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一直在犯錯。
沒有任何貶義或者自我否定的意思,只從中立客觀的角度來看,我過去一直在犯錯誤,現在犯,以后也必然會犯錯誤。
我最近的一次錯誤,就是說好在完本兩周內發這篇,但一直拖到第三周。
我這幾天糾結了很久,逼自己思考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個在最后說。
第二個,肯定是拖延,但拖延的原因沒確定,可能是完美主義想要寫出好的結語,可能是不愿意承受讀者的批評,也可能是過去的經歷產生的糾結,涉及到寫這本書的動機。
2,我為什么寫這本書 這本書肯定有最庸俗也最普通的動機,賺錢。
但能把一本不怎么賺錢的書寫到370萬,四舍五入就是400萬字,對我來說,一定有別的更強大也更重要的動機。
畢竟,別人的講故事,我的從頭到尾講道理,而且是道理中最難理解的原理。
任何想賺錢的人,都干不出這么離譜的事。
在寫作過程中,因為各方面原因,想過放棄,但我還是堅持下來。
我思考過后發現,我最深層的動機,是源自內心的沖動。
到底是什么沖動呢 一個渾渾噩噩活了三十多年的無知笨蛋,突然發現了“我認為”的真理,實在無法壓抑這種沖動,所以在這本書中分享很多我認為的真理。
3,我為什么想要分享 我是一個笨蛋。
蠢貨是傻蠢,笨蛋是有那么一點點有趣的蠢。
我從小笨到大,卻自以為很聰明。
我以為小學的縣奧數第一是一項成就,直到去了省會城市,進了奧數班學習,還沒看明白題,學霸口中就飄出了答案。
我是笨蛋,所以我還是以為我很聰明。
這種自以為的聰明,一直在傷害自己。
我總覺得書上的東西很簡單,老師課堂講的一聽就自以為懂了,尤其在剛開學的時候,大家都不學我也不學,我的成績輕松名列前茅,但別人繼續學,我一直不學,結果可想而知,成績起起伏伏起起伏伏伏伏伏伏伏伏…
別文為什么,我也不明白。
我連現在的自己都不能完全理解,更別說那么久遠的我。
即便這樣,也從小到大被人夸聰明,被認為是病情或家庭等各方面因素導致不好好學習。
那些夸我的人,和我一樣,也是笨蛋。
因為他們和我一樣,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聰明。
我總不耐煩重復學習某一種知識,或者不愿意重復看一本書,所以我讀的書無比雜亂,卻并不深入,知道一點別人不知道的膚淺知識,就沾沾自喜,自覺才高八斗。
回首過往,我扒開自己的皮肉,忍著劇痛一點一點解剖,赫然發現,我至今沒有精通的領域。
我現在才明白,耐得住寂寞,反復閱讀與學習,反復打牢基礎,反復深入思考,才是聰明的第二要素。
騙你的,這還是笨蛋的想法。
只有做到反復閱讀與學習,做到反復打牢基礎,做到反復深入思考,做到,才是聰明。
做不到,就是笨蛋。
就如同我在正文里闡述知行合一,怎么證明自己真正的知道做到才行。
怎么才能做到通過深入長時間的思考,深度認知,不斷行動,不怕失敗,不斷嘗試做,才能做到。
我這個笨蛋,一直以為,很多事,自己知道,自己懂,只是做不到,但實際上,就是自己什么也不懂,卻自以為懂,所以做不到。
大腦為了懶惰和降低消耗,人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什么事都做得出來。
大腦騙自己是日常操作。
舉例的話,那些清北學霸肯定是聰明的。
那些各領域的大佬肯定是聰明的。
用網絡作者舉例,就是那種寫一本火一本,成績始終穩定,才算得上聰明。
很顯然,我差得遠,我是笨蛋。
我總是自以為聰明,遇到任何問題,學習任何知識,都流于表面,不知道追問為什么,更別說追問為什么的為什么,而真正的頂級學霸,至少能追問到為什么的為什么的為什么的為什么的為什么。
追尋到最深層的原理和本質,才是聰明的第一要素,或者說,智慧。
《》的世界觀,是我無奈之下的選擇,因為之前構建的世界因為太敏感,不能寫,只能截取部分。
但《》的主題,卻超越了我的預估。
在眾神寫作前,我突然發現,這個世界和我原本感覺上、經驗上、本能上的認知,是那么不同。
原來,原理與本質的作用,那么巨大。
原來那么偉大的科學,竟然建立在幾千年前看似“平平無奇”的公理化上。
原來哲學與科學根本就是無比親密的母子關系。
原來第一原理這么重要。
原來各種原理竟然能應用到生活方方面面。
原來那些看似對自己沒什么用的各學科原理,竟然能成為每個人思考問題的工具,別說科學家們在用,甚至跟科學八竿子打不著的現代身價幾百億幾千億的商業大佬也在用…
原諒一個愚昧無知的人,突然發現一滴智慧之泉后的欣喜若狂,哪怕遠方隱藏我根本無法看到的智慧海洋。
我過去總是把自己學生時期的無知與迷茫、痛苦與自暴自棄歸咎于外物,歸咎于原生家庭,歸咎于自身的病情。
現在我才明白,我過去的失敗,只是沒有接觸過真正的智慧。
或者說,接觸過,但我沒能理解。
我既沒有深度思考過最實用的常識,也沒有深度思考過最基本的原理。
我以為我懂,我以為它們的用處不大。
這是我這一生犯下最大的錯誤。
我沒有抱怨,只是非常遺憾。
如果當年我能學會通過表象深入思考,追尋到原理,然后以更加恒定的原理為基礎,作為我思考的源點和標準,或許,我能更早一點成熟。
當然,現在有點遲,但不晚。
4,我分享了什么 這本書的主題,就是原理,是思考,是底層,是“道”。
簡單來說,大家都知道,道很牛批,但道到底是什么沒有人說。
怎么才能通往道,也沒人說。
我不可能完結理解道,自然無法說透,只能用我微弱的一束光,照向道,不僅可能是盲人摸象,甚至可能是錯誤的。
這本書在說,那些看似枯燥空洞虛浮的哲學理論,不僅有價值,而是能實實在在應用在我們每個人身上,能形成強大的力量作用于我們這個世界。
甚至于,當證明、數學、抽象、邏輯、公理化等等這些理論建立后,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所有的科技,都完完全全建立在這些看似假大空的哲學概念之上。
我知道,哪怕現在大多數人也不相信這一點。
就好比我曾經也不相信我連一道奧數題都沒看明白的時候,別人能一口說出答案。
可惜的是,我的能力有限,寫得越多,越發現自己的無知與貧瘠,這才是我想要放棄的原因。
幸運的是,我沒有放棄。
當然,我不生產原理,我只是原理的搬運工。
5,分享的結果呢 這是最糾結的地方。
我越發清晰認識到溝通漏斗的存在,無論是我與讀者,還是人與人,甚至包括網絡上人與人之間的沖突。
一句話可能蘊含10點信息量。
我只能知道7。
我能學到5。
我能講出3。
別人聽到2。
別人得到的可能是1。
別人再說出口,甚至可能是1,甚至100,嗯,這就是人與人之間沖突的原因。
壞消息是,我們可能永遠都無法理解彼此,更別說比理解人更難的偉大的知識原理。
好消息是,如果我們足夠聰明(笑),反復學習記憶,經歷至少10次,就有可能獲得完整的10點信息量。
我原本想分享那滴智慧之泉,因為它救活了一個生活在知識荒漠的人,我。
結果很尷尬。
這本書很可能沒有達到分享的效果,很可能變成我個人的學習筆記,是我以寫的方式,使用費曼技巧以教為學。
沒喝十斤二鍋頭,干不出這么上頭的事。
這事越想越上頭,我懷疑這就是我遲遲不寫的主要原因。
我們合火人花錢,小火你TM給我們更新學習筆記 太上頭了,我想靜靜。
寫《儒道至圣》的時候,其實就是我在寫故事,大家看,有一種很樸素的平衡。
但寫《》的時候,那種平衡被打破了。
我以為,我有充滿善意的分享就夠了,但卻忽視了大部分讀者的需求。
是,有部分讀者可能覺得我寫的東西有趣,但許多訂閱《》的讀者,還是覺得我在說教,是在講道理。
這兩年的寫作過程,本質上就是我學習的過程,這本書的一切,對我的價值,遠遠超過任何人。
我甚至有種“聰明”的錯覺,這兩年和這本書,就是一切的轉折點,也是我未來的根基。
因為,這兩三年,我的整個人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6,我發生了什么變化呢 我之前的第四卷感言兼年終總結說過不少。
準確一點,就是這兩年,我稍稍聰明了那么一點,可能只有一點點,但確實“做到”了。
比如,我從小胖到大,但這幾年減重40斤,老同學看到我都不敢認了,至今沒有反彈。簡單來說,就是又帥了。
比如,我過去做事斷斷續續斷斷…沒了。但現在,斷斷續續斷斷續續…續上了。
比如,我第一次進行時間記錄,只堅持了半個月,那時候覺得太難了,但現在,我從20年11月開始每天記錄自己做事的時間,現在21年8月,快一年了,還在繼續,而且再也沒覺得困難,還會繼續,試試五年,十年是什么感覺。
比如,我的習慣培養斷斷續續堅持了快三年,我的單核工作法記錄使用了一年半后,在前兩天升級為正反饋系統。
比如,我學習情緒管理后,情緒不再那么極端,不再過度起伏不定。
比如,我享受到了大塊、不受干擾地長時間思考一個問題的快樂。
比如,現在所有認識我的人,都稱贊我自律,甚至認為我過分自律了,這是過去沒人說過的。當然,我認為自己目前的自律離及格線還有一步之遙。
很多很多。
用《意志力》這本書的說法就是,我通過不斷做這些事,慢慢地,我的意志力增強了,能讓我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意志力再度增強,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7,那我過去呢 渾渾噩噩,稀里糊涂,生活沒有目標,人生一片迷茫,但卻誤以為自己很聰明,誤以為自己過得不錯,誤以為別人才是傻嗶。
我現在每每回憶過去,總有一種不真切感,過去好像活在夢里一樣。
過去的我,做事沒目標,沒計劃,沒有方法,沒有原理,沒能力,沒培養過優秀習慣,不會記錄,不會反思,不會思考,不會努力,什么都沒有…
我之前說過,我過去大腦沒有發育成熟,直到這兩年,才發育完成。
大腦中年才發育完成我不知道科學怎么解釋,但我這幾年就是這么感覺的。
我現在也偶爾誤以為有些人是傻嗶,但一旦有這種念頭,我會立刻追問自己,他為什么這樣,找到原因后,再進行深一步的追問為什么。
然后反思,我是否犯過同樣的錯誤 讓我高興又尷尬的是,十次有九次會發現,原來對方的傻嗶行為,我也犯過,甚至一直在犯。
然后,我會本能減少攻擊性,開始反省,以后盡量不能做相同的事。
再然后,我慢慢變得寬容,能容忍完全截然相反的立場,而不是像以前一樣,遇到別人的反對,遇到不同的立場,就跟打雞血一樣反駁甚至罵人。
因為,我覺察,然后原諒了自己。
我過去之所以總是戰斗總是反擊,是因為我過度被本能控制,只會本能保護自己,恐懼被人否定,害怕被人發現我原來是個笨蛋,也就是習慣性防衛。
我過去,經常因為爭論一個自以為是的黑白分明,忘記了這個世界還有赤橙黃綠青藍紫…
8,我終于有了目標。
我前三十多年的人生,就是一片迷霧,我就像是一個無頭的蒼蠅,或者像是一個測不準的小量子,永遠能做出無法理解的行為。
我做過的傻事特別多,充分展示了人類的迷惑行為…
這幾年,我通過各種方式覺察自我,認清自我,然后堅持不斷尋找人生意義、方向、目標、終極、價值、自我實現、渴望、夢想、理想、最大欲望等等這一切混合的概念,還是暫定為目標吧。
我終于找到了。
沒什么技巧,就是一直找,一直找,一年不行就兩年,兩年不行就三年,然后找到了。
有了清晰的目標,是我能一點一點改變的根本原因之一。
我經常思考過去與現在,偶爾會覺得,或許,我的過去并沒有荒廢。
我的前半生,只是在迷霧中尋找自我。
現在,找到了。
9,我的感激。
正是因為我發現,這本書對我自己的作用更大,所以我更加感謝訂閱《》的讀者。
特別特別特別感謝!
其實大家也能看出來,我不太懂社交,甚至本能地不去寫主角與女性的戲份,這跟我過去的經歷有關。
簡單來說,人類現在的習慣和能力,除了基因的影響,大都是受環境影響,童年時期所受影響最大,因為那是大腦神經發育的高峰期。
如果小時候沒有經歷過強社交環境,家人和周圍的人沒有主動且高頻跟自己溝通,就不太會社交,長大要想習得社交能力,就需要加倍的磨練才行。
我小時候父母外出工作,把我留在老家多年,基本算是最早的留守兒童,雖然那時候還沒有這個詞匯。
小時候沒有家庭的溝通交流,長大后又成了宅男…
所以,我不僅作品中不太會寫社交,現實中我也不會跟讀者打好關系,不懂運營作品,甚至連管理都是主動找我。
我是那種典型心態積極但行為不主動的家伙…
我確實沒有掌握相關的社交能力,大腦里缺少相關的神經,很多事就意識不到。
現在,我有一定意識,正在慢慢學習,努力改進,但能力還沒有培養到位。
不過,無論我有沒有這個能力,我都想說,感謝每一位讀者!
我這種悶騷宅男的感謝,絕對真誠!
尤其感謝訂閱的讀者。
開啟《》的動力,是我得見智慧之泉的沖動,而寫完《》最大的動力,則是你們的訂閱。
投過票的都是合火人,訂閱的都是大股東!
特別感謝!
10,本書的內容 其實我還有很多想說。
比如的內容。
寫儒道我是有頭不知道怎么結尾,而寫眾神我從一開始就有頭有尾,在故事和我個人的表達上,肯定是不完美的,但絕對是完整的。
書中的道理和原理,我已經以現在最大程度寫出,可能未來我回頭看看,會發現很多錯誤和瑕疵,但現在,我確實盡力了。
我其實并沒有想教會誰,因為連我自己也一知半解。
我要做的,就是讓更多人知道,有這么個東西,讀過《》的人,以后看到原理、本質、思維模型等等一些概念后,意識到自己看見過,我就心滿意足。
至于不能說的,就是故事,故事和道理不一樣,故事沒必要說清楚。
有人非得問雅典娜和帕洛斯,其實故事里說的很清楚,或許有人會接受一個大義滅親的智慧女神,如果雅典娜真的大義滅親了,她便會陷入整個天空神族的子弒父輪回。
但是,她又不能眼睜睜看著母親和弟弟被宙斯殺死而無動于衷,也不能看著宙斯滅世無動于衷,所以,她是雅典娜,也是帕洛斯,她做出了選擇。
至于無頭雕像,至于獻祭不出的天賦的原因,是我從一開始就確定的,最后我認為前后呼應了,不再贅述。
這本書的故事或許不夠好,爽點或許不夠多,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至少在我看過的網文中,《》存在不一樣的東西。
雖然這種方向不被市場接受,或者是我沒能寫好。
不過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做到了一個作者應該做的:遵循自己的內心與沖動,至少寫一本自己真真正正絕對喜歡的書,不向任何人妥協,不向市場妥協,甚至不向笨蛋的自己妥協。
11,新書 寫完《》,基本沒遺憾了。
所以,下本書,我會回歸故事,盡最大可能減少道理和說教。
當然,沒有人能完全遏制住自己的表達欲,我會盡量把可能的私貨,融入故事之中。
下本書是我從游仙類詩詞中得到的靈感,然后取材于中國古典神魔志怪,雖然其中一些元素在網文中出現,但總的來說,仍然是一個半獨立的東方玄幻仙俠體系。
總之,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世界。
你們以為我在稱贊自己不是。
12,我翻車了 具體來說,是我的自律或者說自我管理翻車了,摔得鼻青臉腫。
我完本后,計劃可完美了。
第一周,狂玩一周游戲。
第二周,馬上回復正常作息,開始新的閱讀計劃和能力培養計劃。
第二周最后一天,發,向讀者吹噓我小火的自律多么強大…
結果,翻車了。
在第二周比較高的強度閱讀幾天后,我突然失去了自制力。
我回想失敗的原因,赫然發現,我又犯了過去一樣的錯誤,過度樂觀,過高估計自己,制定了過高的目標。
我簡單說一下都什么因素影響我。
1,作息改變:原本早上7點起床,我直接調整到6點起。
2,運動加強:以前起床吃點東西,做點計劃,然后寫作,但現在,夏天太熱,別的時間沒法戶外鍛煉,我6點一起床就在小區健走。
3,健走也不閑著:背一會兒標準的漢語拼音發音啊,背幾句千字文啊,思考未來計劃啊,反思昨天不足啊…
4,飲食改變:過去早上不出門,我吃點水泡燕麥,弄點健康的即食食品就行,但現在一大早就健走,對食物和肉的渴望,根本抑制不住,一開始天天在樓下吃包子,后來胃口吃開了,健走前一半在背東西思考問題,后一半一邊走一邊拿著手機瘋狂搜尋早餐外賣…
5,退休綜合征:寫作期間有必須寫作這個絕對的底線約束我,現在完本了,無論我怎么制定計劃,大腦里總有個該死的小人在說:現在是假期,現在是假期,現在是假期…
6,負擔加重:原本單核工作法,只是簡單的日程表,列出每日待辦事項,我一般一天也就做二十件值得記錄的事。
但現在,升級為新的正反饋系統,在日程表之外,要記錄能力培養,記錄讀書,記錄每天作息,記錄運動,然后寫下分數,總之工作量直接增加五倍。
7,上午要讀書,讀書時間和之前的寫作時間一樣長。
用剛讀完的《意志力》這本書的理論解釋,就是我現在一上午消耗的意志力,至少是之前的兩倍。
我之前天天寫作,中午很少感到疲憊,但現在上午我只讀了兩個40分鐘的書,就明顯感到精神不足。
最后幾天讀《意志力》這本書,20萬字的書,看了兩遍一共四天,記了一萬二千字的讀書筆記,平均每天三千讀書筆記,比正常更新六千“讀書筆記”少一點。
讀完這本書,我的手開始不受控制摸手機玩游戲…
那幾天的情況,我現在可以想象到:
大腦因為閱讀《意志力》這本書,消耗了太多意志力,自制力下降,最后大喊:說好的假期,你就這么對我 說完,掀了桌子。
我開始躺平,掙扎了好幾天,現在勉強爬起來。
這就是我沒辦法按照原計劃更新的第一原因。
你們以為我在批評自己也不是。
13,人生不是淘汰賽。
既然暫時做不到,與其消耗更多的精力與情緒怪自己,同時改變不了現狀,不如先暫時躺平,然后分析原因。
只要我想要進步提高,只要我不想回到過去的迷霧世界,我總有一天會爬起來繼續進行自我管理,繼續自律。
你看,現在我就爬起來,認認真真寫。
至于這次的個人自我管理方式的迭代也好,大改也好,失敗了一次,心里就有了數,接下來,我很可能會繼續失敗。
然后呢 繼續坦然面對,繼續放平心態,尋找原因,稍作休整,繼續努力唄。
人生不是淘汰賽。
不是出生在普通的家庭,就被淘汰。
不是沒考上好大學,就被淘汰。
不是沒找到好工作,就被淘汰。
不是沒有相愛的人結婚,就被淘汰。
不是人到中年一事無成,就被淘汰。
不是被人罵兩句,就被淘汰。
不是犯下錯誤,就被淘汰。
人生是循環賽,今天失敗了,明天就重新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勝率。
人生唯一的終點,就是死亡那一天。
在那一天之前,我都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勝率。
會翻車,會糾結,會焦慮,會擔心,會難過,但我依舊很快樂,遠遠比以前更快樂。
這次,我沒有任何說教,只是在說我自己。
引用富蘭克林的一句話:雖然我從來沒有達到我最初想要達到的完美境界,而且差得很遠,但是我通過這些努力,使自己得到了許多快樂,而且比沒有做過這樣常識的我更完美一些。
也更快樂一些。
這本書可能無法改變任何一個讀者,失敗了嗎?
這本書改變了我自己。
寫到這里,估計大家也明白我為什么拖延這個。
沒喝十斤伏特加,寫不出這種上頭的。
這還是刪了很多。
我實在不知道這種奇怪的應不應該寫出來,因為十年后回頭看,這份感言必然會成為“過去迷惑行為之一”。
這本書,應該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有什么說什么。
接下來,我會努力成為一個優秀的講故事的人。
感謝每一位讀者。
感謝每一位盟主。
感謝每一位本書的版主和管理員的默默付出。
感謝每一位合火人。
咱們下一本書見!
小火鞠躬。
一秒記住三五文學→https://為您提供精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