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 0652 只患志短,有功必酬
“大唐竟又與蕃國開戰?”
附國國君聞言后忍不住驚呼一聲,不乏狐疑的打量了郭元振幾眼,有些不肯相信、或者說不能理解。
其國消息雖然多有閉塞,但他也知道吐蕃幾次大戰都將大唐打得大敗虧輸。
其國眼下作為吐蕃的附庸,吐蕃為了樹立其強大且戰無不勝的威望,自然是要在其附庸部族當中重點宣傳幾番戰勝大唐的威風事跡。畢竟在當下這個時代中,大唐就是強大與繁榮的代名詞。
見土王神情如此,郭元振忍不住冷笑一聲并說道:“我大唐立國于天地中央,底蘊深厚、控御百族。吐蕃不過一個驟起于西面的賊患而已,往年趁我國君臣不知其賊心兇惡、四出擄掠壯大自身,羈縻諸部數告賊擾,吾皇才遣分師擊之,雖然略得敗績,但也確知賊勢的確是壯大起來。
此前數年間國中女主圣皇當事,與民休息、不重甲事,更兼吐蕃未敢輕寇我國,所以未有大軍討之于本土。但在西域,仍是痛殺蕃賊,使其無有立足之地。到如今,國人儲備殷實,一代少壯勇士編甲入伍,更兼大器名王專掌西方軍務,破蕃只在頃刻之間!”
為了增加自己言語的說服力,郭元振甚至開始貶低自己,自嘲一笑道:“名王愛少壯,似我這種年齒增生的中年之士,尚且不能得用正面,只被發遣到西南蠻荒之境用事積功。就連我這種人物不器者、只憑幾十卒眾,便能將數千蕃軍玩弄指掌之內,我國幾十萬真正精勇的帶甲之士風采如何,你能想象得出?”
郭元振這自貶之語還是很有說服力的,畢竟附國國君本身便深受其擾,到現在性命還在郭元振控制之中呢。由此再展開聯想,眼神中的變化不免就更加豐富起來。
大唐究竟有多強大,附國國君是真的沒有什么具體概念。身處蠻荒之境,早年其國雖然也有入貢中央皇朝的經歷,但那已經是他爺爺輩的事情了。所以對于天朝上國的概念,對附國國君而言,也就僅止于聽爺爺講那過去的事情。
雖然境域之內常有商賈往來,附國國君也曾接見一些商賈,詢問有關大唐的事情,但那些商賈本身在國中也都處于卑鄙下流的地位,很難將一個大帝國全貌都給勾勒出來。可單單他們所提供那海量的、品類繁多的貨物,已經能夠讓人深刻感受到唐國的富強。
但在想了想之后,附國國君還是忍不住開口說道:“蕃國大論欽陵,可絕不是簡單人物,藏土千年一出的人杰,凡與為敵者,統統沒有什么好下場。舊年蕃國大臣還與欽陵族親議盟于道塢城,雖然成功殺掉了欽陵的兄長,但后來卻全都遭到欽陵報復,就連我國都受連累頗多……”
作為蕃國扶立起來的傀儡,欽陵在附國國君心中積威可謂深重。
他所說的這一次議盟,就是舊年吐蕃大臣勾結噶爾家族親謀亂,干掉了欽陵的兄長、也就是當時的大論贊悉若。
但之后隨著欽陵歸國,諸參與謀亂者無一善終,整個吐蕃國中可謂上下動蕩,單單諸茹茹本就死了好幾個,甚至包括一些世傳邦部的邦主。
因為謀亂是從道塢城開始,所以附國也受此連累不輕,從吐蕃王都邏娑城一直到附國所在的大藏地區,可謂是血流成河。附國國君的父親,上一代的土王就是在這場風波中直接驚悸而死,更是膝行幾十里趕往欽陵大營連叩幾個晝夜乞告求饒,最終才幸免于難。
自此之后,欽陵的強悍可以說是深深烙印在附國國君心中,哪怕私下閑話,都不敢有什么不恭之語。
當聽到眼前這唐國勇士居然要拉攏他與欽陵為敵,更覺膝蓋生疼,下意識的便想拒絕。
早年的教訓實在太慘痛,讓他至今猶有余悸,在其心目中與欽陵作對,簡直是比反抗吐蕃更加危險的事情。哪怕聽見此類消息都要掩耳避走,更不要說加入其中。
郭元振見土王一臉驚恐之色,默然片刻后卻突然笑了起來:“欽陵不過蕃國一個外強中干的權奸而已,竟也值得國王如此驚懼?我區區大唐名王門下一走卒,尚且敢直攻你的都城,持王而走。欽陵若真強大到無所畏懼、犯者必死,國王還有命在?”
“這、這怎么相同?我、我從無冒犯欽陵的言行,當年我國也只是被蕃國權貴裹挾入事,這才遭到了報復。我雖不知唐國今次與大論交戰者是何等人杰,但眼見到蕃國那么多豪強與欽陵為敵都不得好死。就算我肯盡力幫助壯士,也根本就害不到遠在青海的大論……”
附國國君對欽陵的敬畏深入到骨子里,一臉畏懼的說道,并眉頭緊鎖,仔細的打量著郭元振的神情變化。
土王這一點神情變化落在郭元振眼中,對其心思自然洞悉無遺。這土王講了這么多對欽陵的敬畏,無非仍在繼續拿捏,一則試探其人在自己的后計規劃中占多大比重,二則就是盡量爭取安全保障。說白了,既不想擔風險,又想要更多好處。
“附國蠻夷小邦,于兩強相爭之間,本就沒有立足之地。無論是我王,還是蕃國欽陵,彼此對峙下,能知國王是誰?我王使我入此蠻荒之境,本就心存體恤你們這些受控于蕃國的蠻夷之類。”
了解到土王心里同樣蠢蠢欲動之后,郭元振便說得更直白一些:“我大唐國富民強,凡有用武于邊,人物盛集待用,可以不假外求。
但蕃國則不然,其國驟起于西陲高嶺,憑其士伍兇悍、四處擄掠補其用度。凡有攻防大計,則必強索附庸,才能略得維持。今次青海交戰,勝負并不爭于短時,欽陵不死,唐軍不撤!
彼此用兵,曠日持久為計,我大唐國力鼎盛,可以一直維持下去。但蕃國欽陵若想長足為守,則就必須要向諸邦部征發人物助戰。過往累年,因為欽陵強悍濫兵,蕃國早已經兵疲物困,若再向你等邦部加重索拿,國王自度還能支幾時?”
講到這里,郭元振又拍拍土王肩膀嘆息道:“我王必殺欽陵,只因心存仁念,不愿見你等蠻邦生機捐盡的助漲賊勢,所以才使我走訪西南蠻夷。既然國王你也是心存定計,不愿與欽陵為敵,那也無謂勉強。今次攻你城邑、略有叨擾,但我本無加害之心,于此休養短時后,自告辭離去。”
說完后,郭元振便起身抱拳,表示不必再繼續談下去。
然而附國國君見他如此表態,一時間卻有些情急,忙不迭舉手說道:“我、我不是……壯士對我國危困所知深刻,我自然也不甘心束手待斃,想要自救。但只恨自己勢力微弱,不能真正傷害到大論,若再將之觸怒,恐怕會得更嚴重的報復……”
附國國君言及于此,也是一臉苦色:“大論強作攻伐,征用頻繁,無論蕃國還是諸邦蠻夷都抱怨不已。但只因為他實在是驕橫難制,只能默默忍受困苦,但各自心里,誰又不盼望能有天降神兵將他鏟除!
往年我附國能夠統控大藏,自然也不是軟弱的小邦。但現在就連國王衛士都被征發作戰,使我身邊全無勇壯護衛,壯士幾十人丁就能把我挾持。此俱大論害我,心中能無恨意?”
話講到這里,附國國君終于將心底對欽陵的怨恨表露出來。這些年來欽陵窮兵黷武,早已經搞得蕃國內外怨聲載道,特別他們這些附庸蠻邦,更恨不得能將其扒皮抽筋以泄憤意。
“如今的我,在蕃國把控之下,于大藏之地已經是一個笑話,威望喪盡,甚至就連國中諸部都已經不再敬重我這個王上。壯士如果想借我名義勾連西南這些蠻部反抗蕃國,實在有些難辦……”
附國國君不失自知之明,講到這里的時候,臉上也流露出幾分羞赧。
郭元振聞言后則笑語道:“西南諸蠻,本就一盤散沙、各自算計,就算勉強整合起來,也不成可觀勢力。若要直接觸傷到欽陵,仍需從蕃國內部下手。國王與蕃國諸多權貴因物貨勾結,這本就可以大加利用。往年國王勢力弱小,只可憑此自保。但如今,你若肯聽從我的安排,自可暫借我大唐名王威勢,自然大有可圖!”
聽到郭元振這么說,附國國君頓時流露出極大興致:“壯士能不能說的更淺一些?”
“如今蕃國國內,噶爾一家獨大,國事幾成家事。若不除之,則國將不國,其國人能無忿情?如今我大唐壯甲集于青海,欽陵心神俱專注于彼,無暇回顧國中。此亦蕃國除此大奸之良機,此時不作,更待幾時?”
聽到郭元振如此分析,附國國君神情變化也豐富起來:“欽陵霸權年久,蕃國中想要殺他的不只一家。可、可他們就算要謀事,怕也不會聽從我的煽動……”
蕃國貴族會不會聽從自己的煽動還在其次,關鍵附國國君在其中看不到可供自己牟利的機會。
郭元振聞言后則笑語道:“這就是在考量國王對蕃國情勢了解深淺與否,我王用士從來不吝豪賞,偌大富貴置以待才,只患才士志力有短,從來不患功大難酬!”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