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千秋有些意外,“什么樣的信息,既能幫到李家,又是你的把柄?說實話,我現在只想要食譜,你拿別的籌碼來交換,我真的不感興趣。”
今夜的刺殺失敗,不僅令他們的心血泡湯,還令女帝震怒,可以想見,接下來李家將會遭受報復,付出很慘重的代價。
他現在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扭轉敗局,將皇位從那女人手里奪回來。而吳本草的兩份食譜,能幫他點石成金,秘密培養出一支全武修的新軍,給李家提升實力。
無關緊要的事,他不想耗費精力。
吳本草說道:“對李姓皇族來說,這條信息至關重要,因此它將決定你們的生死。你還在考慮什么未來,有沒有想過,眼前就有一場滅族危機?”
李千秋悚然一驚,明王更沉不住氣,搶先問道:“什么滅族危機?你說具體點!”
吳本草淡淡一笑,沒有回答,伸出手來。
主動把消息說出來,還拿什么換解藥?
李千秋皺著眉頭,從袖里掏出一個小瓶,丟給吳本草,“說吧!我聽聽是真是假,如果你在耍我,趁那個白頭發不在這里,我再把藥搶回來。”
吳本草小心收起來。
他相信,有老白做威脅,這老頭沒有膽量給他假藥。
“你剛才不是好奇,皇帝身邊的那個高手是誰么?我可以告訴你答案,他應該是武靖思。”
他其實并不確定,那人是不是武靖思,但看李千秋和明王的反應,應該早把所有高手計算在內,唯獨那人成了變數,擾亂全局。
那么,武靖思的嫌疑最大。
李千秋臉色驟變,難以置信地道:“梁王?你開什么玩笑!他人在幽州,離京城有數千里之遠,又沒法預知未來,怎么可能會出現在這里!”
他和明王都很謹慎,怕走漏風聲,事先沒有告訴任何人。他倆謀劃妥當后,直到昨天,才秘密調集人手,分配具體的任務。
所以他不相信,世上有那么多巧合,武靖思能未卜先知,在沒有任何征兆的前提下,擅離職守,千里迢迢來京城。
明王從椅子上跳起來,也覺得太荒誕,試探道:“你跟武靖思非親非故,怎么知道他在京城?依我看,你是信口胡謅,想騙解藥吧!”
吳本草面色平靜,看向李千秋,“正月初十那天,咱們在鵝城相見后,我便啟程趕往長安。在半路上,我無意中撞見了武靖思,確切地說,是他率領的十萬幽州軍。”
“什么?幽州軍?”
李千秋和明王都瞪大眼珠,表情極其精彩。
吳本草說道:“我知道你不信,覺得這太巧,但你清楚,我那個隨從的道行很高,既能感知到你們在鴻雁閣,就能感知出沿途附近的軍營。方圓五十里內,沒人能瞞過他的洞察。”
明王一臉不信,脫口而出,“嘁,你的隨從道行再高,能高過老祖么?老祖也是從鵝城回來的,為什么憑他的強大神念,就沒發現幽州軍?”
李千秋有些臉紅,尷尬地道:“那人確實比我高…”
當日,他的臉被老白抽腫,到現在還沒徹底消,吃一塹長一智,自然不敢在吳本草面前裝逼。
明王頓時被噎住。
李千秋干咳一聲,凝重地道:“你是說,十萬幽州軍來長安了?”
他相信,吳本草懂得分寸,不至于編出這么嚴重的軍情忽悠他。如果幽州軍真來長安,那么,吳本草說得沒錯,李氏皇族真的危矣。
吳本草點頭,“所以我才說,你們別想得太遠,眼前就有滅族危機。不過,好消息是,武靖思輕車簡從,急于趕來救火,他怕暴露蹤跡,沒有向朝廷報備,軍中并沒有多少糧草。”
兵貴神速,幽州軍想扮演奇兵的角色,就不能帶太多糧草輜重,拖累行軍速度。另外,武靖思怕打草驚蛇,讓皇室有所察覺,便避開沿路城鎮,始終沒得到物資補充。
他的軟肋就是糧草,無法久留長安。
李千秋眉關緊鎖,快速思考著吳本草提供的情報。
以他豐富的軍事經驗,不難判斷出,這份情報是真的。如果換成是他,也會跟武靖思一樣,輕兵急進,以最快速度奔襲長安。
只要能出其不意,一舉掃除李姓皇族,大軍便可公開行蹤,到時女帝降旨,送上無盡的資費,好好犒勞全軍,什么問題都沒有了。
他沉默片刻,抬頭看向吳本草,問道:“軍中糧草空虛,你是如何知道的?”
他試圖找出吳本草話中的破綻,驗證真偽。
吳本草坦誠道:“很簡單,我跟武靖思同行,在城南兩百里外才分開。他再三囑咐我,別泄露大軍蹤跡,但我兄弟中毒,就是因為他們的人煽風所致,那就怪不得我了…”
之前在大街上,如果不是侍衛們煽起狂風,將毒霧吹向王翔,以老白的身手,完全來得及救人。換句話說,放毒的雖是刺客,害人的卻是朝廷鷹犬。
一報還一報,朝廷害了吳本草的兄弟,他憑什么還要替朝廷保密?
政治是骯臟的,他才不在乎什么君臣大義,他只知道,自己的兄弟還躺在地上,昏迷不醒,等著他拿解藥回去。
所以,武靖思活該。
話說到這份上,李千秋徹底聽懂了,“你剛才說到把柄,意思是不是,如果日后,你把行刺的真相說出去,我就可以告訴皇帝,是你把大軍的下落說出去的,咱們休戚與共?”
吳本草點頭,“為了自己的兄弟,我破例幫你們一次。但你別以為,靠這事就能把我拉上李家的船,我才不在乎大唐姓什么。只要老白出手,無論誰坐龍椅,都難逃一死!”
明王不寒而栗。
李千秋連忙說道:“這點我懂。放心吧,就算你以后袖手旁觀,今夜肯說出這事,就是皇族的大恩人,我們感恩戴德,絕不敢擾你清凈。”
吳本草嗯了一聲,轉身朝門外走去。
剛走到門口,他忽然停步,回頭問道:“我不明白,站在這里的為何是明王殿下,而不是英王?”
按他的了解,李姓皇族的主心骨是英王李顯,被視作儲君的競爭人選。如此重要的場合,李顯為何不在?
聽到這話,明王從容一笑,拿起桌上的酒壇。
“大唐可以沒有我李睿,卻不能沒有兄長。這種謀逆的事,不該由他來辦,所有罪名由我一個人扛,就夠了!”
他言辭慷慨,打開封口,豪邁地喝起來。
他甘愿當李顯的替罪羊,在刺殺失敗之前,就已經替兄長想好退路。
明天,女帝必會雷霆震怒,下令徹查行刺案的主使,并將注意力集中在李顯身上。但無論她怎么查,也查不出任何證據,因為此事從頭到尾,李顯都沒有參與,一身清白。
李睿犧牲自己,保全了兄長。
所以,當他問李千秋,這壇酒是不是他一個人喝時,李千秋鄭重行禮。
恭送一代明王。
PS:我喜歡明王李睿!雖然他這么快就領盒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