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張飛西進,想要分散關中力量,以免鄭侯悶心眼子、逮著關二哥一個人禍禍的時候,陸遜也看出了許縣塞侯的色厲內荏。
在陸遜的建議下,張繡點宛城二師,直撲許縣而去!
與此同時,在汝南弋陽駐扎的太史慈,同樣起兵奔上蔡一帶而去,兩面夾擊潁川。
同在荊湖北道戰區的文聘,也奉命點襄樊二師、三師北上,引為后援,呂蒙則從東萊西進,匯合關平,抵抗魏國南下…
楚國的國境內運兵速度,再次令魏國與司馬懿都不得不放棄“常識”,重新計算!
而且這次張繡揮軍許縣之后,后面直接跟著工程隊,將“鐵軌”也一路鋪了過來。
此時魏國和司馬懿也大概明白,這“鐵軌”是什么東西…
被這東西聯通的地域,基本可以看做楚國的“絕對領土”——可以在一天之內,調來百里之內的軍隊,在半月之內,調來本土上的任何一支軍隊,且后勤十分通暢。
對于其他諸侯來說,大概只有自己的腹心之地,以及一些必爭之處,能算是絕對控制的領土…
魏軍會在這里,張飛并不意外,然而并州軍…
名義上是高干統帥的并州軍,實際上卻是加上南匈奴、河套羌人,大量外族的聯軍!
并州中西部的河套地區,本來就是匈奴的內遷之地,自西漢時就一直是反而剿、剿而復反,成就了漢室一代代的并州名將、涼州名將,自匈奴內遷之后,歷朝歷代只要朝廷動真格的,平叛都不算大問題。
然而在袁紹時期,漢室諸侯自己打成一團,當地的匈奴人就已經基本脫離了掌控,名義上的并州刺史高干,也只是占著雁門、太原、上黨幾個河套以東的郡。
袁譚徹底被逐出河北之后,先是想投靠表親高干,結果高干只是資助了一些糧草,袁譚只好繼續向西,“投靠”了南匈奴的可汗!
當然,袁譚倒是不想那么丟人,所以名義上是結盟。
而有袁譚作為中間人,高干和匈奴算是相互引援…
白圖最開始的時候,還以為這算是巨大的德行有虧,然而后來從其他人的態度中,卻發現并不是那么回事兒。
哪怕“五胡”中出個愛迪生,將真氣槍、火炮全都學去,以他們的生產力,也只能被楚國碾壓。
這次正是袁譚被司馬懿說動、呼廚泉又被袁譚說動,與此同時并州羌人又已經被南匈奴打服,自然以羌人的特性,河套地區的羌人,也臣服南匈奴…
魏國又特地給他們留了個“勤王”的口子——并州的上黨郡,距離洛陽也并不遠!
只要河內郡不封鎖,并州軍直接就可以南下。
單單一個魏國,這次也調動了近八萬魏軍…如果不是南皮一帶被“安魏侯”卡著,魏國還能調動更多。
原本僅僅是這八萬魏軍,已經足夠逼退張飛。
關羽和諸葛亮帶走了徐州大半精銳,而且張飛之前是“逃出”彭城,徐州留守的軍隊,大部分都在彭城,直接被楚國接收,而張飛率領的,僅僅是下邳原本停駐的兩萬兵馬,并著自己帶出的部分親信,還有新募的兵馬,號稱十萬,但滿打滿算也就三萬人。
而且張飛率領的齊軍,七成是二線軍隊,還有兩成是新軍,而魏國集結的卻是一線精銳,由夏侯惇掛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