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俗人 第782章 二十四功臣
幾位宰相都想把魏王李泰分封于彩云之南,這個連大唐驛站都還沒有通及的地方,大唐天子豈忍心讓最心愛的皇子封建那里。
“無忌,你以魏王當分封何處適宜?”
長孫無忌看著地圖,瞧了半天,也覺得云南道太偏僻了點,這片地區在漢魏以來稱為南中地區,在隋稱為南寧地區,入唐改稱云南道。可不管怎么說,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依然還是個地方蠻族豪強羈縻控制的局面。
“不如分封于安南?”長孫無忌斟酌著道。
高士廉卻出聲反對,“既以宗室皇族,開國功臣世封永鎮邊疆,那就不僅僅是酬功謝賞,還應當起到屏藩作用。臣以為,西南的云南黔中諸道,正因為如今朝廷控制不嚴,鞭長莫及,更應當授封信的過的宗室和功臣過去鎮守。”
“臣請分封魏王泰于南寧州,分封吳王恪于西寧州,分封齊王祐于東寧州,世封永鎮,代代屏藩朝廷。”
右仆射開口,讓李世民不由的皺眉。
高士廉所說的南寧,西寧,東寧三州,也是隋朝時的三個總管府,其關鍵就是位于要地之上,屬于南中地區的交通要道咽喉,地理位置特別重要。
“臣還請將黔中矩州改為東寧州,以廣西原東寧州地改為融州。”
李世民看著地圖,高士廉這個提議,要把他的三個皇子全分封到原南中地區,如今卻分屬劍南、云南、黔中三道,但南寧、西寧、東寧三州所在,卻正是聯通這三道的咽喉要地。
從戰略角度來說,若大唐以宗室皇子永鎮此三地,那么朝廷確實能夠進一步加強對西南地區的控制。
可說到底,李世民還是有些舍不得讓自己的親兒子們到那里去。要知道此時不管是西寧還是南寧又或東寧,名義上歸附大唐,實際上都完全是西南夷們控制的。
如南寧州,便是由云南爨氏控制,這爨氏自稱是漢代班超班固后人,到東漢末年,班氏因功受封食邑于爨地,因此就以爨作為他們的姓氏。到蜀漢時已為南中豪強大姓,然后遷運庸蜀,流薄南入,落籍于滇。
到東晉之時,爨琛獨霸寧州,其家族分統各地。
南梁武帝時,梁王朝征討侯景,寧州空虛,爨氏乘機據有其地,并有諸部,據境二千余里。
梁元帝時,爨氏以其地降北周,遙授南寧州刺史,允其子弟世襲,為羈縻州。
隋開皇時,爨氏家主爨翫兩次叛亂,隋軍兩次征討,懼而入朝,被楊堅所誅,諸子沒為官奴,然南中地區依然為爨氏家族據有。
大唐開國之后,為穩定南中地區,李淵將淪落在長安為奴多年的爨翫之子爨弘達授為昆州刺史,派人護送他帶著父親尸首為回爨地安葬。
爨弘達回到南中后,爨氏各部也很快接受大唐封賞,歸附大唐。當時李淵的女婿益州刺史段綸也趁機招附南寧諸蠻歸順,朝廷在南寧地區設立六個州。不過之后朝廷派去的官吏,卻與爨氏蠻夷們水火不容,因為權力之爭,雙方爆發激烈的沖突。
諸蠻復叛。
朝廷先后派李孝恭、李靖等征討,可每次大軍一走,諸蠻復叛,朝廷苦不堪言,最后只得讓嶲州都督府長史韋仁壽檢校南寧州都督,寄治西昌,每年到南寧巡視一次,安撫諸蠻。
另一邊又用爨弘達為南寧州刺史,設八州十七縣,任命蠻夷諸部首領等為刺史縣令。
在這種妥協安撫政策下,南寧地區才算是安穩了下來,可朝廷想趁機進入南中地區實行真正統治的計劃也完全落空。
韋仁壽此后為大唐在云南道的全權代表,盡心安撫諸蠻,對于各部是大力拉攏,紛紛授官給職,諸蠻都得了朝廷的封賞,又能開商路貿易,大唐也不來爭權奪地,倒也樂得其所。
于是此后,韋仁壽又往洱海地區招附諸蠻,再置七州十五縣,整個南寧地區,滇池和洱海兩大地區的蠻族勢力,便都成為大唐的羈縻臣屬。
不過這種臣屬很脆弱,是建立在大唐不對諸蠻干涉的前提下的。
如果大唐要在西南分封宗室諸王,建立藩國,只怕又將引起新一輪的動蕩。
但高士廉卻堅持認為,如今云南的太平只是假象,朝廷不能自己也被這假象欺騙,如今大唐開國之初,國力強盛,君臣進取,正是開拓云南之機,若是現在不理會,那等到子孫之時,就更沒有這能力了。
要封就得封最親信的皇子。
三位皇子分封南中地區,各為都督,最后是每位皇子的封地周圍,再分封兩到三位功臣坐鎮,這樣形成守望互助之勢,使的他們能夠在蠻地站穩腳跟。
比如南寧都督府周圍,可于洱海再分封一位功臣坐鎮,另于滇池再分封一位功臣坐鎮,如此起碼有三個封藩鎮守,能保證不懼爨氏等諸蠻。
蕭瑀也大加贊成,認為這是長遠之計。
李世民一時又有些心動。
“分封吳王恪于南寧州,授南寧州都督,世襲罔替。”
“分封齊王祐于東寧州,授東寧州都督,世襲罔替。”
“分封魏王泰于西寧州,授西寧州都督,世襲罔替。”李世民頓了一下,又道,“魏王泰最近正在編撰一套書,快要完結,便暫令他不之國。”
殿中。
李世民干脆與宰相們又再次討論了一下功臣世封一事,之前已經分封了數位。
“功臣世封的標準,第一得是實封國公,第二得是于國有大功者。”
這兩條標準很高。
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封賞功臣,當時授封實封功臣四十八位,但其中國公及以上爵位者,不足一半。還有許多郡公縣公甚至是侯子男爵者。
而第二條于國有大功者,比較模糊,但按當前之法,起碼得有功臣封號。功臣封號卻也不輕授。
當初的四十八位實封功臣,去掉國公以下爵,再去掉沒有功臣號的,再把如裴寂、封德彝這樣獲罪削爵的去掉,其實已經沒有多少了。
當年,這幾年實封功臣也還是有新增的。
李世民于是坐在那里跟宰相們商議許久,最后擬出了一份最新的世封功臣名單,同樣是二十四位。
“太尉、齊國公秦瓊,為松州都督,封國于齊,為公國,開國建衙!”
皇帝親擬秦瓊為二十四世封功臣之首,對于皇帝定秦瓊第一,倒沒有宰相表示異議,因為慣例,是按最高官職排名。
先前皇帝令修氏族志,便也是尚官,如今也是一樣。
秦瓊身上頂著太尉這個正一品職,是三公之首,當之無愧的功臣第一。
“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海宴州都督,封國于趙。”
“司空、許國公高士廉····”
“司空、萊國成公杜如晦······”
“檢校司空、衛國公秦瑯······”
“開府儀同三司、河間郡王李孝恭····
杜如晦雖然已病逝幾年,但他也是貞觀九年的實封功臣,而且當初論功第一,死后還追贈司空,所以這次李世民還是將杜如晦也列入實封名單,許其子承襲。
同樣的還是殷開山,這位也是當年的開國功臣,這次也被李世民特列入名單。本來當年秦王黨心腹劉文靜,也有資格入列的,可因為上次他兒子劉樹義犯事,被皇帝已經奪去爵位,故此這次遺憾沒能入選。
李靖、楊恭仁、房玄齡、侯君集、尉遲恭、張亮,李神通、李道宗、李績、柴紹、蕭瑀、宇文士及,段志玄,程咬金,劉弘基,張公謹,屈突通。
總共二十四位功臣,已逝四位。
以本人所任最高官職排序,同樣官職則以散階本品高低排序,若散階再同,則以宰相職排前,若再相同,以食邑數高低排。
長孫順德運氣不好,兩次削爵罷官的他,這次沒被李世民念起舊日功勞,先前已經得過世封的他,被削爵收封之后,這次也沒再給他機會。
功臣名額給了已故屈突通,當年李世民陜東道行臺的兵部尚書。
宗室里有李神通和李道宗,還有賜國姓的李績。
李神通已經去世,這次也仍然名列世封,許其嫡長子承襲爵位和封地。
這個名單與歷史上的凌煙閣功臣名單有些差入。
魏征、虞世南、劉政會、唐儉幾位凌煙閣功臣沒能入列。
魏征和虞世南都是因為此時爵位還沒到國公,功績也不夠,劉政會雖是皇帝心腹,但也還僅是郡公。至于唐儉,這位太上皇心腹老臣,在貞觀朝還沒怎么找到位置,始終在核心邊緣徘徊。
“臣認為應當擇一位能打的功臣分封于洱海。”蕭瑀奏請。
洱海是云南的核心地區之一,也處于交通要道之上,是蜀地入天竺的商路必經之地,甚至從蜀地去安南,有一條商路也是要洱海的。
這里最早是昆明族的屬地,后來昆明族被趕到了滇池一帶。
西漢武帝曾試圖打通前往天竺的身毒道,發巴蜀兵數萬人,以兵臨滇,滇王降漢,西漢便在滇王統治區設益州郡。同年,派兵往擊洱海大理地區阻擋漢使的昆明部落。
此后,又數次派兵往擊昆明部落,數年后,復并昆明地,開始在大理地區設置了云南、邪龍等四縣,正式把大理地區納入漢王朝疆域。
武德年間,韋仁壽招撫洱海諸部,置七州十五縣。洱海周邊較強大的六個蠻部六詔,各為一州。
提到能打,李世民第一時間想到了秦瑯。
侯君集偷偷觀察皇帝眼色,見狀立馬進言,“臣以為功臣中年輕而又能打者,莫過于衛國公秦瑯也,僅是今年出巡東南,就已經先后為朝廷開拓金州卑沙,海東流求,可改封秦瑯于洱海開國!”
“有衛公封鎮洱海,定能保洱海六詔諸蠻無人敢作亂!”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