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22章 天下糧倉

  “各位愛卿,猜猜這次把大家叫過來,是為了什么?”劉韜把所有的臣子都召集過來,今天不是上朝的日子,一般小事,也大多是把幾個主管的臣子叫過來就好。

  臨時召開一個早朝,按照劉韜之前的行事風格,怕是有大事出現了。

  當然,有消息渠道的臣子,已經大概知道是什么事情,主要和平陽郡的常平倉有關。

  “常平倉,元帝時期廢除,明帝時期曾經打算重設,但最后還是不了了之。”劉韜看向眾人,“朕為了保證百姓的收入,重新設立常平倉。之前在云中開始試行,之后普及并州。前年開始向司州和涼州普及,先在平陽郡和金城郡試行…”

  聽到這里,就算再愚鈍的臣子,也清楚,劉韜所言,便是常平倉的問題。

  去年開始,平陽郡的常平倉開始在當地收購糧食。按照的是市場價,嚴格來說是比市場價略低的價格,但是按照這個價格出售糧食,百姓依然有一定的賺頭。

  畢竟實際上,就算糧食緊缺,當地的糧商都會想方設法壓價收購,最終收購的價格,比常平倉的收購價格,至少要低四成。

  百姓交完地租后,剩下的糧食本身不多,出售的價格又上不去。最后只能把絕大多數的糧食出售,然后采集一些野菜補充,同時在農閑的時候打點小工,這樣才能湊合一年。

  種田的農民居然吃不飽飯,說出去怕都沒人相信,只是現實就是那么的諷刺。

  倉平常的設置,一方面是為了讓國家有足夠的糧食,應付突發起來的糧災。

  靈帝時期天氣突變,朝廷沒辦法安撫好百姓,以至于流民增加,最后形成黃巾之亂,說到底就是沒有糧食儲備,而氣候異常導致糧食往往歉收所致。

  小冰河時期的天氣異常也是問題,估計連元帝和明帝,都沒有想過,氣候有段時期會變得非常不正常,這個不正常至少延續了十幾年,甚至是二三十年。

  只看到官吏會通過常平倉使壞,卻沒看到國家糧食危機…當然,也不能奢求古代人有那么長遠的目光,尤其幾乎不怎么到地方的皇帝。

  還不能隨便讓皇帝去地方,都說康熙六下江南把曹家整沒了。乾隆六下江南,把大清的底子都給掏空了。更無語的是,滅了和珅抄家得到的錢,都成了嘉靖的內帑,就一分錢沒有進入國庫里面。

  “今年…”眼看大家似乎都已經想起某些事情,劉韜繼續說道,“戶部派人去平陽郡檢查糧倉,有一個縣…反正該知道你們都知道,糧倉燒起來了。”

  說到這里頓了頓,看看下面的臣子。大多都是顯然聽過這事,少數有些吃驚,也有些可能覺得不算什么,畢竟意外失火也有可能。

  “也有人懷疑是意外,大火已經燒起來,一般來說無從考證…”劉韜說到這里,頓了頓,大概三秒,立刻話鋒一轉,“很不巧,這次當地駐軍就在附近,立刻引水救火,火勢還沒有達到最大就已經滅了!結果你們猜猜,派去的戶部官員發現了什么?”

  大家都看向戶部,戶部那邊的官員神色古怪。倉儲的事情和戶部脫不開關系,問題是去年科舉制度之前,官吏不足,否則也不會今年才去那邊查看。

  “算了,本身這事情,與戶部有一定關系,但關系不大。”劉韜嘆了口氣,“當時戶部的官員,看到里面的糧食,都是陳糧,數目也對不上,少了四成以上。”

  簡單來說,就去年收上來的糧食,有四成不翼而飛的同時,剩下六成也被替換成了陳糧。去年收購糧食,完全成了地方糧官中飽私囊的手段。

  讓劉韜氣憤的是,后續調查審訊的路上,這些官員用極低的價格,強行收購地方百姓的糧食這點,差點引發平陽郡的民亂。最后官府出面,適當提升了一些收購的價格,才把事情壓低下去。

  估計也是擔心,劉韜剛剛繼位,這個時候治下出現民亂,那么地方官府上下,甚至郡守,都有可能要倒霉。

  “陛下,當初常平倉就是這類事情太多,所以才會上書廢除。”王匡上前,畢竟他曾經擔任過平陽郡太守。常平倉是在他任上建立的,這次出事和他沒太大關系,也是擔心啊!

  “那只是監管力度不夠,倉儲技術,倉儲制度這些都是重中之重。不去解決這個問題,反而拿這些事情,來勸說放棄設置常平倉…那我要你們何用?”劉韜緩緩說道。

  語氣有點沖,但事實就是這樣,一個兩個自稱替陛下牧守一方,結果你就這樣牧守?換了個牧羊犬都干的比你們好啊!

  或許是劉韜的話太傷人的關系,不少官員都不由得低下了頭,尤其是戶部那邊。

  “吏部尚書!”劉韜隨即看向吏部那邊,盧植出面。

  “明年,再開一場恩科,再次選拔人才。”劉韜緩緩說道,“之前因為缺人,所以我們不得不任用原本的一些官員,甚至提拔錄用。我們希望他們,為建設全新的大漢貢獻一分力量,結果他們就這樣回報我對他們的信任?”

  頓了頓,繼續說道:“既然缺人,那么就繼續招人,天下想要當官的人從來不缺,實在不行在優秀的吏員那邊破格升遷。但是,對于違法亂紀,辜負朕以及天下百姓信任的官員,這樣的家伙,朕不需要,大漢也不需要!”

  眾人聽明白了,這次事件的主犯,肯定是死得不能再死,但從犯,估計也要革職,而且永不錄用。

  “對于受到脅迫,不得不屈從,有戴罪立功行為的…”劉韜覺得也不能把話說得那么死,“讓他們把貪污的部分補足,同時調離當地。六年內,不允許升遷!”

  “陛下仁慈!”出現這樣的事情,劉韜能給出這樣優待,已經算是最好的結果了。盧植暗暗點頭,然后上前領旨。

  “戶部,做好糧倉的管理制度,從糧食的運輸和倉儲方面下手,朕不希望因為這些方面的缺失,出現糧食的浪費和損耗,能避免多少就避免多少。”劉韜隨即看向戶部。

  “遵旨!”王允作為戶部尚書,自然要出面背書。

  “天下糧倉,關乎的是天下的安定。你們應該知道,如果常平倉一直都有設立,那么最近十年里面,百姓就不會因為缺糧流離失所,也不會因為沒有飯吃被張角鼓動作亂…”劉韜看向眾人,“這樣的氣候不知道會持續多久,糧食儲備是重中之重,諸位愛卿應重視!”

  也不怪劉韜那么生氣,糧食浪費的問題從古至今一直都是國家很關注的問題。

  不過比起提倡光盤,點名吃播節省的那么三千多噸糧食。各地倉儲,運輸和人員管理等方面浪費的糧食,就高達數億噸糧食。

  老大哥怎么解體的,不是農業和輕工業跟不上,而是倉儲運輸出了問題。大量食物在運輸過程,要么運輸不了,要么在路上壞了。

  生產一百多噸面粉,只有不到十噸運輸到城里,做成面包可不得排著隊才能買了?

  運輸和倉儲問題姑且不說,這些受限于技術問題,劉韜也就認了。可人員管理方面造成的問題,卻不能忍。

  平陽那邊,陰兵借糧,偷梁換柱,火龍燒倉都出來了,以后各地還有什么不敢的?

  劉韜都要懷疑,這陰陽倉是不是也要出來。就是那種,一個大糧倉,實際中間是空的,或者用別的東西填充,上面加一層,專門在上面放糧食。

  這樣的陰陽倉,一個糧倉實際只有20到30的糧食,檢查的人看到糧倉里的糧食,都快滿出來了,卻看不出這糧倉的肚子里居然是空的。

  糧食儲運,說到底這塊很多時候都是為了應急。應急的概念就是除非急了,或者需要用了,否則可能一兩年都會這樣存著。

  長時間儲存,而且有部分可能三五年更換一次,沒什么意外十幾年都未必檢查一次。自然就給了下面的人一個僥幸心理。

  反正上面不查,按說五年替換一次糧食,那就不替換了,等到十年再替換,但上報替換了一次。這樣這筆錢,自然也就進入了官吏們的口袋里。

  于是現在問題就出來了,什么時候檢查一次比較好,誰來檢查比較好。

  戶部檢查戶部,那肯定不行,上下級之間存在利益鏈,甚至下面某個貪污的官員,就是上面某個侍郎,甚至是尚書提拔起來的。

  “陛下,若是要監管官吏的話,增加御史臺的人手不就好了嗎?”郭嘉上前提議。

  本身已經有錦衣衛,只是錦衣衛主要是監視政治犯。至于官吏作風、瀆職、貪污和擅權的行為,一般都是御史負責。尤其是風聞奏事這個權力,御史直接成為狗仔隊。

  甚至只要有嫌疑就要參你,甚至為了黨派利益,往死里黑某個官員,最后惹急了皇帝拉出去打屁股,居然還因此為榮,認為這是‘直言敢諫’的表現。

  所以皇帝打他們屁股,那是皇帝自己昏庸的問題,和他們是不是做錯了無關。

  總之,聽到郭嘉那么建議的時候,劉韜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個,然后覺得有些惡心。

  問題是這玩意真的是御史的工作,就算另外設置一個機構出來,結果也不會有什么改變,所以只能從辦事方式方法和制度上變更。

  “這樣,御史臺那邊出一個方案,什么時候檢查一次糧倉,怎么檢查,內部出一個條例出來;戶部針對倉儲,運輸和管理方面,可能存在問題,也做一下整改;平陽縣的事情,朕不希望再出現了!”劉韜權衡了一番,最后有了決斷。

  “遵旨!”戶部和御史臺的人聞言,自然紛紛出列領旨。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

飛翔鳥中文    三國之隨身魔法塔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