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十一章 眾人柴火焰高

  童子聽書不畏寒,引得夫子一聲嘆。

  太多情緒,一時難以道盡,他背著手緩緩走近,只見那群童子站在墻頭下,抬頭怔怔望著,是如此地入迷,一點也沒察覺到他的到來。

  讓老夫子又氣又笑的是,這群童子他大部分都認識,不是自家私塾的蒙學童子又是誰?

  好家伙!

  早上沒來的全跑這里了,早讀不上,跑人家墻角聽書!

  而劉小四、吳能、趙源泰這些翹課不歸的學生也全在這里,似是聽書入了迷,連回去向老夫子交代都忘記了一干二凈。

  更有一些不認識的童子,也背著裝書的布包,像是其他私塾的學生…

  這些童子聽得是如此的認真,冬天的寒風冷如刮骨刀,戳得他們臉蛋兒紅撲撲的,但他們仍是微微揚起笑容,投入向往,純凈的眼睛中迸著光,若星辰閃亮。

  老夫子先是伸出了手,愣了一下,又慢慢收了回來,靜靜看著、看著…隨后老臉上的皺紋就如花朵般綻放開來。

  他微微仰頭看著漫天的飛黃,不知不覺瞇起了眼睛,悠然自得,靜靜傾聽。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此時無聲…勝有聲!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四書五經,九部儒家根本經典,從《大學》一書起,古峰信然而讀,也不講究什么順序,拿到那一本就讀那一本,不求甚解。

  一切都是順乎自然,以最舒服最簡單的方式來誦讀。

  以大學為開始,到最后一部中庸,他語速似緩時急,一口氣朗讀了下來。

  文字在眼前,意境卻在內心。

  文膽也隨之閃爍,一個個古老的文字浮現,成千上萬,如漫天的群星,璀璨無比,相互組合,衍化出千千萬萬、不可數盡的篇章。

  無窮變化,盡在一心一念之間。

  他自然而然趨至一片玄妙的境地,心思靈動,至誠無邪。

  心城則靈!

  那些文字讀在口中,其中大道至理卻呈現在心頭,如高山流水一般沖刷而下,一片澄清,如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體會圣人之言的真諦。

  這種真知的沖刷是如此地浩瀚,似乎明白了什么,卻又似乎什么也不明白,只能說…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就是神機書生的真諦嗎?

  外有點化之能,化腐朽為神奇,內有神機,心誠則靈,無師自通…

  又是一種領悟浮上心頭,讓古峰對神機書生的本質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深深投入其中,一時忘我。

  就連他自己都沒有察覺到,隨著他心頭領悟越深,心神動蕩之下,文膽閃爍,靈性從心底而發,化作一陣無形的韻律隨著聲音激蕩擴散出去。

  以他自身為中心,四周都籠罩在一片奇異的氣氛中。

  聲如春風拂面,卻又似綿里藏針,刺入人心深處,直見最本我的至誠。

  圣人之言滌心,得人性之真、善、美…

  童子之心最無邪,也最能體會,那些書本上的文字向他們揭開了枯燥無味的面紗,展現最本質的智慧之光,是如此地純粹、閃耀、崇高…

  以心為舟,以靈為槳,在知識海洋中自在遨游…

  老夫子畢竟比不過童子,堅持了一會,就心力漸枯,升起一種虛脫之感,從妙悟中脫離出來,深深喘氣。

  等當再仔細體會空氣中那種奇妙的氣氛,感化人心,老夫子心中不禁駭然。

  這是…立地說教化,人間做道場!

  這已不是凡間手段了!

  難道他是…

  老夫子想到了自己年輕時聽到的一種秘聞,在大明流傳已久,卻沒人證實。

  據說凡人學儒,科舉功名最多到秀才就為止了,想要更進一步,必須明悟圣人之理,跨過那凡人極限,獲得非凡的智慧和異力。

  老夫子年輕時原也不相信,只是他之后無論如何苦讀,參悟圣人經義,始終邁不過科舉門檻,成了一輩子的窮酸老秀才。

  他就漸漸將信將疑,到最后不得不信了。

  一想到院子的主人就是那等傳說中的存在,他目帶了然。

  也只有這等非凡人物,才能令冬槐開花,言出教化吧。

  “詩曰:‘德輶如毛。’毛猶有倫。‘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

  中庸最后一句念完,四書五經一氣貫通全部誦讀,讀書聲到此戛然而止。

  童子們如大夢初醒,一臉欲猶未盡地議論起來。

  “哎?怎么沒了!”

  “雖然不懂,但感覺好好聽!比老夫子說得好多了!”

  “是啊!我感覺似乎明白了許多,但一時卻說不上來。”

  他們一臉興奮,掀起了熱烈地討論。

  “啊!夫子!”

  突然一聲驚呼,眾童子回頭望去,立刻驚悚地看到不知何時老夫子站在他們身后,面色復雜。

  一些不是老夫子學生的童子嚇得驚叫,立刻逃走了。

  私塾里的學生卻不敢逃,逃不了和尚,逃不了廟,他們忐忑地站在原地,小臉蛋害怕得都皺成了一團。

  看著這些童子戰戰兢兢的模樣,老夫子久久無言,悠悠一聲長嘆,“以后若是早晨在這聽書,私塾的早讀你們可以不用來了!”

  他這么一說,童子們立刻哭成了一團,一下一下抽泣道:“老師,我們錯了!”

  “好孩子!你們沒做錯!”老夫子愣了一下,伸手摸了摸他的頭,欣慰的笑道:“這很好!這就…很好!”

  看老夫子不像是責罰他們的樣子,童子們停止了哭泣,眼角還掛著眼淚,怔怔看著這一向嚴厲的老夫子,不知是何意?

  老夫子雖老,但脊梁仍挺得筆直,一點也不彎,面目肅然,教導諸童子道:“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此間有大賢,更省老夫子十倍。大賢說書,千載難逢,你們有此機會,可別錯過了!”

  “怎么會?”童子們不敢相信。

  “古人有喂雞起舞,現有沐晨早讀,此為身教也。圣人經義原只可意會,現卻能言傳。言傳身教,何不以其為師?”老夫子反問一句,嘴角含笑。

  “老師,我懂了!圣人說:‘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就是我們的三人之師!我們雖不可冒犯,卻可仿效而學之!”有童子一點就透,叫出了聲。

  “孺子可教也!”老夫子撫須而笑。

  槐安小居外,一時師傳子受,老幼皆樂。

  一枝出墻頭,飛黃落在他們的肩膀上、衣袖上以及書本上…

  “朝聞道,夕死可矣!”

  院中,古峰悠悠放下書本,經義通讀下來,不但未有半點疲憊,反而只覺得神清氣爽,如飲參湯,渾身毛孔都打開了,內外通透。

  咯吱咯吱…

  他站起身來,長長伸了一個懶腰,舒展筋骨,披上衣服,走出門站在庭院的走廊上向外望去。

  天色已大亮,霧氣散去,一輪明日高掛當空,照在身上,驅散了寒意。

  空氣清新,槐花幽香,似在風中搖曳。

  古峰怡然若醉,深深呼吸,氣息如長鯨吐水般悠長…

  “咦?”古峰心中一動,感覺到這四周的幽幽香氛中似乎還有一種莫名的東西,無形無質,肉眼不可見,如云如霧般伴隨著呼吸射入了體內。

  隨后識海中大亮,文膽閃爍,似乎也是在主動吐納,仿若心臟般跳動,急速膨脹起來。

  古峰眼前立刻浮現出一片畫面,如走馬觀花般閃過,各不相同。

  有私塾內,一群童子正襟危坐,看似小小的人兒,卻讀書人的模樣已初具雛形,手持書卷誦讀,童音清脆,聲朗朗,目中有光,滿是向往…

  有寒門書生以一豆殘燭,夜下苦讀,汗流浹背而不自知。

  曾金榜題名,秀才樓中與諸同年飲酒作詩,意氣風發;更曾屢試不中,不知不覺頭發染霜,耄耋蒼老,畢生功業未成,唯有在自家開私塾授學以娛晚年…

  唯有一顆讀書人的初心始終不改,每日讀書至深夜一如早年,勤學不綴,恍恍惚惚昏睡間猛然驚醒,這才發現書卷不知不覺已被老淚打濕…

  更多的畫面則是,冬槐開花,飛花漫天,巷落里老夫子和童子們對答授學,童子問,老師教,這就是…

  薪火相傳!

  古峰眸子深幽,仿佛洞穿了墻壁的阻擋,親眼看到了那一幕其樂融融的場景,嘴角含笑,識海內一顆文膽已經大放光芒。

  眾生人心仿若薪柴投入其中,讓靈性的火焰越燒越旺,越燒越高。

  原來神機書生可以吸取人心的力量壯大自身得到靈性,這才是人道驚世書的真正本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道自強不息,生在天穹下卻不倚天,立在大地上卻不靠地,只靠自己,只信自己,方有天行健,才能地勢坤…

  何為人道?

  即人心也!

  若得眾人心,自能合人道。

  明悟于心,一股意氣在胸,古峰不吐不快,長笑而歌。

  眾人拾柴火焰高,薪薪相傳師生教。

  人道代有才人出,天生我輩領風騷。”

飛翔鳥中文    伏天大圣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