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筆趣閣]
https://最快更新!無廣告!
第十九章君子遠庖廚 將一切準備妥當,張陽就走向了廚房。
“你準備下廚?”龐慧突然問道。
張陽挺住了腳步,他不明白龐慧這是鬧的哪一出,不過還是點了點頭。
“那你可知君子遠庖廚這句話?”
所謂君子遠庖廚,出自戰國時期的《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中,是孟子勸誡齊宣王實行仁術。
只不過后世之人斷章取義,最后就變成了君子需要遠離廚房。
“聽過!”張陽點了點頭,對于這種糟粕他根本不屑一顧,道:“你覺得孟圣說這話的時候是什么意思?”
“可是......”
張陽笑了笑,道:“沒什么可是的。孟圣他老人家當時不過是希望齊宣王行仁政罷了,庖者,庖丁也!庖丁者何人?屠夫也!遠離庖廚其實就是遠離殺生的意思。可是你看看,后世的讀書人為自己的懶惰找借口就拿這句話來說事兒,難道你以為不下庖廚就稱的上君子了?
那些人反反復復只會拾人牙慧,左一句孔子云,右一句孟子曰,滿口仁義道德干的全是一攤子齷齪事。孔圣云,有教無類。可是縱觀史書,上至商周,下至前朝那些所謂的讀書人當真就做到了有教無類了嗎?還不是固步自珍把文化當成了他們傳承家族的工具。
咱們就拿前朝來說,隋煬帝當真就真如史書所言的那本昏庸無道,好大喜功,縱欲美色?我看就不見得!”
無論是地球還是在平行世界,官方上對于隋煬帝幾乎都呈清一色的昏君描寫。
但是事實上如果仔細研究史書就不難發現,并非如此。
隋煬帝自幼便聰慧過人,更有大儒李鋼為師從小細心教授,之后更是文華斐然、足智多謀,更是以弱弟之身榮登大寶。
這樣的人會是傻蛋?會是昏君?
說實話,就算是用腳指頭想都沒人會信。
再說他縱欲美色,隋煬帝有多少嬪妃?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通通都是浮云。
至少就美色二字而言比起偉大的當代人王差了不知道多少倍。
作為一名君王,特別是在古代,隋煬帝還真算不上縱欲美色。
至于昏庸無道,三征高麗,不顧民怨修筑大運河更是扯淡。
在隋煬帝登基之時國內八大柱國加上各地世家早已經形成了以關攏集團為核心的門閥。這些人一手拿著論語把持朝政,一手拿著長劍擁兵自重。
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下楊廣為何不三征高麗,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戰敗來消耗掉世家門閥手里的武功?
至少站在帝王的角度楊廣并沒有錯。
而大運河卻是功蓋千秋,利在萬代。
江南之所以能夠成為魚米之鄉,大運河功不可沒。
就算是泱泱大唐之所以能夠在戰火中迅速恢復元氣靠的不正是大運河的余蔭嗎?
所以歷史這東西其實就是一個笑話,由勝利者任意描繪的話本,僅此而已。
張陽不想說的太多,一說下去恐怕就有欺君之罪,拿著一應物什就進了廚房。
龐人踩一直默默的注視著院落間發生的一切,張陽的思想很對他的胃口。
特別是有些時候師徒二人坐而論道的時候每次都有驚人之言論,即便是他也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張陽炒菜很快,不大一會兒一盤香噴噴的豆芽菜就出鍋了。
然而龐慧還一只站在外面糾結著君子遠庖廚這句話一直念念不忘。
不可否認,今天這個騙子師弟給她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
如果說上次三字經開篇的修改讓她感覺張陽眼前一亮,那么今天的所作所為就讓她耳目一新了。
想要顛覆大多數人的思想并沒有那么簡單,她爺爺身為堂堂大儒想要發聲也是被無數讀書人打壓。
這其中又何嘗不是一種思維固化的體現?
周慧有些奇怪,究竟需要一個什么樣的環境才能生出師弟這樣的怪胎來?
“恩師,師姐,你滿來嘗嘗,這就是我準備賣的豆芽菜!”
張陽自然沒有那么多糾結,端著豆芽菜就來到了正堂,將豆芽菜放在了桌案上對龐人踩恭敬道:“恩師,這豆芽菜鮮嫩多汁,加上姜蒜爆炒清脆爽口,最適合作酒!”
他一邊說著,接過龐慧拿過來的酒杯給龐人踩滿上后繼續道:“秋實冬藏,萬物凋零。一到冬日天氣嚴寒,地里難有新菜,這豆芽菜不懼環境四季可生,如此也算多了一樣新菜!”
龐人踩拿起筷子夾了幾根放進嘴里輕輕咀嚼。
頓時,一股淡淡的清香便傳入了口中。
那清脆爽朗的味道頓時讓他食欲大動。
他如今依然到了花甲之年,口齒老舊,平日里菜食往往都是以清淡為佳。時令時分倒也還好,可一到冬天就遭了罪,如今品嘗起豆芽來不由得讓他流連忘返。
對于他來說,當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
淺嘗即止后,龐人踩又抿了一口酒,笑著朝張陽道:“是個好東西,如果以此為業倒也足夠養家。不過張陽,商賈之事你卻莫要糾葛太深,有道是奸商奸商無奸不商。在我朝士農工商,商字排在最末,你想要入仕卻萬萬不可與之糾葛太深一面影響了你的清明。”
自古以來在儒家的觀點里商人本性貪婪,私德有虧,所以即便是腰纏萬貫論社會地位來說也是極其低下。
甚至在科舉中就有這么一條,商賈之子不得科舉。
不過事實上有錢讀書的人家哪一家又沒有點生意?
無非是掛靠在親戚、朋友處罷了。
這也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秘密,無人點破而已。
龐人踩的提醒也讓張陽醒悟,想要科舉入仕這豆芽菜的生意還真不適合由張家牽頭。
“多謝恩施指點!”張陽趕忙拜謝。
龐人踩又道:“原本我以為你不過是初識文墨,就這段時間來看你的文華已然不低,明年春闈不知你可有打算?”
說到春闈,其實就是指來年人王的恩科,張陽當然當仁不讓,當下道:“學生自然想去參考,只不過學生的字有些丑陋在家練習數日功力也未見增長!”
這也是張陽的短板。
作為一個后世之人,最先接觸的是鋼筆,之后就習慣成了電腦,就算是上過書法班論書法而言張陽的水平也只能算能看而已。
古人講究的字如其人,一篇文章再如何秀麗,可若是滿篇鬼畫桃符主考也不會錄用。
所以張陽這段時間一有空便苦練書法,然而進展卻不大。
“無妨,無妨!”龐人踩哈哈一笑,隨即便從懷中掏出了一本字帖來遞到了張陽跟前道:“現如今距離縣試尚有三月有余,這本字帖乃是當朝右相杜公如晦手書,你拿回去好生臨摹屆時定有收獲!”
張陽頓時喜出望外,伸手便要去接字帖,然而就在他雙手接住字帖后不僅手下一沉,差點兒將字帖落在地上。
這小小的一本字帖竟然重達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