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二百五十六、鉤鏡姻緣·詩四首

  《遇神》

  本是書劍伴游人,舟次靈湖會仙神。

  神人皆作寂寥客,萍水相逢聚一宵。

  卻憑身膽如山意,席前落子勝天人。

  捧得靈寶晨曦照,只余孤舟不見神。

  《姻緣》

  恍兮失寶靈崖間,童子危言猶在前。

  頓足怒問行舟子,但聞靈祠奉水仙。

  盜寶原來屬女客,愿得金屋貯玉人。

  難得有情雙飛燕,此中姻緣自始生。

  《破鏡》

  夫妻本自逍遙客,可憐情怨暗恨生。

  何以傷心作勞燕,未聽破鏡有圓時。

  《憶前塵》

  即化靈神會仙友,凄零托體付舊朋。

  玉鉤豈止無價寶,神祠一會悟前真。

  但得此中香火力,三載蛻凡道自成。

  回首故事百千載,此悔只恨未早生。

  ——《鉤鏡姻緣·詩四首》

  九江,劉府。

  潯陽商會雖退出了潯陽不少生意,但本身多年經營之下,已經在九江站住了跟腳,便是在九江之地,勢力也不算差,劉府門楣更是不低。

  而劉氏自潯陽商會中獲取了一定地位之后,也漸鼓搗起了名望,除了后輩多成讀書人之外,往日沒少靠著自家家資結交文人墨客,各地才子,文官武勛,沒少折騰。

  這不,今日劉府正有一文會。

  時正春梅開放,暗香幽浮,于是劉府老爺劉章便叫自家兩個尚在書院讀書的二子、三子請來了士林好友,同來劉府賞梅。

  劉府本只有一株臘梅,但劉老太爺昔年故去,劉老爺便教人在那院中種下了許多梅花,還拆了隔墻,與花園合于一處,不知何故,院中梅花頗為繁盛,尤其經人修理過后,每當梅花開放之時,實能算得上是一樁奇景。

  往年劉府之人也借此開辦過幾場文會酒宴,觀者無不贊聲,說來劉府倒是因這一院梅花,得了不少佳名。

  時人口中甚至流傳這么一句話:

  若問梅香何處尋,永寧巷里有人家。

  劉府梅香之名,可見一般。

  “唉喲!子澄兄,可算見你一次!往日文會請你,你都有事情處理,這回可是真個難得,要是叫院中諸位文友知曉鼎鼎大名的陸子澄陸大才子也來了,必然驚喜不已,快請入內!”

  黃昏,文會之時,文友不少。

  時得下人稟報一位來客名姓,劉府二少爺劉言匆匆來迎,頗有幾分熱切。

  言辭之中,更是不難聽出他對這位客人的親近之意。

  卻見此人模樣英挺,面如冠玉,目若朗星,一襲青色長袍,二十來歲年紀,身長七尺,挺拔修長,正所謂君子如玉,莫過于此。

  “當不得信之兄贊言。”

  君子謙然道。

  二人即入院中,梅花小園已有不少士子在內,但見行來二人,俱是眼睛一亮。

  眾人注意自不在劉言這主人家身上,更多只在劉言口中的陸大才子身上。

  西江之地,不比江南風華,卻也自有幾分文氣,才子自是不少,只說九江,便有三位才子,凡士林中人,經此必然會聽聞名號。

  其中文名最盛者,莫過于號稱‘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的‘月明先生’的陸子澄,陸大才子了。

  陸大才子,揚名數年,如今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文章流傳。

  其名陸清,字子澄,潯陽人士,聽聞祖上皆是耕農之家,也算是寒門走出的難得人物,壓過一應文林士子,占據九江大半文氣,自是鶴立雞群,未免引人矚目。

  在場之人,有熟悉陸清的,也有不熟悉的,不過都少見這位參加文會,如今得見,少不了多看幾眼。

  雖說文人相輕,極難相互服氣,但像陸清這等有不少傳世佳作,尤其風貌俱佳之人,實難教人心生惡感,于是哪怕往日陸清不甚合群,旁人也難生厭,對于他的到來,亦是十分歡迎。

  “陸清見過諸位文友。”

  得見諸人看來,陸清拱手回禮,溫溫一笑,教人如沐春風。

  見者心中無不贊嘆,果然君子。

  “子澄兄快請入座,我等在此閑談不久,說來方才正好論詩,諸位文友皆言我家春梅嬌艷,欲作詩以和,如今子澄兄到此,正該顯露一二才好。”

  陸清聞言,轉望園中梅林,果是奇景,非尋常地方所能得見。

  說來他也曾來過劉府拜訪,只是都不對時候,如今這春梅爭相開放的場景,也是第一次見,往日嘗聞劉府梅景非常,不同俗類,今日一件,果然名不虛傳。

  心中倒也有幾分詩情,只是他雖少人情往來,卻不是不通事故,如今這等融融場面,來者以文會友,他文名頗盛,所謂木秀于林,卻不好做得太過,反遭人不喜,于是道:“此番來得匆忙,清也少急智,怕是做不出什么好詩來,況且陸清雖有幾分薄名,也都是諸位文友捧場,仔細說來,實也算不得什么文采,在場諸位都是士林文才,俱非我能相比,還請諸位多多指教才是。”

  “子澄兄太過客氣了,我等自家人知自家本事,論詩詞文章,哪個能與子澄兄相提并論。這園中如此美景,如無子澄兄詩才想和,實有幾分可惜,不妨試作,今日不拘成詩如何,也是一番樂趣。”

  眾人見陸清氣度和善,心中不由點頭,不虧君子之名。

  于是氣氛也更見融洽,陸清不欲表現,在場之人反倒是更愿意看他顯名了。

  陸清聽得此話,微微一笑,倒也不再推諉,于是轉頭又看向了梅林。

  眾人皆知這位名氣,也看過詩作文章,俱是佳作,如今也有幾分期待。

  陸清靜心凝神,只看梅林之景,一時喧囂避于耳外。

  但見梅林深處,卻有一枝臘梅不同其余,輕風拂來,略見風采,

  “暗香幽浮春暖意,點點胭脂落小園,此身向來風情好,絳綃輕舞動黃昏。”

  園中眾人聽得此詩,皆是撫掌叫好,雖說此詩也算不得如何佳作,不過好在正和小園景致,又是臨場所做,詩成更不過念動間的功夫,已經算是難得。

  況且諸人也明白,以陸清文才,不是做不出更好的詩句,想來還是照顧他們,免得后頭無詩可作。

  畢竟這園中景致最美者,莫過一園梅花,若是都叫陸清說盡了去,在場之人未免少不了遺憾。

  有陸清詩句開頭,一時園中氣氛愈見好了,曲水流觴,一時連帶這小園之中也多了幾分風流之意。

  只是之中談詩論文,卻沒人注意到,在陸清作罷小詩之后,那梅林之中的一只臘梅,雖無風卷舞,枝條卻顫了顫,微微低垂,仿佛嬌羞的女子,只可惜如此一幕,無人瞧見。

  “信之兄,我家中還有些事情要處理,此番更要回潯陽一趟,怕是不能多陪了,還請恕罪。”

  入夜,主客尚歡,酒宴未盡,陸清便提出告辭。

  劉言聽得此句,眸中略閃過一絲可惜,他追捧陸清是真,不過也少不了別的目的。

  陸清具體身份旁人或許不清楚,但是對于劉家人而言卻是再清楚不過,有意結交,一個是因為鎖江商會的關系,還有一個則是陸玄。

  劉言對于陸玄沒有接觸過,了解不多,大抵只是小時候聽過潯陽老神仙的名頭,但父親劉章叮囑不少,都說與陸清一家搞好關系是有好處,他也就照辦了。

  況且這也不算是什么苦差事,且不說陸清其人確實風貌資材俱佳,乃是良友,真要結交,便是說出去也有面子,只說自家身份,因為劉氏子弟,受了這許多旁人沒有的好處,也該為家里多著想些,本就是應有之義。

  可惜陸清性情淡泊,不好成真正的朋友,表面上看來陸清對誰都很和善,也讓人如沐春風,可惜他看的很明白,沒有幾個人真正入了這位的眼,說是沒有幾分不甘自然是不可能的,可是這也沒別的辦法,畢竟陸清也不差錢,他總不能用家里的錢去砸關系。

  就算有些作用,但陸清極少參加類似的文會,機會也是不多,今日已經算是難得了,可惜這位還是沒能融入進來,他找了好些機會,可也實在不能真正說到一處去。

  實在教人無奈。

  他不好攔阻,不過聽得陸清提及回潯陽之事,念頭一轉,倒是想起了一件事情來,于是道:“說來令兄廣儒與我還是同窗,自他回轉潯陽之后,也有許久不曾見過了。”

  聽得此句,陸清沒有多想,只一位劉言客氣,于是笑道:“潯陽九江二城不過鄉鄰之地,何況水路通達,若是信之兄得閑,隨時都可去潯陽玩耍,若是家兄知曉昔年同窗拜會,想也會高興得很。”

  劉言聞言,心中一喜。他等得就是這句話。

  目的自然還是在陸清身上,對他來說,周淳性情雖好,過于老成,卻沒什么說得來的地方,而且聽父親和大哥的話,此人創建鎖江商會之后,也成了生意人,也少風花雪月,他這樣的脾性要是去了周府,只怕不太聊得來。

  所以想的還是借著這機會,和陸清多多交流。

  且不說陸清身后的東西,只說他一身文名,如是能結交得深了,對于自家日后前程也是有莫大好處的。

  “日后定會上門打攪,還望屆時子澄與廣儒兄莫要覺著我聒噪才是。”

  “信之兄說笑。”

  一番敘話,陸清不久告辭離去,留得劉言在原地站了一會兒,又回去照顧客人去了。

  “信之兄,子澄這就走了?”

  有文友見劉言獨自回來,不由詢問。

  劉言點了點頭,也舉杯同飲。

  “子澄兄這人什么都好,就是少了幾分樂趣,罷了罷了,且不說他,你我再飲…”

  這人顯然有些醉了。

  “信之兄,數次來你這里,都見這園中小樓,不知是書閣還是甚么,若是這酒宴能在那小樓上頭,登高望月,怕才是最美…”

  不知誰人忽然指著園中小樓提了一嘴。

  這小樓便是當年劉老太爺劉仁豪的書閣,自老太爺故去之后,除了往日清掃,常人不許入內,雖然這小園子經常待客,小樓卻是沒人去過,難免教人有些好奇,也是沒什么好見怪。

  說來便是他劉言,都沒怎么上去過幾次。

  于是歉然道:“確實是書閣,不過是我祖父的書閣,家父留下這小樓,也是為了祭奠祖父,雖是雅致之所,不過終究不好打攪了祖父清凈。”

  聽得這話,那人不再說了,雖然有幾分醉意,到底往日讀圣賢書,頗通一些道理,還不至于胡來。

  倒是劉言,見沒人說了,抬頭往小樓看去,他還道這大晚上怎么有人注意小樓的方向,原來是上頭有燈光作亮,莫不是父親?

  心中起了幾分疑惑,不過醉意上頭,也漸沒再理會。

  劉言沒有多想,不過那小樓之上,卻非他父親劉章,雖有油燈亮著,也瞧不見半個人影。

  直到酒宴漸漸散去,劉言送走了朋友,自去睡了,小園清凈下來,那小樓書閣之中才見變化。

  書閣自從劉老太爺劉仁豪去世之后,內中布置都沒有過變化,只是常有下人灑掃。

  一如劉仁豪再時,那書閣壁上一幅美人圖,在園中客人散盡之后,有了些許的動作。

  之間上頭波紋流轉,不多時從內中走出了一名美艷女子,女子在書閣之中轉了一圈,微微一嘆,隨即走到了窗欞旁,望著下方小園許久,竟是輕飄飄的的自書閣之中飄了下來,隨即行至那梅林之中,來到那一株獨特的臘梅之前。

  待得女子靠近,那一株臘梅輕輕顫動,仿佛有靈慧在身,似是在做出回應。

  “臘梅,今日我見你靈機變動,往常這小園雖也有文會,卻不見你變化,可是見了什么人?有了些想法?”

  女子幽然出聲。

  梅枝輕顫,似是再作回答。

  “那人可不是尋常人,是個有道真人的后輩,日后說不得也是要入仙途的,你我這等妖類,萬難與這等身份的人結合,你也莫要想太多了,便是與凡人一起,尚且難有好結果,何況仙人?你好生修行,日后如能得個正果,也不枉你在這俗塵之中生出靈機來。”

  梅枝再顫。

  女子不知聽了什么,一時沉默,半晌又嘆了一聲:“罷了,興許還是你的機緣,且看你自己吧,到底是你自家的修行。”

  言罷,靜靜立于園中,沒有再發話。

文中的野詩都是自己瞎寫的,博君一笑,勿要較真

飛翔鳥中文    問道峨眉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