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80章 干脆直接稱帝

飛翔鳥中文    三國之隨身魔法塔
🔊有聲小說點這里

  當皇帝容易而且很爽,但要當一個好皇帝就非常困難。

  只是只要成為皇帝,這個國家才能憑著自己的意愿去運轉,不需要慢慢妥協,不需要小心君主的忌憚,不需要為物資補給擔憂。

  回來三天,劉韜處理日常的事務之余,順便翻了翻來自各地的情報。哪怕已經有一定的情報滯后,不過總要了解一下天下的局勢變化。

  孫堅那邊,回去的路上的確遭到了劉表,準確的說是黃祖的伏擊。或許是被提醒過的關系,好歹是順利回到了長沙,并且第一時間起兵討伐黃祖。

  最后劉表出面調停,黃祖支付不少的代價,才保住自己一條小命。

  “說起來,黃祖不是江夏黃氏的嗎?”劉韜想了想,看向旁邊的幾個顧問,說到底就是郭嘉和陳宮。

  荀攸被他那無良的叔父拉去當壯丁,幫忙處理工作。劉韜之前提議組建軍法處,以后軍人犯法的事情,直接交給軍法處負責,正好荀攸擅長法治,自然不會被放過。

  辛毗過去朱儁麾下幫忙,同樣是為軍政分離的前期工作做準備。

  按照荀彧的意思,這東西要搞就不能有試點,最好以強硬的姿態,直接一步到位推廣下去。尤其現在地方軍政有明顯分離的狀態,很適合直接推廣。

  最多,是繞了幾十個彎的抱怨一下,自己工作已經很多,結果又來了一個…

  “是這樣,劉表估計也是看黃祖在江夏的威望,才委任他為江夏太守。”郭嘉回道。

  “都說不能在家鄉為官,劉表是帶頭壞規矩啊!”劉韜調侃道。

  “劉表不帶一兵一卒前去赴任,又有孫堅在荊南虎視眈眈,若不搞好當地豪族的關系,他這個楚王估計也當不久,要么就是成為孫堅的傀儡。”陳宮回道。

  簡單來說,就是妥協的藝術,為了對付一個軍法,嘗試扶持起另外一個軍閥。只是這個軍閥有點弱,差點就給孫堅給滅了。

  “說起來,孫堅把他三子孫翊送過來沒有?”劉韜好奇問了句。

  “幾天前倒是有個叫做孫匡的過來,自稱是履約而來,最近幾天都泡在圖書館里面。”剛好經過的荀彧回答道。

  “喵的,我要老三他把老四給送了過來…”劉韜很不滿意,主要還是這孫匡早夭,二十歲就沒了,也不知道這個世界是不是這樣。

  總之讓醫生定期診斷,同時還要讓他多做運動,免得出了什么事,孫堅還以為是自己給弄死的…不說了,都想退貨了。

  “要不要把他送走?”荀彧見狀,少不得追問了句。

  “改天我去見見他再說。”劉韜搖了搖頭,還是先去見見人再說,“話說,文若過來,可有什么事情?”

  “主要是涼州刺史的人選問題,論能力和履歷,有資格擔任涼州刺史的,便只有皇甫嵩、王允和盧琰三人…”荀彧回道。

  其他還有不少人,但調走的話,他就沒幾個人能用了。其中盧琰能力只能算還好,畢竟在云中當了幾年郡守,治政經驗還是累積起來了。

  “二弟的話,是不是有些勉強?話說王允是什么情況?”劉韜皺了皺眉。

  “涼州經過戰亂,人口并不多,而且馬騰實際控制區域也不多,是以可以慢慢適應。以盧太守的潛力,再加上計曹從事的幫忙,擔任刺史還是沒問題的。”荀彧回答道。

  畢竟所有數據都放在眼前,如何治政,重點放在哪里,已經一目了然。而地方豪族也差不多被打殘,沒幾個過來添亂,可以說現在的涼州,最合適讓盧琰練手。

  頓了頓,繼續說道:“至于王允,一個月前來到晉陽,希望能夠投效主公麾下,目前在屬下麾下幫忙,不否認的是,他的才能一樣很出色。”

  “就是性格有些剛烈,或者說這是他的人設?”劉韜想了想。

  “人設…”荀彧有些無奈,偶爾從主公口中,總能聽到這種新鮮的詞匯,好在略微思考就能知道其義,“是不是很難說,不過王允對漢室還是很忠誠的。”

  “這個我不否認,扣除他太原王氏的身份之外,他的才能和忠誠我認可。”劉韜點頭,“這樣好了,任王允為涼州刺史,任命盧琰為并州刺史,如何?”

  “到是可以!”荀彧點頭,劉韜稱王之后,那么并州牧自然是空出來,又因為軍政分離,不可能再設置州牧,安排一個文官擔任刺史還是很重要的。

  擔任并州刺史,那么盧琰自然是要在晉陽辦公,這樣兄弟也能經常見面。同時這邊已經治理不錯,盧琰遇到什么治政問題,也能和劉韜商量。

  從這個角度來看,擔任并州刺史,的確比涼州刺史好一些。只是,盧琰會接受,這種‘順順當當’的安排嗎?

  “另外還有一件事情…”荀彧也不糾結,看向劉韜,“主公若要稱王,王號選什么?”

  目前備選的,也就是秦王和晉王兩個,尤其是晉王,相當于告訴劉肅,劉岱和劉寵三人:你們三個自覺一點!

  “為什么不能是漢王?”劉韜當即反問,“不不,或者說,扣除漢王之外,沒有別的王號值得我看重的!”

  “如果是漢的話,那么主公就不是稱王,而是直接稱帝了。”荀彧解釋,當初劉焉想要稱漢王,結果不得不改成蜀王,其實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你都稱帝了,那其他人玩什么?別人能討伐董卓,自然也能討伐劉焉!

  “問題是,我們隔壁的趙王,眼看都要稱帝了。”劉韜調侃道,順便在心里補充了句:然后干幾年,說不定就要禪讓給袁紹了。

  “……”荀彧聞言,糾結了一下,似乎是這個道理。

  “說到底,其實一個兩個都想要稱帝,不過是時間問題。我們也不搞什么稱王再稱帝的戲碼了…直接稱帝吧!”劉韜說道。

  這樣他可以直接拿出傳國玉璽,先刷一波正統性,省得給袁紹搶先。物盡其用,如果傳國玉璽的出世無法避免,那么至少也要在自己手中出世!

  隨即看向荀彧,繼續說道:“現在大家都稱王了,說到底心里還有些顧忌,所以還不敢稱帝。不如我給他們加把火,推一推他們。說不得,還有幾個,主動臣服我們的。”

  荀彧一開始還有些反應不過來,聽了劉韜的話略微一想,覺得的確是這樣。

  畢竟劉韜和董卓不同,劉韜要稱帝,偏偏如今又沒有皇帝,那么最多引起一些野心家的不滿。但同樣的,原本就忠心于漢室,或者沒什么野心的藩王,會選擇臣服劉韜呢?

  尤其聽說這次南下,劉岱和劉寵與主公的關系不錯…

  “可行性很高,不過還有一個嚴肅的問題,那就是可沒有那么多的官員。三公還好,九卿都湊不齊的…”荀彧嘆了口氣。

  可行是可行,問題是硬件跟不上,這才是問題。哪怕通過考試,錄取一部分士人,實則都沒什么治政經驗,也自然沒辦法重用。

  其實如果進一步解放女性,允許女性學習和出仕為官的話,那么或許還能再增加一些。

  只是這是這個時代的紅色警戒線,別說女性本身沒有被解放的覺悟,男性也很不爽女性和他們搶奪本來不多的官位。

  到頭來該討好的討好不到,反而進一步把男性這邊得罪,是以劉韜一直沒提這事。

  “我也沒有那么多的州啊!”劉韜聳了聳肩,“先稱帝,然后該怎么樣就怎么樣,官員的問題,陸續再慢慢補充起來便是。”

  隨即看向荀彧,笑道:“現在我擔心的是,到時候構筑起一個新的朝廷,文若只怕又要進一步高升,繼續下去,我還真擔心,不知道如何封賞你好些。”

  “屬下還年輕,還需要歷練。”荀彧當然是選擇拒絕升遷,他難道還不知道自己年輕?

  少說還要干上三五十年的,按照這個速度,四十歲可能都要三公九卿,后面的時間怎么辦?一個在朝堂上經營了三十多年的三公,這讓皇帝怎么想?!

  “安心好了…”劉韜笑了笑,“稱帝之后,我打算引入一個構思,仿造現在并州衙門的辦事模式,提升一級,建立六到八個部。其實也可以理解為,在尚書臺的基礎上分化出來,畢竟現在尚書臺的權力越來越大…”

  漢光武帝劉秀為了弱化三公的權力,已經開始重組尚書臺:有令、仆射各一人,尚書六人,分主六曹。不過這六曹并非隋唐的六部,而是:三公曹、吏部曹、民曹、南北兩主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

  至西晉,才改組為: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曹,依然歸屬尚書臺。到了這個地步,已經算是逐漸有了六部的雛形。

  “原來如此,從尚書臺入手啊…”荀彧恍然,“尚書臺隸屬于少府,不高不低,倒也的確合適。”

  “現階段的確是這樣…”劉韜笑了笑,“不過以后朝廷結構要改變,主要分成三省。中書省負責協助我處理政務和機要,高于三公,相當于宰相;門下省,主要負責皇室,以及皇帝日常諸般事務;最后就是尚書省,下面設各部,處理對應的事務。”

  真是…這樣算下來的話,那么尚書令豈非已經是九卿級別了?荀彧有些無奈,這樣修改的話,自己能擔任什么職位?!

  分管某一項具體工作的仆射,還是成為尚書令?這樣下去不到十年,怕就要前往中書省任職,四五十歲的宰相…實在無法想象。

  一時間,荀彧的眼神,居然多出幾分無奈。

  郭嘉和陳宮則是在一旁偷笑,雖然羨慕荀彧一路高升,但是就如同荀彧擔心的一樣,兩人也意識到,這要是四五十歲當了宰相,那一定很好玩。

  眼看荀彧開始尷尬起來,兩人也樂得看熱鬧。

  “怕什么?”劉韜聳了聳肩,“六七十歲,該退休就退休,還打算給我鞠躬盡瘁,在宰相的職位上,流盡最后一滴熱血不成?”

  荀彧聞言一愣,乞骸骨雖然也有,不過那是六七十歲,甚至八十歲,覺得撐不下去,想要回鄉終老等死的官員,才會上書乞骸骨。

  一般來說,能當宰相,為什么要乞骸骨,當然要干到最后一班啊!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劉韜拽了一下文,“到了六七十歲,老眼昏花,腦子都不靈光,辦事開始謹慎起來,也沒有了進取心…若所有宰相都這樣,那這個國家還要怎么開拓,如何發展?”

  的確,宰相這個職位,沒有五十歲以上,估計也不好當。容易莽,一個縣令莽,出了事情最多就是幾百上千個百姓出問題;一個宰相莽出問題,可能朝廷根本都會出現動蕩!

  郭嘉與陳宮也是面面相窺,從來沒想到居然只能干到六七十歲,一時間感覺有壓力了。

  “以后我們還有更多更多的書院,更多的圖書館,每年會有更多的人考試,然后成為官吏。我們即將不會缺乏官吏,反而要想辦法淘汰一些老邁,辦事能力下降,或者能力不足的官員。

  宰相或許能干到七十歲,但尚書我覺得六十五歲,不能升任宰相的話,就應該退休;

  侍郎定為六十歲。六十歲這個年齡,也將作為一般官吏退休的年齡。

  其實也別想得那么糟,至少到時候,大家都有足夠的時間,回去好好培養年輕一輩。

  到時候應該是孫兒輩,看著他們順利通過考試,出仕為官,你們為官時期的經驗,都是他們成長的養分。傳承,我認為才是最重要的!”

  華夏文明飽經挫折,好幾次差點亡國滅種,都能存活下來,核心便在‘傳承’二字上。

  劉韜那么說,眾人聞言都有些觸動。想想也是,六十歲以后,就算不在朝堂上指點江山,回家含飴弄孫,培養幾個未來的宰相出來也不錯。

  家國天下,到底是一個主流思想,當官是為了能幫襯自己的家族,回家培養下一代,一樣是為了家族。再說大家都在一個退休線上,都很公平。

  “只是顯然,這個需要先搞個試點,或者,最好十到二十年內,先不要搞。”荀彧提醒道,畢竟現在的人才可還沒那么多,各地也不太穩,還是先別添亂好些。

  “這個我當然知道…”劉韜淡淡一笑,“所以說,文若,你該給我答復了。”

  “屬下似乎沒有拒絕的權力,那只能在退休前,好好為主公效力!”荀彧坦然說道。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

飛翔鳥中文    三國之隨身魔法塔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