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 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歐巴小說網]
https://最快更新!無廣告!
清晨時分,朝陽灑落大地,整個驪山都被覆上一層金燦燦的光輝。而站在驪山山頂向下俯瞰,那畫面更是恢宏壯闊。
驪山山勢雖然不高,但因為坐落在渭水所沖刷出的關中平原東部,平地上高峰聳起,顯得這座山峰挺拔奇峻,氣勢凌人,與西面幾十里外坐落在龍首原上的長安城遙相峙望。
此時,驪山周邊的原野到處都被大軍營壘所占據,營壘內外所樹立的旌旗甚至還要超過驪山上的林木,在晨風的吹拂下獵獵而響。
山腳下的唐軍大營,主要分為六片區域,位于登山的御道兩側、左右各置一座大營,左邊的大營為京營指揮司,右邊的則是殿前司。
這兩座大營中的將士們,便是如今守衛京畿長安以及宿衛大內宮防的中央禁軍。而在這兩座大營之外,另有四座大營分設于四方,則就是諸外州、邊防入京演武的人馬。
眼下演武還未正式開始,將士們都待在各自營地中,場面還沒有變得熱烈起來,但那不動如山的軍勢也是充斥在此方天地中,就連田野間都少有野獸游蕩,天空中也不見飛鳥蹤跡。
“稟圣人,內外參禮諸軍悉已匯聚在營,只待敕書宣達,即可開始演武!”
再將山下諸營軍簿匯總核計一番之后,劉幽求便再次登殿奏事。
此時李潼也早已經換上了一身輕便的明光鎧端坐于朝元閣中,在接過中使遞上來的諸軍事簿略作翻看,然后便提筆輕勾,并微微頷首道:“可。”
“圣敕啟禮,內外諸軍出營待命!”
中官聞言后便當堂宣敕,伴隨這話語聲,架設在驪山山巔的軍鼓便轟然響起,鼓聲如雷鳴一般,霎時間便響徹四野,鼓響一通后,山下四方軍營中再響起洪亮的喝應聲:“喏!”
千萬眾聚成一聲,直接從山腳下傳到了殿堂中,就連殿中的帷幕都被這聲浪震顫起來,軍勢之壯可見一斑。
李潼聽到這豪壯的萬眾回應聲,一時間也是忍不住心潮澎湃,直從席中站起身來,望著殿內伴駕眾人微笑道:“諸卿并諸蕃長賓客,可愿伴朕同行,入陣共觀我唐家兒郎豪邁英姿?”
這一次驪山演武,朝中勛貴、臣員們到場有近百人,諸州朝集使們也有幾百員,不過大部分都留在了山腳下的大營中,只有少部分人員伴駕朝元閣。原因也很簡單,朝元閣這座道官實在容不下這么多的人。
除了大唐文武官員之外,諸邊蕃君酋長等也有幾十人到場。一些名稱拗口、不太起眼的蕃部姑且不論,甚至就連李潼本就意有所指的吐蕃都有使員到來。
大唐官員們對于圣人的話自然不會有什么異議,而那諸蕃長酋首們聞言后,也都忙不迭起身響應。無論他們各自的勢力強弱、與大唐的關系如何,心里對于眼下大唐軍隊究竟力量幾何也都充滿了好奇心。
于是一眾人便簇擁著皇帝陛下行出了朝元閣,寬闊的官道上早有內衛將士們列隊于此,引來御馬供圣人騎乘下山。
此時驪山周邊諸座大營早已經是鼓角雷動,令旗游走,將士們忙碌的排兵布陣,等待圣人前來檢閱。盡管此刻彼此間還有一定的距離,但那諸軍調動的各種聲音還是聚在一起形成一股近乎實質的壓迫感,許多胡酋蕃使們行走在山道上,臉色已經隱隱變得有些發白。
很快,皇帝儀駕便抵達了驪山腳下。此處早已經架設起了大次御幄,御幄前旗纛高立、環設在高高的講武臺周圍,而在講武臺里許之外,諸路大軍已經層層疊疊的向四野鋪開。
李潼行至此處便下馬緩緩登臺,由高臺上極目四望,視野所及,盡是唐家戎甲。老實說,他也是第一次見到二十多萬人齊聚一處的畫面,從此處講武臺向四野延伸,大唐將士們站隊綿延幾十里有余,天地雖大,但此刻武氣沖霄!
饒是李潼也算見慣了大場面,可眼前這一幕壯闊景象仍然讓他震撼有加,就連手臂都激動得隱隱有些顫栗,只是一手握拳、一手則用力的扶住自己的佩劍。
此時講武臺前陸續有統軍將領策馬而來,入前匯報整軍完畢。
此次演武人員之繁盛,乃開國以來所罕有,所以整個調度指揮系統也是極為的龐大。在部伍的編制方面,中央禁軍與外軍也有所不同。
殿前司內衛六營統共只有人馬兩萬出頭,今次參與演武的則只有一萬兩千人,諸營各管兩千,在選者俱為精銳悍勇之徒。
京營指揮司所轄人馬要更多,達到了十二萬人,三千人為一軍,合有將近八萬軍眾參與此次演武。
剩下的便是諸州團練與各邊都護府、都督府等邊軍,以一萬兩千五百人為一軍,各遣陣將一員、副將兩員督領其軍。各邊人馬入京參禮者,合有十一萬之眾,分成八軍。
除了大唐本身的內外人馬之外,還有諸蕃屬胡部與諸邊城傍之軍,共有五萬余胡人將士參與此次演武。
至于負責宣令調度的朝中臣員,則以宰相劉幽求為觀禮使,在朝大將黑齒常之、王孝杰為左右副使,并有四名大將桓彥范、敬暉、田歸道與陳銘貞為分路總管。
除了這數員節使、總管與圣人并立臺上之外,在臺下還有數百內外文武臣員分領營務軍事,確保整場演武能夠有條不紊的順利進行下去。
如此恢宏廣闊的一個場面,李潼當然不好站在臺上呼聲打氣,且不說將士們聽不聽得見,身為一個帝王、站在臺上臉紅脖子粗的嚎叫,這畫面也實在不夠端莊威嚴。
因此登臺之后,李潼在將諸軍陣列場面觀賞一番后,便對立在身側不遠處的劉幽求微微頷首。
劉幽求見狀后便上前一步,向著臺前所聚諸軍管軍將領們喊話道:“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是以我華夏之邦不廢武功,唐興以來,武運昌隆,御極天下,無分華夷!三時務農,一時講武。今皇帝陛下持符宣命,繼統中興,歲時已有三轉。古禮所循,享國之本,于今夏盛集內外甲兵,告國告士,昭哉嗣服,繩其祖武。四方來賀,不遐有佐!運武于野,斯日拔舍,擂鼓、宣威!”
雖然更遠處的將士們聽不到劉幽求的喊話,但在臺前眾將則紛紛下馬叩拜道:“臣等恭領圣諭,運兵講武,宣威勵士!”
隨著這一番應答完畢,渾厚的軍鼓聲再次響起,諸軍將官們也抓緊這最后的一點時間,繼續整頓部伍,務求陣列整齊分明。
鼓聲三通,中間又間隔一段時間,等到這警鼓聲停止下來,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個時辰,而陽光也從地平線上躍升起來。
看到那架設在講武臺上的日晷投影刻度轉移到了預定的位置,劉幽求便再作宣令道:“諸使各赴軍觀陣,肅則嘉勉,亂則刑訓!優上者賜爵三品,劣下者梟首警眾,速行!”
此令一出,講武臺前待命諸將官們也是又驚又喜。圣人當國以來,朝廷賜爵法度森嚴,爵位的獲取也變得非常困難,非大功而不可得。眼下僅僅只是觀軍容陣列嚴整與否便能得賜三品縣侯之爵,絕對是一大殊榮。
但跟這厚賞相對應的,則就是刑罰的嚴重,軍容下劣者竟要人頭落地!升官發財自然是人人樂意,可若糊里糊涂的將性命交代在此,那可真要欲哭無淚了。
因此臺前眾將心弦俱緊繃起來,一時間氛圍沉重肅殺。而早已經任命好的檢閱使員們在得令之后,便紛紛策馬直入諸軍陣列之中,將所觀軍容情況默默記下。
此次參與演武的內外諸軍,既有從戎年久的精銳老卒,也有組建不久、僅僅只進行了一些基本軍事操練的諸州團練,還有許多根本沒有接受過大唐軍事訓練的諸胡酋私曲們,上限與下限都是極高。
在古代冷兵器時期,陣列是否嚴明、軍容是否整齊,就是一支軍隊的組織與戰斗力最直接的體現。若連最基礎的這一點都做不到,那幾十萬人聚集在一次,非但沒有威武可言,反而還是一種災難。
因此這演武的第一項流程便是檢閱陣列軍容,且開出的刑賞之格也如此嚴厲。
諸使檢閱部伍,在這綿延幾十里的大軍陣列當中穿梭游覽,又用去了小半個時辰。太遙遠的距離,臺上君臣們與那些觀禮的胡酋賓使們是看不到軍容具體如何。但是直接陣列臺前不遠處的京畿禁軍部伍們,則是站姿標挺,全無渙散搖擺之態。
眼見到這一幕,且不說講武臺上君臣感想如何,那些班坐在講武臺后方的諸胡君長酋首們臉色則就是忍不住的驚異流露。別的不說,單單這一份令行禁止的軍容風貌,便讓人心生敬仰、乃至于隱隱有些懼怕。
時間悄然流逝,檢閱軍容陣列的使員們陸續返回,并將自己途行所見軍容諸種詳錄整理、匯報上來。而劉幽求等觀禮使則湊在一起,再將上百份的奏報梳理校對,形成一個最終的結果,遞交到已經落座御床的圣人手中。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