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教授在這里呆了兩三天,既看遍了這里的山水,也領略了這里的地道農家美食,也住了幾天的“民宿”,對這里基本有了大致的了解。
然后他就帶著視頻回去了,要作下一步的準備。
設計可不是隨隨便便畫幾張圖紙,而是要全盤考慮。
過些天,將會是導師帶著學生們來主力完成了。
周恒對這個許教授也挺有好感的。
原本對投資村里辦旅游,只有著一般般的熱情,但聽了他的多方講解后,感覺還挺可以的。
尤其是連他也認為,本村的旅游特色,可以主打“美食”,也就是說,完全以他的養殖為主,這就讓他很有點心動了。
投資也未嘗不可。
因為這對他打造“周氏養殖”這個品牌,很有好處。
這可能會促進“養雞第一鎮”的名頭,早一點到來。
而此時,孫計安又給他帶來一個好消息——周恒的羊場和雞場的申請補助,已經批下來了,款項隨后也會下來。
羊場的補助是25萬,雞場現在超過一萬只了,補貼35萬。
孫計安再次游說周恒投資村里的旅游項目,而且希望這兩筆錢到了后,能減緩周恒的壓力,能有余力投資村里。
真是能做的都做了。
周恒笑著回復他:“放心吧,我同意投資的,一定會投,不會食言的。”
孫計安放下心來,多日的奔走并沒有白費。
然后,他還要去跟家家商量辦旅游的事情。這相當于要讓每戶都入股,家家參與,細節方面要商量。
尤其是現在各家都在忙著操心養殖的事情,沒有心思想其它的,他這個事情也不容易做啊。
周恒再次對他同情了一番。
不過,接下來他自己也開始忙起來了。
雞場的雞也突如其來開始銷售——他本來就打算二代雞全部孵出之后才開始的,但是客戶們自己來了。
去年在展會上品嘗過雞的味道之后,不少客戶都是念念不忘,但因為當時還沒有開始銷售,所以一直都等著。
那時候周恒就許諾過,這生意至少要過了年再說。
母雞先留著產蛋,但閹割過的線雞還是可以賣的,養到現在,每只都超過了兩斤,比公雞和母雞都要重些。
而客戶們也如約陸續前來。
從去年到現在的這段時間里,其實客戶們也都各處奔走物色,希望能找到便宜的、質量相當的土雞能代替,然而根本就找不到。
好食材的地域性太強了。比如某種菌類,如果只能在滇南見到,它就硬是在別的地方見不到,哪怕有相似的,質量也相差得非常遠。
這完全是無可替代的,不服不行。
剩下的,就是看各位到底要不要做這個生意。如果想要做這個生意,那就必須前來找周恒,別無它法。
現如今,人們的消費水平提高,也愿意為質量好的美食買單,看到了這種商機的客戶們,都沒辦法不來。
周恒的接待壓力一下子就來了,去年在展會上,結識的客戶不少。
不過,他當然不反感這種壓力了。每天接待這樣的客戶,就相當于是在收錢,何樂而不為!
客戶們有大有小,有先采購十只試運營的,也有直接采購百只的,一次性兩三百只的也有。
都是第一次合作,客戶們也要各自測試他們的市場,所以數量都不太大,但都是現金結算。
陸續幾筆生意下來,也是幾十萬收入進帳。
周恒稍閑下來時算了一下,他現在帳上的數字還是很喜人的,已經有了三千八百多萬。
就農村來說,好大一筆錢啊。
而且近段時間內,沒什么要花錢的地方——除了準備把自家的房子重建一下,但這個也花不了多少錢,總感覺很是膨脹。
以至于投資村里旅游的錢,他都想可以多花一些、建好一些了。
前些天他本來都在設想自家新房子的風格之類的,準備找人設計建筑,但剛好現在村里要集體設計新風格,他就干脆再等等,等著許教授的消息。
村里的旅游計劃,是把村里的建設一些景觀,并把村里的各項設施給提升上去,比如村道建成有特色的石子路、村道周圍美化一下之類的。
還有一點,村里每戶雖然不用重建,但在外觀上,可能會作一些統一的修改,以形成風格。
至于外觀會改成什么樣,現在暫時還沒有定好,所以周恒先等著,到時候再準備開工。
隨著日子的推移,春天的感覺越來越重,就在周恒依舊每天忙于與各方客戶交流的時候,他覺察到了一件怪事情。
山里的蝴蝶越來越多了起來。
他家承包的雞場就在山上,種滿了桔樹,地面全是野草也沒管,反正雞要在里面刨食、吃草籽、蟲子的,但這陣子滿是蝴蝶。
本來山里有樹,有野花野草,春天野花盛開,每年這時候自然會飛來蝴蝶的,這不算什么新聞。但是今年的蝴蝶,似乎格外多了一些。
不但數量多,連種類都很多,而且還呈現著上升的趨勢。
周恒先前還只覺得蜜蜂變多了,現在,蝴蝶也多了起來。
稍閑著的時候,他問父母:“以前每年我們這里,都是這么多蝴蝶嗎?”
李蕓蓮也覺得這么些蝴蝶很稀奇,笑道:“哪有這么多?三分之一都不到。”
這景象其實挺好看的,說不出的喜歡。
不過,蝴蝶、蛾子喜歡把蟲卵產在菜葉上,孵化出來的幼蟲,把菜葉被吃花后,農民難免就會打藥。幼蟲死得太多,這也導致蝴蝶的數量大幅度減少。
有些地方只能看到零星的。
但今年,這里的蝴蝶真是特別的多。大概是從別處飛來的。
這時,村里的老王來了,他是來領他家的小雞的,五千只的數量還沒足夠,孵蛋機還慢慢孵化著呢。
見周恒一家子對著蝴蝶在研究,笑道:“我們那邊也多了不少,今年真是好多啊。”
他說的是他們承包的山那邊,他家是后來才決定跟著養雞的,所以承包的山地在比較遠的地方。
現在連他們那里,蝴蝶也多了起來。
江曉萱聽到了稀奇事,拉著周恒,急切地說道:“走,我們也去看看,去拍照、去拍照、去拍照…歐耶耶…”
很興奮的樣子。
周恒也感到好奇,也想去看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他倆回去了一趟,拿好了相機,往那邊山上去。
江曉萱抱著小貓,孩子氣地說道:“一會兒讓你追蝴蝶追個夠。”
貓喜歡追蝴蝶。
來到了村后山的路口,已經見到蝴蝶多了起來。
“你們想看蝴蝶啊?老劉那里的多一些,他最早開始養雞,那里的最多。”老王也扛著今天的小雞走來了,熱情地給周恒指路。
雖然周恒是后輩,但老王家里跟著他辦養雞,等到時候交雞給他的時候,家里就會有一大筆收入。
從這點來看,周恒幾乎可以說是他們家——乃至全村的貴人。所以,不但是老王家,就是全村也沒有幾家會對周恒不客氣的。
就算他只是來山里玩一下,老王也非常客氣的跟他打了招呼,并給他指路,說老劉家那里蝴蝶最多。
周恒記得,老劉家的確是第一戶開始養雞的。那時候第一批雞蛋,只有幾百個,孵出的小雞也只有那么多,所以就先養著了。
后來又陸陸續續的幾百只、上千只的補充,到現在五千只都快補齊了。他家雞場的雞是最多的,恐怕最開始的第一批小雞,已經快要開始換粗羽毛了。
其余人家雖然稍慢,但也沒慢多少,也都至少有幾千只。
倒沒有想到,竟然是老劉家雞場那里的蝴蝶最多。
老王哈哈笑道:“那蝴蝶也精得很,知道哪里的花香,就往哪里去。”
周恒一時沒明白,好奇的問道:“王叔,這是什么道理?”
“你想啊,那些喂了小雞的地方,雞每天拉的屎,是不是都肥到山上了?那些野花野草都上到了肥,長得多快呀,花開得又香,不是吸引了蝴蝶來?”老王娓娓道來。
這讓周恒有點嘖嘖稱奇了。
村里的山上,現在全部都被養殖戶承包上了,沒有什么閑置地方,而早一批養殖小雞的地方,小雞早已出窩,開始在山上自己找蟲子吃了。
吃在山里,自然也拉在山里。
如果老王說得有道理,那這樣全村在山上養雞,豈不是還改變了村里的生態?
感覺有點夸張。
周恒笑道:“那別的地方,不是也有野花野草,怎么老劉叔那里的最多呢?”
“他家的雞最多啊。我們后來的也會趕上,到時候蝴蝶也會來的。”
“王叔,那你說這是個什么道理?”
“你還沒想通?你家這個雞好,它拉的屎都比別的雞好,那個肥力也不是一般啊,長出來的花都不一樣。我們人感覺不出來,小動物比我們聰明多了。”老王笑道。
周恒更是震驚了,還有這說法?
雖然聽起來挺有道理,但也太過匪夷所思了一些。
自家的雞好,所以拉的屎都更好一些,能更肥地頭?所以招來了蝴蝶?
請記住本書域名:。妙書屋手機版閱讀網址:.miaoshu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