們也不知道辦好這件事難度有多大。
可是有生命危險的。
土地,這東西,足以讓人鋌而走險。
他們不敢對巡撫下手,難道還不敢對具體的辦事員下手嗎?
這些人秉性老實,肯定想不到這一層,肯定會認真查看清理。
這就太容易得罪人。
本來他們的性格就是容易得罪人,不然的話,也不會落魄。
反正現在的大明,已經很腐了。
不過,對聞人升來說,這個腐爛的大明里面,還有5的優秀之人。
只是沒有人將這些人組織在一起。
如果能將這5的人給組織在一起的話,那他們必然能變得很厲害。
全大明人口是1億到2億之間。
5的話就是500到1000萬。
而滿清崛起,不過是靠著六萬兵,20萬丁口而已。
中間還不停地將野人女真抓捕進來,補充損耗,前后至少損耗了上萬人不止。
如果這500萬人聚集在一起的話,聞人升相信會所向披靡。
只是靠著最傳統落后的忠孝思想,也足夠碾壓一切。
問題如何將這些人集中在一起?
那得發展古代物流。
但是古代交通太差,唯一好的交通,那就是水網交通。
比如為什么花費大代價開運河?
陸運成本是水運的20倍以上。
運輸糧食,一輛大車,需要兩頭騾子來拉,需要一個車夫,只能拉700到1000斤,最多也不能超過2000斤。
車輛還要時時維修,跑不了100里路就要修理車輪和其他部分。
而一個車夫兩頭騾子,一天最多走60里,數百里路要半個多月,就要吃很多東西。
同樣一艘普通小船,也能裝載2000到7000斤的東西,只需要2個人,甚至順水的話,1個人就可以撐船走了。
別說海上可以靠風航行,不需要人力,更加節省。
人吃得肯定比騾子少,而且船的維護周期也比車子少的多。
畢竟一個要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不停摩擦,碰撞,翻滾;另外一個是在平緩的水道上行進,只要不碰礁石就沒大事。
所以進軍者,有水路者必然要走水路,除非必要,比如偷襲,否則沒有幾個將領非要走陸路的。
所以聞人升心中想到了一個法子。
沿海建立海運物流。
沿河建立河運物流。
陸路不去碰。
陸路涉及到的勢力太多太多了。
相比之下,河運和海運相對少一些。
畢竟你得有船才能在水上設卡,還得是好點的船,一般鄉紳干不了這事。
就像后世沒人能在空中設卡收稅一樣……
物流建立起來后,這500萬人,聞人升就有可能聚集起來20萬人。
畢竟沿河,沿海還是有很多人口密集的城市。
這些人,可以說都是公心大于私心,都愿意效力到死,都愿意拯救大明的。
即便大明很爛,他們仍然愿意。
歸根到底就是長年累月的忠孝,深入他們的心了。
忠于大明的人還是不少的,比如像盧象升啊,洪承疇啊,又比如某些世代將門。什么尤家,麻家……
賀家。
曹家。
那些將軍們,雖然喝兵血,但他們還是愿意拼死救大明的。
只可惜他們集中不起來,他們只能被那些個廢物給連累,在戰場上,給拖后腿,一起帶崩潰。
導致總體看似很多,然而一到戰場就是以少打多。
搞定這事后,聞人升離開巡撫府。
他又去找商鋪來投靠自己。
再搞什么店鋪了?
一是鐵匠鋪,二是木匠鋪,三是布店。
這些都和造船有關的。
當然現在他還是在西北,他遲早要轉到東南之地。
東南水網,才是物流行業的最好發展之地。
因為他沒法使用跨越式的先進技術,那只能進行整合。
而整合就是利用先有技術結合到一起。
他命令謝長庚就找。
很快就找到了七八家愿意投靠的。
實際上很多商家都是投靠無門的。
他們哪兒有門路靠到巡撫大人門下?
甚至縣令,主簿這樣的官,他們也是靠不上的。
他們就是艱難求生,應付著衙役和各種混混的壓榨,不知哪天就會被當成肥羊宰殺了去。
那些有大錢賺的商家,都是有背景的官員、勛貴、太監、藩王們開設的。
比如鹽,比如絲綢,茶葉,生絲,錢柜等等……
一開始就不需要另找靠山的。
聞人升就讓這些人投靠到自己名下,拿了帖子給他們。
出了事,就拿帖子去門房。
現在他是秀才,又是撫臺的紅人。
他又沒有動那些大商家的蛋糕。
不過是找些小蝦米當他們的靠山。
這點面子一般官僚還是會給的。
大不了吃別人去。
反正商家就像野草,今年被割,明年又會再長。
他們自然不管,最后長出來的會是何等可怕之物。
前前后后掛靠了十三家大小店鋪,最高的本錢就是謝長庚的2萬兩,最低只有200兩。
合計5萬兩的商本。
他一個撫臺背景的幕僚,還能罩得住。
至于別的幕僚為啥不這樣干,因為太費心了。
他們才不想天天給別人撐腰,他們要的是輕松來錢。
比如吃干股,萬事不操心。
然而他們忘記了,那樣的話就不得人力,不得人心。
當聞人升在富集店鋪,整合店鋪人才,王巡撫的動作也開始了。
清理田畝。
僅僅半個月,他們就從王府太監那里清出來2萬畝土地。
還要超出王巡撫的預計。
這都是占的官田。
也就是本來就是官府的土地,大明土地屬性很復雜,有民田,有官田,有皇莊,有軍田,有藩王所有,有太監占田。
有很多土地都很肥沃。
該鎮多出2萬畝官田的話,那就是一年能多產8萬石細糧。
原因很簡單,那些土地都是沿河,有水渠甚至有水車的土地。
好地才值得王府太監下力氣。
旱澇保收,不是空話。
甚至多下點力氣,多精細化管理一下,也不用什么領先技術,只要將這時代農書里講的東西給用上,就能每畝多產一石,也就是多產2萬石。
其實農業技術傳播極慢。
即便有農書,但大部分人是文盲,秀才又不屑于學雜學,都將精神用在科舉的八股經義上。
這就導致辛辛苦苦積累的技術,最后流傳不開,不能促進社會進步。
儒學一家之害,莫大于此也。
雖然有少數儒生也意識到雜學重要,難以改變眾人之心態。
清理出兩萬畝后,王巡撫就宣布停下了。
這也讓蠢蠢欲動的暗流,戛然而止。
反正就是完蛋了兩個中飽私囊的太監,藩王對上巡撫,并不占據優勢。
何況巡撫是給朝廷增加了用度。
天子看到之后,只會高興。
至于有“親親”之說,在8萬石糧食,約合4萬兩銀子面前,即便給佃農一半,也有2萬兩,兩個太監算什么事?
皇上不可能為這事罷免一方巡撫,只會夸獎對方辦事辦的好。
除非對方招惹到更大的勢力,惹得皇帝也麻煩時,巡撫才會倒霉。
比如崇禎后期的薛國觀,這位老兄就很勇猛,提出“在外的群僚百官的借款,由我等承擔;在內的皇親國戚的借款,非由皇上決斷不可。”
明明是為了朝廷用度著想,結果遭受勛貴利用皇子生病一事造謠反擊,崇禎自己沒有擔當,畏懼退縮,反而暗恨這位老兄,最后趁著有人彈劾他,就將他干掉了。
要知道對方可是閣老輔臣,自從夏言被殺,他是第二個被殺的輔臣。
這種事多了,也難怪最后李自成進攻bj,無人防守,無大臣抵抗,9成直接跪地投降。
崇禎無處逃亡,直能吊死。
活該。
不知好歹,沒有擔當,分別不清楚誰是為國。
即便這位老兄有些私人問題,但心地和目的是好的。
所以聞人升可不會給這位老兄效力的。
當然他只會為自己效力。
有位兄臺說的對,靠山山倒,靠河河干,只有靠自己。
女真能奪天下,陰謀詭計很多,但核心還是自己的核心2萬披甲人,3000白牙喇,1500葛布什賢。
他們的優勢就是步戰列陣,騎兵兩翼,陣而后戰,以強力的步弓,重甲步兵,列陣進攻,打擊敵人動搖,然后以騎兵兩翼包抄動搖敵人。
最后敵人潰退,以騎兵屠殺。
每次大勝都是全滅敵人,自己若是輸,則是小敗,有騎兵壓陣,能夠從容退卻大部分。
等于玩游戲時,保存著核心兵力,不停增長經驗。
上陣時,自己主動就能列陣,發現敵人縫隙,動搖敵人士氣。
投擲、射擊、肉搏,體能,耐力技能都點滿了。
他們平時享受著最高的待遇,內斗也牽扯不到他們,一直專業作戰。
聞人升同樣要建立自己的核心武力。
那就要搞降維打擊。
利用海運和河運建立大規模的物流體系,以此建立優勢兵種,這才能碾壓對手。
以船作為騎,敗者上船逃走,勝者攻城略地。
最可惜的就是鄭成功,壽命39歲就死了,他雖然在應天下慘敗過一次,但后來還是有能力繼續挽回的,因為他有戰略優勢。
他的海軍是絕對強大,擁有海上絕對的優勢。
他復臺成功。
清朝要到康熙年間才能打敗已經衰退很多的鄭家水師,那時候鄭成功已經死了20年了。
那時候鄭家內部混亂不堪,實在是沒法打了。
另外一個關鍵的還是他爹,鄭芝龍,畢竟只是海商出身,不是一個族群,沒有一個明確目標,導致大好局面拱手送人。
鄭成功能看到收復臺,來作為根據地,戰略眼光就強出他爹十倍不止。
后世名聲更加強出千倍了。
聞人升確定自己發展方向后,就開始繼續支持王巡撫,同時尋找位于江南之地的巡撫。
那就是建福一地的巡撫。
最適合他去投靠了。
最好是王巡撫換過去。
想到這里,聞人升覺得時不我待。
這一天,他就去找到王巡撫。
“撫臺大人,可想立復土之大功?”他直接問道。
“哦,不可擅自開邊釁,皇上只會惱怒。”王巡撫現在剛剛清理田畝,得到嘉獎,以后成為總督有望,或者返回京中,擔任六部之一的首腦,當然不想再折騰大事。
聞人升也注意到了這就是許多大明官僚的弊端。
有了功績就不想繼續前進了。
他們往往樂于悠閑度日,而不是辛苦操勞。
這王巡撫還是想干點事的,這才找了個軟柿子捏了捏。
就這也差點扎手,幸好他提前將那個吳巡按給趕走了。
不然的話,問題就麻煩了。
“世侄所說的并非此地,而是東南一地巡撫,在那里有紅毛人,占據我方海島,然而經久未收復,據我觀察紅毛之人人手太少,只要以小船眾人圍困,紅毛人必然會退卻,如此復土大功,足以勝任一部尚書。”聞人升直接說道。
王巡撫心動了。
“即便失敗,遠離此西北苦寒危險之地,也是好事。”聞人升又跟著道。
王巡撫徹底明白了。
他決定干了。
于是開始發動京中力量,加上自己之前立下的功勞。
于是一月之后,順利轉成建福巡撫。
而聞人升自然隨行。
他隨行之時,命令投靠他的十三個商家,打包家眷老小,一并上路。
有人自然不想。
不想破家就不跟。
聞人升可不會慣著他們。
既然投靠自己,哪有這樣簡單的好事?
他要用軍法管理投靠自己的商家。
就像滿清一樣,就是靠著野蠻殘酷的軍法,外加能吃飽能強擄,這才維持了一只有戰斗力的披甲人隊伍。
繼續瀏覽精彩內容到app《》打開瀏覽器繼續")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