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隨身魔法塔 第543章 191年的各勢力
其實年初大朝的,何止是劉韜,各大勢力其實都在大朝,來確定今年的目標方略。
也只有劉岱和劉寵略有不同,只是討論一下今年怎么發展領地。之后兩人還碰了一會面,商量一下邊防問題。
兩人都已經歸附劉韜,于是就討論,把兩者邊境的守軍都給撤了,這樣就有更多的兵力,去鎮守,甚至攻略更多的地方,最后的確是把邊境的士卒都給撤走了。
之后是討論今年科舉的事情,兩人本來打算自己搞,現在都臣服劉韜,那么就沒必要。
商量了一番,確定就是送一批人過去參加科考。不管結果如何,劉韜必須要安排一批人才,過來他們之下任職。
自從兩人名義上臣服大漢,有一部分世家出身的官員,居然是直接掛印而去。至少嫡系是差不多走完了,只剩下旁系的在。
好在李典和李進沒走,或許是軍人的關系。官員掛印而去叫做豁達,但軍人隨便走人,那叫做逃兵,不能一概而論。軍中這樣的將領也不少,現在兩人最擔心的,還是真正開戰,這些人是否會出工不出力,或者敷衍了事,導致貽誤戰機。
就這樣兩人討論了兩天左右,然后才各自回去進行整頓。
劉表今年大朝會,本來把孫堅叫了過來,后者卻以揚州戰況緊急為由,沒有過來。
其實誰都看得出來,孫堅已經打算放棄占領荊北四郡,開始全力攻打揚州。豫章已經被他占領,若非之前冬季不得不停下來,他此刻估計已經把丹陽都給打下來了。
對于劉表來說,孫堅把注意力轉移到揚州,是最好的結果。至少他可以全力經營荊北四郡,同時考慮攻打汝南郡。
袁術的仲氏朝,就是各漢的天然對立面,而且擴大地盤誰不想?劉表甚至已經派人聯絡劉寵,協議一起攻打袁術,誰打到的地盤歸誰。
袁術對此也是焦頭爛額,剛打下的九江郡還沒有穩定,周圍一大堆人對他虎視眈眈。他現在最缺乏的,是一個產糧地,徐州是他的目標。
此刻徐州卻也亂成一團,闕宣鬧騰了一番,只是很快就被陶謙剿滅。但是瑯邪郡的臧霸,卻是奈何不了他。只能看著莒國成立,逐漸安定,然后擴軍備戰。
也不知道他們第一個目標,會是北上,還是南下。
晉國,袁紹剛剛收到消息,軻比能被隔壁的安北將軍部擊敗,三千人攆著三萬人打。好在也因此得到了很珍貴的資料,也不枉費花了點代價,慫恿軻比能去攻打劉韜。
正想著趁燕國權力剛剛交接,尚未穩定,想說打過去。誰知道鮮卑步度根首領,派來使者,希望和他們進行邊貿。袁紹大喜,又一個愣頭青可以利用了!
交州和蜀漢沒什么變化,原本怎么樣,現在還是怎么樣。悶頭發展,根本不管外面打得怎么樣。劉焉也好,士燮也罷,都已經不年輕,受限于地理,也沒辦法好好打出去。
反正都裂土稱帝,達到人生巔峰,還在意國土面積有什么意思?
最多,劉焉讓人準備準備,春茶差不多可以采摘了,今年雨水不錯,產量應該能上去。
巴蜀適合耕種的地方不多,但山林中有不少地方,很適合香料和茶樹的生長。尤其是竹子,北漢那邊大量收購。
北漢是現在巴蜀對劉韜那邊的稱呼,秦漢有點難聽,另外也會習慣把劉表那邊稱之為南漢,畢竟楚漢一樣難聽。劉繇那邊依然是吳漢,反正聽起來沒那么糟糕。
至于自己這邊,那當然是大漢正統,劉虞死掉的現在,劉焉的輩分最大,建立的漢朝,那當然才是正統!
與此同時,在薊縣,劉備端坐在皇位上,看向下首處的眾人,以及旁邊的公孫瓚。
兩人去年末打了一仗,公孫瓚‘惜敗’于劉備,后者以同窗之情‘感化’了公孫瓚,將其招攬,并且保留他遼王的身份,只是地盤從遼西和遼東,變成只有遼東一郡。
同時學劉韜那樣,不世襲,同時三年不治理,或者治理不當,就會被收回封國。也因為這樣,勉強被劉虞的舊部接受。
后來公孫瓚把劉備推舉到了皇位,建立了大漢(燕漢),劉備也因此任命公孫瓚為大將軍。有些人回過味來,這兩人是不是一直都是一伙的?!
只是不知不覺,劉備拉攏了一批文臣武將,公孫瓚也恢復了實力,在軍中獲得了足夠的話事權。以至于個別臣子,就算不滿,也只能默默接受這個事實。
無他,劉和留有一子。劉備念舊情,收為養子,取名劉封,表示長大后把位置傳給他。通過這個手段,那些心中有懷疑的臣子,也必須要好好為他效力。
“幼安先生,不知道書院的事情,都準備得怎么樣了?”劉備第一次大朝,首先詢問的便是作為司徒的管寧。為了找到并且請出隱居的他,劉備三顧茅廬,才讓他出山。
管寧與邴原,以及華歆并稱‘一龍’。其中身為龍頭的管寧,以及龍腹的邴原,甚至還有王烈等人,都已經被劉備請了出來。
目的很簡單,就是在各郡各縣建立書院。不是學劉韜那種,劉備很清楚,只是模仿是無法超越劉韜的。
他要在大漢和劉韜的改革之中,進行整理和優化,然后尋找出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線。
圖書館可以辦,但只能辦在各書院里面。書院的學子,大部分都是世家、豪紳和軍方子弟加入,以及地方縣推舉的‘孝廉’可以進去學習。
學習完畢就進行考核,也會舉辦科舉,只是進一步簡化。治政的才能,還是要實際治理地方之后才能凸顯出來,只是書面上的考核,能看出什么,誰知道是不是紙上談兵?
同時偷偷在各鄉設置蒙學,都是由一些沒官職的士人開設。給百姓啟蒙,同時宣揚他劉備的仁義。后續可以挑選優秀的,主要是忠誠的,作為‘孝廉’,送入書院就讀。
這些人,便是他劉備的嫡系,真正意義上的嫡系!
“書院容易建,書籍卻不容易收集。另外臣就算把弟子都派出去,老師依然不夠。這個問題,直至師范書院建立,并且第一批學生畢業,才能解決。”管寧出列回道。
“這個可以慢慢來,但架構得先搭設起來,我們的時間并不充裕。”劉備點頭。
“陛下,我們何時才能出兵討伐烏桓?”公孫瓚卻是趁機出列詢問。
作為大漢的大將軍,公孫瓚自然不希望呆在皇宮里面賦閑。哪怕手掌兵權,卻總有一種被架空軟禁的感覺。
烏桓當然也要打,主要是饞人家的牛羊馬匹,又不想要靠邊貿這種慢吞吞的辦法。
這幾年劉虞說什么都不和烏桓開戰,通過邊貿,別人休養生息的好幾年,兵強馬壯的,在與鮮卑東部聯合的戰斗中越來越占優勢。
繼續下去,東部聯合被擊敗,他們怕是就要南下了。至少,大漢不會允許邊境,有一家獨大的胡人勢力存在,主要是擔心第二個檀石槐,或者冒頓出現。
大量的馬匹,牛羊,甚至烏桓那邊的人口。只要能得到這些,那么大漢才能強大起來,至少迅速組建起一直強大的軍隊。
同時只有把他們打殘,才能開始向南攻打冀州,或者繼續向西攻打那邊的偽漢。
正不正統公孫瓚不管,現在他在大漢擔任大將軍,那么這邊就必須是正統,其他的都是偽朝,都是需要征服,甚至消滅的對象!
“怎么都要夏收吧?”劉備看向公孫瓚,“冬小麥的種植很成功,夏收應該有不少糧食入庫,到時候,我們就有足夠的物資,卻征討烏桓了!”
劉備當然也希望能征討烏桓,主要是因為他麾下有兩個重要的人才。
一個是閻柔,原本被烏桓人俘虜,借助那邊的人的信任,最后順利逃了回來。他對那邊的各部落都很熟悉,可以幫忙分化和招撫一些部落,為他所用。
一個是田疇,此人有才學,為管寧推薦。劉備與其細談,才知道他對烏桓那邊的地形,幾乎是了如指掌,幾乎是一個或者的輿圖。
有了輿圖,有了領路人,攻打烏桓的勝算自然提升了五成。再加上公孫瓚的勇猛,麾下士卒的善戰,大敗烏桓指日可待!
他對那邊的牛羊馬匹,那邊的人口,其實一樣很饞。運氣好的話,依靠閻柔,甚至能組建起一支烏桓義從軍,為他征戰四方。
“哈哈,以前還真沒想到,幽州那么冷的地方,入冬前還能種小麥的。”公孫瓚聞言也是笑道,有了冬小麥就意味著有了夏收。夏收之后,還能補種一輪大豆。
“這里還真的要多謝一下劉韜,不管是冬小麥還是供暖的手段,都太有用了!”劉備感慨道。如今兩人已成敵對關系,不過敵人的先進技術,學過來那是一點心理壓力都沒有。
只要能夠讓自己變強,管它是先秦的制度,還是敵人,甚至異族的制度,劉備都能吸收進來,然后讓自己變得更強!
只是比起劉韜那種純改革派,劉備覺得自己更接近于改良派。他總認為,什么事情,總能找到一個平衡點,能平衡所有的一切……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