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第五四八章:這什么人物關系啊?!之前在和劉文強吃飯,遇到這老生的時候,對方臉上畫著臉譜不說,還戴著髯口遮住了半張臉。
半天李世信就聽著聲音熟悉,直到這家伙鞠躬時候,他心里才猛然間對上了號。
想著剛才老人和兒子的一番吵鬧,沖突的起因似乎還跟之前那瓶茅臺有關系,李世信呵呵一笑。
對一群老粉做了個稍待的手勢,在趙瑾芝和吳明的疑惑目光中,走上了前去。
“老兄弟,真巧啊,沒成想在這兒遇到你了。”
身后突然出現一人,將正在氣頭上,準備跟自己兒子死磕的老頭嚇了一跳。
回過神,縮著身子將李世信打量了一番,老頭瞪大了眼珠。
“奧!你是,你是你是......識貨的內個!”
聽到老人對自己的稱呼,李世信額頭瞬起幾條黑線。
對于老頭對自己的評價,他只能無奈一笑。
沒有經歷即將斷代的梨園術技能夢境前,他對于京劇的審美主要源自于老人本體的記憶。
在老人的那些記憶片段之中,關于京劇的部分其實并不多。大多都是在小區里下棋打牌時,聽廣播或者類似什么評書機里面的一些名段。
勉勉強強,算個知道些名段,靠著嗓子好能照葫蘆畫瓢來上那么幾段的京劇愛好者——連票友都夠不上。
但就是按照那樣的審美標準,李世信也覺得那一天的老生唱的一般。
之所以鼓掌喝彩,完全是因為老生當時那一句“戲己開腔,八方來聽。一方為人,三方為鬼,四方為神。不論臺下有或無人,都要唱完。”和那句“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凡人不聽不代表鬼神不聽。”
這份對手藝的執著,真是戳了李世信的心窩子。
在左鄰右舍的不滿和旁人的議論之中,孫連城深深的吸了口氣。
看著老頭臉色漲紅,李世信搖了搖頭。掏出錢包點了三千塊錢,默默的塞到了孫連城手中,轉身走出了人群。
可就當他轉身走了兩步,身后就響起了一陣嘩啦啦的聲音。
下一刻,就見到滿天的紅票子,隨著微風飄蕩開來。
“姥姥!”
身后,響起了一聲混不吝的爆喝。
“老子特么為了這個家,干了半輩子自己不喜歡的事兒。今年老子五十七了,半截入了土。這輩子沒什么追求,就好京劇這一口。到老了到老了,我干點兒自己想干的事兒,怎么啦?老子是當爹的不假,可當爹就得委屈著自己憋憋屈屈的活著?”
聽著身后一聲飽含委屈的怒吼,李世信無奈的搖了搖頭。
“誰說也不好使,今兒就是今兒。跟你們明說了,老子就想替自己活上那么一回!人這輩子,要是不冒失一回,不顧得失一回,赴湯蹈火一回,那還來這人間走這一遭干卵蛋?”
隨著又一聲怒吼,李世信停下了腳步,猛然回過了頭。
人群之中,看著所有人無奈的眼神,孫連城深吸了口氣。
“俺好一似喪家犬,滿腹的含冤向誰言?
我好比哀哀長空雁;我好比龍游在淺沙灘;
我好比魚兒吞了鉤線;我好比波浪中失舵的舟船......”
或許是一口氣在心里憋的太久,當著所有人的面,孫連城扯開了嗓子。
救人如把彌陀念,我明日保他...過昭關!”
當李世信那洪亮清晰,氣息悠長,韻味十足的唱腔一出,四周立刻就響起了一陣議論。
京城里的老人,別管喜不喜歡,大多都是跟隨者父輩們聽戲長大的。
“呦!這腔調,多少年沒聽過了啊!”
“呦喂,這哪兒來的角兒啊這是?”
“面生,現在京里面叫得上號的也就那么幾個,倒是沒見過這位。”
看到李世信一個外人給家里不懂事兒的老人撐腰,孫宇明沉下了臉色。
“老先生,這是我們家事,哪有你說話的份兒?”
隨著他話音,一聲噗通悶響,便突兀的響起。
不知道什么時候,孫連城已經淚流滿面。
在孫宇明的驚詫之中,一把抱住了李世信的大腿。
“奶奶!”
收到附加享受的喝彩值,4975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