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的發展,機床的分工也越來越細,有一些機床品類,全球一年的需求量也不過就是幾十臺,千兒八百萬美元的銷售額。像德馬吉、馬扎克這樣的機床巨頭,是不可能在這種專業機床身上下工夫的,因為從這些機床上賺到的利潤,還不夠支付其管理成本的。唐子風說:“這倒不是,我們臨機集團一直都沒放棄研發,我們也一直都是拿國外巨頭當假想敵的。不過,像弘華公司這樣的小企業,也有他們的優勢。他們的機制更靈活,激勵也更直接,如果是專注于做一個細分市場,沒準能比我們這些大企業做得更好。“像夏振發搞的那個超硬曲面切削項目,他自己前期就投入了2000多萬,現在據他估計,起碼還要再投入1000萬才能見到效果。他所說的見效,也只是在國內市場上部分替代進口產品而已,做不到全面替代,更談不上到國際市場上去與國外企業競爭。“你說吧,這個基金該怎么做。”“國際市場上有很多專業的機床產品,就是由規模很小的企業制造出來的。這些企業上百年時間只做這一種機床,不斷地改進技術,形成自己的技術優勢,別人很難模仿。“我和夏振發接觸的時候,就感覺到他很像是歐洲100多年前的那些能工巧匠。這些人手上有幾項獨門密技,然后便靠著這些技術創辦起一家公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