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俗人 第791章 太上皇的警告
貞觀七年,春。
秦瑯奏請朝廷,先后于流求州下新設新竹、彰化、云林、嘉義、安平、高雄、屏東七縣,加上此前設立的淡水、桃園和宜蘭、基隆四縣,使的流求州擁有了十一個縣。
一個新開辟的海東島州,居然有了十一個縣,一度在朝廷引起爭議,不少官員再次上書彈劾秦瑯。
只是這一次,響應者寥寥,尤其是朝中重臣們,卻不是沉默就是為秦瑯說話。
雖然侯君集一如繼往的跳的厲害,但皇帝卻視若無睹。
檢校左仆射長孫無忌甚至公然威脅要把侯君集趕出政事堂,這事最后以皇帝召長孫侯君集等幾位宰相仗下奏對調停才算罷休。
貞觀七年的元旦大朝會,很熱鬧。
李世民再次感受到天可汗的這份榮光,宮廷宴會上,東西突厥的可汗葉護們跳舞,嶺南的馮盎等俚越首領唱歌,云南爨氏,洱海六詔等酋長們祝辭,李世民笑的嘴都合不攏。
四海來朝,八方來賀。
天朝上國威風,帝王武功煊赫莫過如此。
高句麗最終向大唐低頭了,在年前終于與大唐達成協約,在卑沙盟約上簽字,同意卑沙城及以南諸地歸還給大唐。
歸還二字是大唐執意用的,本來高句麗想要割讓二字,但大唐認為卑沙和遼東本就是中原王朝的,所以如今是歸還不是割讓。
在這個協議里,大唐還調停了高句麗與新羅戰爭,同時也讓百濟和東瀛也一起簽下停戰協議。
打了快一年,新羅被三國摁著打,相當慘,總共丟失了十三座城,最后大唐幫新羅要回了七座城,剩下六座,三國一家得了兩座。
新羅吃了個大虧,卻對大唐感激戴德,若不是大唐出面調停,新羅這次估計都撐不過這關。
新羅女王金德曼親自為大唐皇帝刺繡了一副牡丹圖進獻,使臣入京,提出了借款計劃和新的軍購計劃,他們計劃借更多錢,采購更多軍械,以面對如今的不利局面。
半島上暫時停火。
耽羅上的港口商館已經初成雛形,半島南部的伽倻也在這次協議中,得到海東四國的承認,正式立國。
于是海東四國升級成了海東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日本以及耽羅和伽倻,耽羅和伽倻完全是大唐的附屬,朝廷在兩國修建港口碼頭,建立商館使館,甚至派出教頭武官,為兩國訓練軍隊,出售軍械,甚至還小規模的駐扎了雇傭軍。
對于這次大唐的調停,其實除了新羅,高句麗、百濟和倭國三國都不太滿意,他們想要趁勝追擊,吞滅瓜分新羅,可大唐發出嚴厲警告。
特別是大唐在奪取了卑沙之后,甚至于遼西開始增駐邊軍,動不動搞演練,還對契丹、奚族各種賞賜,搞聯合演練,弄的高句麗心慌不已。
最終只能被迫答應簽訂和約,把丟失的卑沙和長島等讓給大唐。
至于百濟和倭國這次肯簽約,也是因為伽倻已經整合起來,在大唐的幕后操控下,開始頻頻在海上冒充海賊,襲擊兩國的船隊,特別是對于倭國來說,他們想維持在半島上的地盤,海上通道是唯一方式,但海賊們的襲擾,讓他們苦不堪言。
面對著這些唐人扶持的海賊,隨時可能要發起更大規模的襲擾,甚至向本土沿海攻擊時,兩國都不得不妥協。
李世民對于鴻臚寺拿回來的盟約十分滿意,這次海上會盟,大唐與海東六國的盟約,大唐占盡便宜,順便又擴大了一波貿易,放了幾筆借款,賣了好多軍械,賺的盆滿缽滿,最重要的是,強勢干涉海東局勢,為大唐一家獨大,以及進一步滲透海東提供了良機。
倭國已經被迫承認,去除天皇稱號,以后改稱日本國王,向大唐稱臣進貢,宗藩臣屬大義名份確定。
“這都是秦瑯之功啊,當初也是他定策設計,強勢插手干涉海東諸國局勢,年初又突襲卑沙,讓高句麗不得不妥協退讓。”
大明宮里。
李世民來給李淵拜年。
李淵拉著李世民還有兒媳長孫氏和孫子承乾一起打麻將,李世民邊打邊說道。
太上皇將一張東風打出,漫不經心的道,“秦瑯那小子是個做局高手,我跟他打麻將,十次九次輸,這家伙大局觀強,擅長埋伏,草灰蛇線,伏線千里,看似無用的出招,其實都是深有用心。”
“恭喜你,有這樣的好女婿。”
李世民微微一笑,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的感覺。
“我當年給秦瓊介紹了博陵崔氏女為續弦,甚至還強壓了崔氏,當時覺得這是對秦瓊的大恩,秦瓊能娶五姓女多么難得,足見朕對他的喜歡。可是這事做錯了,當初我就應當直接讓他做我的女婿。”
“大郎當年非要給秦瑯介紹個鄭氏女,也跟我一樣蠢,當初若是他直接把女兒許給秦瑯,也許局面又不一樣了。”
大過年的,太上皇突然提這些,李世民有些尷尬,臉上不自在起來。
當初秦瓊父子對玄武門之變,雖不是說沒他們就不行,但如果他們爺倆轉投入東宮,或許還真不一定鹿死誰手,雖然他認為,秦瓊與他的關系,不是一位公主或郡主就能改變的了。
但在那種時候,誰又說的清呢。
“二郎啊,我時日無多了,好些事情也想開了,你當皇帝,確實比大郎要好,大郎雖也不錯,可若他繼承大位,不可能做到你如今這局面。二郎你輔佐我開創大唐,論功與大郎其實相差不大,他在內你在外,各有功勞,不相伯仲,甚至朕看來,他功勞還大些。”
“但是你繼位以來,統一天下,掃滅外敵,做到如今四海來朝,天下富庶的局面,確實比當初隋文帝也不相讓,比志大才疏的煬帝更是強百倍。”
李世民沉默著。
雖然心里不服氣這個時候,父親還說建成開國時功勞比他大的評價,但對父親能正視他繼位之后的功績,還是滿意的。
“二郎,大唐交給你,我放心的。只是有一件事,你可能做錯了。”
“請阿爺指正。”
“你繼位之初,削宗室爵位,調整官階,這些都是對的,你后來大封功臣實封,也沒錯,有安穩人心,穩定朝政之功。但是你不該最后又搞世襲之制,尤其不該既封宗室,又封異姓。”
“二十四位凌煙閣功臣,二十四位世襲異姓功臣,各封藩鎮,你可想過,將來有一日,或許會有藩鎮之亂?你現在自是不用擔心,但你子孫將來呢?”
李世民對承乾道,“大郎,你跟太上皇解釋一下世封之制。”
承乾于是簡明扼要的說了一遍,重點是朝廷雖世封了四十八位宗室、功臣,可皆只分封于最邊疆之地,都本是羈縻之地。
朝廷其實是以心腹的宗室和功臣,到邊疆取代那些胡蠻酋長,是開疆拓地,既賞功酬勛,同時也是開疆拓地。
那些邊地若是讓胡蠻世代控制著,于朝廷不力,不如讓宗室功臣們鎮守。
“錯,大錯特錯矣!”
李淵卻是搖頭,“你們想的倒是簡單,現在分封皇家兄弟子侄,文武功臣到邊疆,從羈縻蠻夷手里搶地鎮守,看著是不錯。可你們想過沒,邊地在那些蠻夷手里,是永遠也成為了氣候的。”
“不論是嶺南還是南中又或黔中,那里的蠻夷永遠是烏合之眾,一般散沙,朝廷能夠很輕易的威懾壓服他們,讓他們俯首稱臣,他們也永遠只會窩里斗,根本不可能強大到威脅朝廷。”
“可如果你們把宗室、功臣分封邊地,就算是從蠻荒之地的蠻夷手里搶地盤,就算再偏,可這些宗室功臣們,都是財力雄厚的,他們會從中原帶去文化文明,工匠技術,他們會對周邊蠻夷漸漸形成壓倒性的優勢,一兩代也許還不明顯,可三代五代呢?百年經營,那么這塊封地就會成為一個強大的藩鎮,這些人是中原過去的,所以不像蠻夷一樣,永遠眼里只看的到面前的蠻荒。”
“一旦中原朝廷有動蕩,到時若有人引藩鎮入內,便有大禍矣。”
李淵認為,世封制最終不是發展成周王朝的春秋戰國,便可能是漢朝的七國之亂,要么也會變成西晉的八王之亂。
這是必然的。
李世民明顯也是想過這些問題的,卻沒有李淵那么悲觀。
“阿耶過慮了,朝廷世封制度嚴明,早規定大唐非重大軍功不世封,非皇子不封,且只能分封在最遙遠的邊疆之地,且必須是羈縻之地,非朝廷正州縣。按這制度,世封宗室功臣要守土已是不易,要開疆更難,而若要在蠻荒之中,經營出強大的藩鎮更無可能。阿耶莫要忘記了,世封制還有一條推恩制,封地一代代推恩分封,只會越來越小,根本不足以與朝廷對抗。”
當年周王朝分封,周王直接控制的地盤很小,諸侯們經過八百年的經營,這才最終奪了周天下。
漢分封,郡國并行,關中本位不封,諸侯分封于關外,封地廣闊,實力強大,但七國之亂,也一樣被平定。至于西晉的八王之亂,諸侯王封地管民擁軍,是權力過強。
而大唐的世封制,設計上更加完美,考慮到各種情況。
世封功臣所封盡在邊疆蠻荒,那本就不是大唐的實際控制地,大唐的關隴中原江淮巴蜀等地,根本不封。
朝廷擁有的是秦漢時最大的疆域了,有這么大的地盤,諸侯如何能對朝廷有威脅?
況且,他都已經再次削減了諸侯的權力,諸侯對封地擁有的最多的只是經濟權,而最重要的行政、財稅、訴訟、軍事等大權,主要都掌握在朝廷派任官員手中。
再加了推恩制,李世民認為,諸侯永遠也無法威脅到朝廷,相反,還能為朝廷開疆拓土,屏藩國家。
同時,實力強大的功臣,以及身份尊貴的宗室分封出去,也能減少朝廷中央內亂的可能性。
“二郎,莫太過自信,你定的策雖好,可未必就不會走樣。當年西晉初的分封制度,也非常嚴格,可后面皇帝卻完全更改祖制,使的諸侯管軍管民,都督數州甚至十幾州軍事,這才有了八王之亂啊。”
“最好還是不要開這個頭,你開這個頭,將來到子孫時,還不知道成什么樣了。如果你非要世封,那么最好只分封宗族李氏子孫,將來就算真發生了什么,那這天下也依然還是在我們李家手里,不至于落到異姓手里。”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