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蓋棺定論

  其實作為一個帝王,萬歷并不糊涂,他非常清楚當下的局勢。

  禮教并不是多余的,孔圣人說得也不是廢話,這無規矩不成方圓,這是不可少的,只不過不一定非得是儒家。

  他們一手埋葬禮教,那么必然要有新得思想來彌補這個缺失。

  這個新思想就是法家!

  關于這一點,他們帝商組合是早就商量好的,萬歷其實也非常清楚衛輝府的成功,多半都是依靠法家,而要管理流動性的商人,儒家就顯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唯有才法家才能管理好。

  而自孔孟以來,儒家的許多經典都是臣與君的對話,這個地方也會出現缺失的,如果補不上,也是不妥得。

  既然要引入法家,必然要將這一部分也給補上去。

  郭淡畢竟也不是職業政客,他并未想得這么深,這個只有帝王自己去考慮,郭淡就只是考慮到怎么維護資本的基本盤,他提倡法家,主要是為了要確保商人的財產不被官員隨意侵犯。

  而對于萬歷而言,他現在是真的覺得商人其實比農民更好管,只要我控制住資源、運輸,就可以很好得控制住商人,而農民的話,他們其實更依賴鄉紳,皇權不下縣,皇帝無法直接去控制他們,導致皇帝必須要依賴鄉紳。

  萬歷已經厭惡這種合作。

  萬歷決定引入“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確定法家的地位。

  其實在這兩者之間,萬歷也是深思熟慮過的,他認為儒家完全就是依照儒家經典,是不需要任何證據的,只要二者有關聯,就可以拿來說,關鍵這解釋權不在自己手中,大臣們永遠可以拿出正當的理由來阻止他的想法。

  但是法家不同,因為法家是要有明文規定的,可不能張口就來。

  而立法權在帝王手中的。

  他可以制定對帝王有利的律法,其實也都不用特別制定,因為就現有的律法,帝王真不太可能犯法,就算他想,他都沒有機會,他主要用來限制官僚集團,利益集團。

  另外。

  他也是一個商人,而且大明最有富有的商人,他如今并非那么倚重國庫的稅入,他更偏向自己的買賣,而律法是能夠確保商人的財產不被侵犯,他這也是給予自己財產雙重保護。

  說到底,就還是屁股決定腦袋。

  雖然如今大勢已定,但是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處理好。

  就是永寧公主。

  關于這個問題,一直都沒有給出解釋。

  雖然這都已經不足為慮,他們的盟友是百姓,百姓才不會在乎這個,禮教就已經這樣,那么誰還質疑永寧公主。

  這有什么不對?

  但是贏就要贏得漂亮。

  決不能留給人詬病的地方。

  李太后突然下旨昭告天下,承認李芳塵就是永寧公主,并且表明這都是她的決定。

  同時也將其中內幕告知天下人。

  起因當然是因為馮保為了幾萬兩,將永寧公主許配給一個短命的商人之子。

  關于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

  同時李太后也告訴大家,當初永寧公主確實跳河自殺,也是郭淡救了她。

  為了保住女兒的性命,她就決定讓永寧公主永遠地離開皇宮,希望她能夠在外面重新獲得新生,原本打算等到永寧安定下來后,她就以永寧公主病逝為由,徹底將此事埋葬于土下。

  不曾想還是被人知曉,而皇帝只是為了維護我,才對此避而不談的。

  此事看似沒有反轉,反而是坐實那些謠言,但對于肥宅而言,這是一個巨大的反轉。

  之前大家都將火力集中在肥宅身上,肥宅是打死不開口,結果這都是太后的決定。

  萬歷只是出于孝心,才扛下這一切。

  馬上萬歷那邊下旨昭告天下,表示這事與太后無關,都是朕做得決定,你們不爽就沖著朕來,別去打擾太后,并且還正式決定,賜予郭淡駙馬的身份,你們越罵,朕就越要這么做。

  大家對此只能說,干得漂亮!

  百姓都支持皇帝。

  就該這么做,憑什么不行。

  他們不認為這是帝王的事,他們認為這是自己的事,許多人都經歷過這種事。

  萬歷這人設簡直無敵啊!

  完美帝王啊!

  那些曾經質疑萬歷的人,頓時就被人罵得狗血淋頭。

  你們一方面講孝道,可另一方面又詆毀一個孝子,你們究竟想怎么樣。

  同時也沒有人責怪李太后,他們覺得李太后這么做不為過,她只是作為一個母親,為求保住女兒性命,但同時為求維護皇室的尊嚴,不惜將女兒驅逐皇室。

  這多么殘忍啊!

至于朱堯媖更是備受同情,其實之前那樁婚事,就已經讓人非常唏噓,關于這事,民間知道的比皇室要更加清楚,那駙馬是一個商人之子,市民都知道那就是一個短命鬼,那牙商就是拿錢給自己兒  子去沖沖喜。

  拿公主來沖喜。

  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啊!

  不少人都寫信送去牙行。

  你們一定要幸福。

  讓郭淡一定要保護公主,不要讓她再受委屈。

  惹得郭淡都有些哭笑不得,我老婆要你們關心,我特么都富可敵國,你們該干嘛干嘛去,少在這里上演言情劇。

  既然大家都值得同情,總得有一個背鍋的吧。

  禮教!

  不二人選。

  于是大家又就借此狠批禮教,差點又是一出人倫悲劇,連皇室都躲不去,更別說百姓。

  那邊還在上演戲劇,這邊就冒出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這對于禮教而言,這真是雪上加霜,又被批得是體無完膚。

  但是懂得人都懂。

  這純屬就是操作啊!

  究竟是誰人爆出這個消息的,你們心里就沒點逼數嗎?

  我們就是上了這當,才搞成今日這般局面,原本屁事都沒有。

  當時只是保守派在爭,是這事爆出來之后,禮教才加入這場戰斗的,結果卻遭受滅頂之災。

  可他們也沒有辦法。

  再繼續辯嗎?

  得罪皇帝還不夠,還要將太后也給得罪了。

  瘋了。

  大臣們明明知道被操作了,但還得上奏表示都是自己的錯,請求皇帝原諒。

  如辭職的魏星海、鄒永德等人,也都在報刊上刊登文章,正式對此事道歉。

  他們倒是不想這么做,但是許多儒家中人都要求他們道歉。

  如今他們是一心要保儒家。

  而如今唯一能夠拯救儒家的可就是皇帝,因為萬歷從未發表任何言論,如果他再補上一刀,那可就徹底完了。

  皇極門前。

  萬歷坐在龍椅上,是左瞧瞧,右瞧瞧,底下的大臣個個都是垂首而立,不敢直視皇帝。

  過得好一會兒,萬歷緩緩開口道:“你們有沒有感到一絲羞愧?”

  王家屏立刻站出來,道:“臣辜負了陛下的期望,辜負了圣人地教會,臣有罪,還請陛下懲罰。”

  言下之意,陛下您是對的,但圣人也沒有錯,都是是臣的錯。

  “臣等有罪。”

  群臣齊聲言道。

  “辜負?”

  萬歷站起身來,來到臺階前,道:“朕以為不能這么說,談不上辜負,說穿了,就是成王敗寇。你們都是我大明最聰明的人,那圣人之言你們理解得比誰都要透徹,只不過這都只是其次,圣人之言只是你們手中的武器,關鍵還是在于儒家賜予你們那非凡的地位,這才是你們真正守護的東西。”

  說到這里,他緩步下得臺階,在大臣們中間,邊走邊言道:“百姓,國家,君主,在你們心里,根本就不重要,只要儒家不倒,你就有享之不盡的榮華富貴。”

  張鶴鳴立刻站出來,道:“陛下,臣等絕非這么想過。”

  “是嗎?”

  萬歷笑呵呵道:“朕看過你的一些文章,對于顧憲成等人,真是推崇備至,但顧憲成他們對國家,對百姓,對君主,到底做過什么貢獻,而郭淡給國家帶來財富,給百姓帶來富裕的生活,為君主排憂解難,你可曾有寫文章夸他半句?”

  “臣!”

  這一句就懟得張鶴鳴啞口無言。

  “徐渭!”

  萬歷是毫不留情地諷刺道:“為何你們不夸郭淡,很簡單,因為他違背了儒家思想,故此不管他做任何事,在你們看來,都是離經叛道。所謂正直,忠良,那只是你們自己認為。

  你們以前頂撞朕,寧可一死,也不愿意向朕低頭,但是這回,朕都還未開口,你卻主動認錯、請罪。為何?那當然是為了儒家思想,難道還是為了天下百姓嗎?”

  說到這里,他手霸氣地指向王家屏,道:“王愛卿,你來說,朕可有冤枉你們啊?”

  王家屏滿臉漲得通紅,道:“陛下沒有冤枉臣。”

  萬歷又輕蔑地瞥了眼張鶴鳴,道:“朕將話跟你們說明了,你們中不少人的忠誠,在朕看來,簡直就是一文不值,不,甚至還是虧本得,畢竟國家在你們身上都花了不少錢,但是你們給國家貢獻就是唾沫。”

  這嘴可真是夠損的,但是沒有辦法,肥宅憋了二十年,不讓他說那是不可能的。

  張鶴鳴喉嚨里面發出一聲悶響,嘴角滲出一絲血絲。

  他是非常自傲的人,這番諷刺,真是令他難以承受。

  萬歷都不多看一眼,你們諷刺罵朕的時候,也不想想朕會不會氣得吐血,轉身又往臺階上面走去,繼續言道:“朕未即位之前,你們就天天給朕灌輸仁義之道,朕即位之后,你們說得還是同樣一番話,這令朕不得不想,難道天子是個傻子嗎?還是說朕天生就是個暴君?

為什么你們天天都要提醒朕?好似這一天不說,朕就會立刻變得殘暴不仁。不過朕后來也想明白了,你們  中很多人其實也就這點本事,如果這都不讓你們說了,那你們將一無是處。

  不過從今往后,你們想憑借一個‘仁’,就坐享這高官厚祿,成為人上人,那是不可能得,沒有本事令國家變得富強,令百姓生活更好,那就應該離開這里,就如魏星海等輩,朕對于他們的離開,那是倍感開心啊。”

  說到這里,他重新坐回到龍椅上,道:“朕心里也明白,這些你們也不愛聽,你們今日最關心的就是朕對儒家思想的態度,這一點你們大可放心,朕不會下旨廢黜儒家思想,如果朕這么做,那朕與董仲舒之流,與你們又有什么區別。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雖出自儒家思想,但是這‘水’可不是儒家思想。

  你們休想再妄自尊大,朕要得是國強民富,儒家也好,道家也罷,還有墨家、法家,還有商人、工匠、農民,只要能夠幫助到朕,皆可用之。

  唯有百姓富足,朕的江山才會穩固,至于儒家思想昌盛與否,朕并不關心。

  故此朕將會廢除八股文,今后將根據國家具體需求來招納人才。而這一切都是拜你們所賜,天下資源盡你們所用,天下人才供你們驅使,而你們卻比不過一個商人,河南四府比任何州府的百姓都要富裕,你們說儒家思想是正道,叫朕怎么能夠相信,然而,你們還自以為是,自鳴得意,就連一點自知之明都沒有。”

飛翔鳥中文    承包大明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