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1719 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妙書齋]
https://最快更新!無廣告!
六月底,復漢軍第三師和第十二師前進至羅甸城外十里,但是并沒有選擇立馬攻城,而是開始扎起了營來,兩萬官兵就在小小的羅甸城外干得熱火朝天,硬生生用了七八天的功夫,挖出了三條長長的戰壕。
郭定安在禁衛師當旅長之前,可是從講武堂出來的,在修筑陣地方面是絕對專家,除了三層戰壕之外,還將鐵絲網布置在了陣地上,做出一副嚴防死守的模樣,似乎根本沒有進攻羅甸城的想法,甚至連都往羅甸城打上一炮。
不用說,當這一幕出現貴州提督何世吉面前時,他算是徹底驚呆了。
要不要這么慫?難道真正應該慫的不是他何世吉嗎?
實際上,當兩萬復漢軍出泗州之后,何世吉就有些想跑的沖動了,他對于自家軍隊和復漢軍的戰斗力,都有很明顯的認知,說句不好聽的,對付他羅甸城里的八千清兵,差不多三四千人就足夠了。
因此,當復漢軍擺出一副守勢的時候,何世吉心里莫名松了一口氣,能不打他自然是希望不打的,只是緩過來以后,便有些歪心思了,那就是給自己報功。
雖然何世吉不知道復漢軍為什么不進攻,可無論怎么說,他何世吉帶領八千人一直堅守在羅甸城,到目前為之都沒有讓復漢軍越雷池一步,這不是功勞什么是功勞?
“速速將信件送給督憲大人,這回何某也算是要發達了!”
何世吉摸了摸下巴,臉上浮現出一絲得意的笑容,他日日安排了暗哨盯著復漢軍陣地上的動靜,一旦有要發起進攻的跡象——他就立馬帶著自己的部隊跑路。
如果復漢軍要一直在羅甸城跟他僵持下去,那就自便,反正他是絕對不會帶人出城半步的,要是能天長地久下去那就更好了。
在何世吉自以為是計的時候,卻沒發現自己在城外的哨探正在被不斷捕殺,將他的戰場情報空間無限壓縮,幾乎到了出城半里就有復漢軍哨探追殺的情況,持續了幾天以后,城內的清軍就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羅甸城被徹底封鎖住了。
郭定安自然不會跟他一個小小的何世吉大眼瞪小眼,實際上在他跟岳凌峰已經看出羅甸城是個香餌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別的想法,而且還是一個很大膽的想法。
那就是將黔貴二省的清軍,徹底拖死在安順府!
想要實現這一點并不容易,因此郭定安是將整個計劃呈遞給了集團司令部,需要幾個師來一起配合完成,完全是有可能達成這一戰略目的。
不得不說,郭定安自從經過上次的新會之戰后,就已經愛上了這種大包圍大殲滅的戰術,打垮敵人算不得什么,只有徹底殲滅對方的有生力量,才能讓戰爭在最短的時間內結束。
為了達成這一戰略目的,郭定安已經率領了第三師秘密前往平塘,與第五師匯合進攻都勻,而且關鍵是從湖南出發的第一師,已經成功拿下了思州,正沿著正遠、黃平和平遠行進,預計將會在平越州完成集結。
通過這種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方式,郭定安完全可以繞開羅甸方向的清軍集群,完成對貴州府的突襲,風險相對更小,因此程銘已經表示了認同。
當朝霞露出天際時,天邊第一縷陽光灑在了大地上,高低起伏綿延無際的草場上披著一層紅色的霓裳,周圍群山環抱,林木相繞,躍龍湖的支流延伸于牧場腹地,目之所及盡是牛羊、白鷺、草場、林木。
遠處不時有悠閑的牛羊群正在吃著青草,還有一些馬兒在肆意奔跑著,遠方的躍龍湖星星點點,還能看到一些白鷺正在飛翔,宛如人間仙境一般,充滿了寧靜祥和的味道。
寧渝漫步于草場上,他并沒有選擇騎馬,而他的身邊則是圍攏了一群人,一個個態度畢恭畢敬的跟在了后面,等待著寧渝的指示。
這里并不是草原,而是位于皖蘇交界之地的滁州,距離離南京不足百里,因此其戰略意義十分重要。可是對于寧渝而言,他今天來到這里并不是為了其他,而是為了巡視設置在此地的黃寨軍馬場。
世人都以為草原在北方,其實在滁州也是有一片草原的,那就是黃寨草場,還是一處歷史十分悠久的草場。
在這個年代乃至于之前,戰馬的作用無需多言,因此在歷朝歷代中,馬政都是中央朝廷十分緊要的一件事情,而設立在各處的草場也都十分關鍵,是直接影響到軍隊戰馬供應的重要因素。
滁州豐山,此地山不高陡,水盛草茂,本身就是一處十分適宜于戰馬喂養和繁衍的好地方,因此早在明洪武六年時,兵部就曾經下令在滁州設立管理輿馬與馬政的官署太仆寺,并且在黃寨草場大規模養殖培育戰馬。
盡管在靖難之后,明京師遷都至北京,也在北京設置了太仆寺,可是在滁州的南京太仆寺也一直保留了下來,一直到明亡為止。
在一群大臣當中,有幾個人是金發碧眼的西洋人,正是恩斯特先前從歐洲各國請回來的養馬專家以及相關的騎兵軍官,他們也穿著寧楚的紅色官服,只是看上去有些不倫不類的。
“約翰,朕聽說你這次從英國帶來了十幾匹阿拉伯馬的馬種?”
寧渝望了幾眼遠方的馬群,卻并沒有發現阿拉伯馬的身影,大部分馬都還是蒙古馬,便有些好奇。
一名眼睛頗大的西洋人聽到翻譯將皇帝的話翻譯出來后,便向前走了兩步,恭敬道:“大皇帝陛下,我確實為帝國帶來了十二匹阿拉伯種馬,這些馬將會作為馬種來培育適合帝國的戰馬。”
聽到約翰說的培育馬種時,寧渝的心里不由得一動,實際上馬種改良這件事并不是西方人率先開始的,中國目前的馬種也都是經過了漫長的改良時期。
早在漢朝的時候,為了應對草原匈奴的威脅,漢朝不惜花費巨大的代價去改良自己的馬種,其中征大宛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獲取大宛的汗血馬馬種,后來從大宛得到了三千匹汗血馬,對后來的軍馬育種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由于歷朝歷代都極為重視馬政,因此改良之舉也沒有停下來過過,唐宋時期也屢有改進馬種的舉動,甚至在宋朝還將官養改為民養,實行王安石的“保馬法”,但是這些辦法并沒有很高的改變當時的馬種。
一直到了元代時,由于蒙古入主中原,卻是使得養馬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當時的元廷的牧地,從東邊的耽羅,到北邊的火里禿麻,乃至于西邊的甘肅云南,都建立了大量的馬場,甚至連朱元璋后來的騎兵,都是選用的元廷馬場的馬匹,而蒙古馬也基本成為了明清時的主要戰馬來源。
不過除了蒙古馬以外,還有兩種戰馬馬種,分別是哈薩克馬和后來通過哈薩克馬培育出來的伊犁馬,不過這兩種馬種都是來源于新疆,相對數量較少,因此目前的主流戰馬還是蒙古馬。
“約翰,朕將你放在了滁州馬場,你對于帝國目前的戰馬,有多少了解?”寧渝也不是直接一拍腦袋的主,還是想多聽聽相關專家的意見再做決定。
約翰淡淡地望了一眼那些馬場上的蒙古馬,低聲道:“陛下,若是您不說,我都以為那些馬都用來拉貨的驢子。”
翻譯聽到了這句話時,頓時臉色一變,都不知道應不應該翻譯,卻是引起旁邊大臣們的好奇。
寧渝對英語還是懂一些的,自然明白這個面前西人的意思,輕聲道:“約翰,你認為這些蒙古馬都不適用于作為戰馬而存在嗎?”
“陛下,蒙古馬是一種十分古老的馬種,它有很多優點,比如身軀粗壯,四肢堅實有力,體質粗糙結實,生命力頑強,在蒙古草原上會有很出色的表現——可是對于您的帝國來說,想要擁有一支強大的重騎兵團,就不能選擇蒙古馬,因為它太矮了。”
約翰一臉認真的說道,他根本無意于去指責蒙古馬什么,只是他明白光靠蒙古馬,根本無法訓練出一支合格的重騎兵出來。
寧渝一直想要的胸甲騎兵,其實就是歐洲最典型、最普遍的重騎兵,他們穿表面拋光的鋼制胸甲,頭戴黃銅裝飾的鋼盔,光是胸甲的重量就多達78千克,而重騎兵的戰馬要求體壯高大,對速度和機敏性要求不高,但是一定要有沖擊力。
而蒙古馬的身高通常只有120142厘米,體重在267.7372千克之間,這種身高體重的戰馬,自然不太符合約翰的需求。
“陛下,現在歐洲各國所使用的軍馬,都是經過了不間斷的培育出來的,像英國的純血馬、德國的漢諾威馬,還有法國的塞拉·法蘭西馬,這些戰馬在身高和體重方面,都要遠遠高于蒙古馬。”
約翰一邊說著,一邊解釋道:“像這些培育出來的戰馬,在身高上通常都有150厘米到160厘米之間,且體重也遠遠高于目前的蒙古馬,因此我們也需要利用阿拉伯馬,結合蒙古馬來改良出適合帝國的馬種。”
“約翰,朕明白你的意思了。”
寧渝寧渝不由得輕輕嘆口氣,實際上這個問題不是只有他遇到過,歷史上的日本也曾遇到過,并在明治維新后掀起過一次馬種改良的運動,可是那次的馬種改良,卻經歷了幾十年不間斷的培育時間。
早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的馬種通常是來自于蒙古馬和日本本土的一些種馬,像御崎馬、木曾馬、野間馬、北海道和種馬、對州馬、與那國馬、宮古馬等小型馬,由于日本本身條件限制,再加上馬政上的不作為,因此一直到明治維新前,日本馬的身高都在100厘米以下,簡直比驢還矮。
后來到了明治維新初期,法國曾經贈送給日本一些阿拉伯馬,而當時的明治朝廷還在以本土的小型馬作為軍用馬,實在是難以堪用,因此便痛下決心改良本地馬種。
這一改良就是十年,當然在這十年的過程中,日本馬的改良工作也很到位,在冊軍馬的平均體高達到了135~138厘米,而后為了近一步提高軍馬素質,日本政府于當年成立了近代化的馬匹育種機構——三田育種場,并開始實施為期三十年的第一期馬種改良計劃。
該計劃從西歐各國學習先進畜牧技術,從世界各國引入類型各異的良種馬,對日本馬進行全面改良,以致于到了甲午戰爭之前,日本軍馬的平均體高已提高到142厘米,平均體重也達到了329千克,基本完全超越了中國的主流軍馬。
可是即便如此,在后來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華,日本的軍馬與西歐各國的軍馬依然存在明顯的劣勢,在身高上仍然差了接近20厘米,在體重上差了近70千克,以致于引起了各方面的嘲笑。
然而到了1906年時,日本的第一期馬種改良計劃結束,便設立了馬政局,隨即開啟了第二期馬種改良計劃,依然持續三十年,而這一次也大量引入了歐洲的優良馬種,使得改良后的軍馬在身高方面上升到了160厘米,體重更是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因此,對于這動不動就為期幾十年的馬種改良,寧渝打心里是有些擔心的,若是真要花那么久的時間,他還怎么等到軍馬改良?只能先用目前的蒙古馬湊合湊合了。
“陛下,我計劃在中國花十年左右,便可完成蒙古馬與阿拉伯馬雜交的改良計劃。”約翰一本正經地說道,他當然不會想到寧渝還能聯想到日本的馬種改良。
實際上,這一點就完全是寧渝產生的誤會,日本馬之所以花那么久的時間完成馬種改良,一方面是原來的底子太差,不得不花更久的時間來補課,另一方面則是日本政府由于經費限制,根本拿不出那么多的錢來進行馬種改良,因此自然耗時頗久。
可是中國畢竟不一樣,一方面原本的蒙古馬根子都還在,二來是寧楚在經費方面要大方許多,因此通過大批量的馬種來培育,是完全可以縮短這個馬種改良時間的。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