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十七章 兩份大禮

  丹陽太守周尚,是袁術所表舉,他還有一個侄子很有名,叫周瑜,乃是孫策的結義兄弟。

  正是因為孫策部現在依附于袁術的這一層關系,加之周氏也是江東望族,袁術表周尚為丹陽太守。

  孫堅去世后,孫策帶領著父親的遺部投靠袁術,算是袁術麾下的一支別部,類似于呂布之前投靠劉備,只是依附關系更加明確些。

  而袁術接納孫策,一是為了利用他的勇武和孫堅遺部的實力,二是為了據說落入孫堅手中的玉璽,自然不會真的讓孫策做大。

  最初許諾孫策的九江太守沒有兌現,后來答應的廬江太守也變了卦,令孫策對其已經十分不滿。

  此時周尚給白圖的回復,除了丹陽郡各縣的軍務民政情況之外,還調撥了20萬人力!

  20萬人力是什么概念?丹陽郡在黃巾之亂后,一共不到60萬人,除去郡縣各級需要截留的,基本冬季該上繳州府的兵役徭役,周尚不僅一點也沒有推脫的意思,而且還進行了一定的透支!

  更重要的是,這可是丹陽的人力——丹陽山險,民多果勁,好武習戰,高尚氣力,精兵之地!

  白圖也已經看了出來,周尚是有意要給袁術添堵,同時也是為了向袁術示威。

  真要讓周尚舉郡投靠白圖,他還真沒有那么大的號召力,說不定直接就被手下割了腦袋,畢竟丹陽是袁術的影響輻射區。

  何況周尚也不是真的要將自己、還有江東周氏,壓在白圖身上,現在無非是借口“州牧有命”,趁著袁術沒反應過來,直接把人給白圖調撥過來。

  畢竟大家名義上還都是漢臣,袁術也沒有來得及對他“耳提面命”的囑咐什么,周尚大可推脫不知。

  即便袁術不滿,最多也只是找個借口把他擼了…

  而有了這20萬人力,白圖可以迅速訓練出四千精兵——丹陽人力的特性,是在訓練為士卒后,附帶“訓練效率翻倍”、“堅韌提升”的效果。

  所謂“堅韌”是指士兵對待敗局、頹勢、缺糧、主將敗亡等等情況時,抵抗士氣下降的能力,“堅韌提升”即軍隊更不容士氣下降或是炸營崩潰,這也是新兵所最需要的!

  “丹陽精兵”并不是特指某個兵種,而是指丹陽的兵源,可以迅速渡過新兵階段、擁有一定的戰斗力,并且能夠更快的成長。

  雖然四千士卒也不算很多,但是有了之前扣扣巴巴的心理預期之后,白圖覺得有了這四千士卒的兵役,自己的人力一下子有種“充裕”的錯覺——丹陽的人力,白圖不準備做其他之用。

  至于曲阿三縣的五萬人力,也可以全部投入到守城器械的工藝提升與生產中。

  而豫章的好消息,則是華歆給自己送來了糧草五萬!

  豫章郡雖然已經被袁術控制,但并不是通過戰爭手段強奪,華歆沒有和他硬碰硬,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默許了袁術對豫章的滲透。

  不過在關鍵時刻,華歆同樣打著“正常調撥糧餉給州牧”的名義,給白圖送了一份大禮!

  五萬糧草是什么概念?

  最基礎的糧草,是純糧食經過城姬的“征稅”形成,一斛米、可以形成“1糧草”,五萬糧草大抵是五萬斛米。

  當然,也有些糧草,不是純粹的糧食,還需要摻雜其他肉蔬,也都不一而同。

  白圖現在也已經發現,城姬的人力、物力的“訓練”、“征稅”,其實都可以看做是一種量化的合成,而且雖然看起來很奇幻,但也有其內在規律。

  比如50人力可以訓練1名士卒,同時每年需要10人口來維持——的確在不傷民的情況下,十人出一兵,已經比較極限,會影響徭役。

  而如果超過這一界限,也就是城姬體系的“透支人力”,會導致累年人口下降,也就是每位百姓,在數年內無法提供1人口、而是0.9、0.8甚至更少——在不考慮城姬體系的情況下,超出這一界限也會傷民。

  不過如果能連戰連勝,不需要考慮糧草、徭役的問題,一比五也能夠維持——不考慮城姬體系,歷史上的秦國,武風最盛的時候,也達到了五百萬百姓,養百萬大軍的程度…

這些標準的  你現在所看的《》第三十七章兩份大禮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請百度搜:(冰雷中文)進去后再搜:

飛翔鳥中文    城姬三國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