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三十四章 國債三千萬貫

  “這就是國債券成品?”

  趙構伸手從曾擇捧著獻來的托盤中拿起一張紙鈔,看著那與交子迥然不同的印刷,再有那對著空氣看的分明的水印,他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不錯,不錯。”趙構連口夸贊。這項任務鑄幣局完成的真的不錯,油墨印刷,水印,還有邊角處的微雕密押,都很是不錯。

  在眼下這個時代,一張國債券上有了這三種防偽法子,那幾乎就不存在偽造的了。

  畢竟油墨在這個時代的中國,那是絕對的聞所未聞的。至于水印,這東西倒是有些普及,別看有人信誓旦旦的說什么水印是意呆利人發明的,什么一個意呆利的造紙匠,偶然把條銅絲掉進了造紙的框框里。紙造成后,發現紙上有半透明的線條,這就是紙上水印的由來。凈是胡扯。中國唐時就有水紋紙了。

  水紋紙有兩種,一種是印明花,也就是木刻水印,另一種是印暗花,也就是到今天還在廣泛使用的水印。

  在交子的印刷上,宋人就已經使用了水印法。上頭的水印非常有講究,是一種絲質的網狀水印。

  有這兩樣東西在,再配以微雕密押,那國債券幾乎就沒人能仿制的出來。

  雖然微雕這東西在中國也不是很新鮮。《刻舟記》很多人都背過吧,便是已經遺忘了,可多少會有印象留下的。在中國,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現有微型雕刻。而戰國時的璽印雖小如累黍,印文卻有朱白之分。

  可趙構手里有放大鏡啊。本來就是微雕高手,配合著放大鏡,那弄出的密押根本就不是人能仿制的。

  宗澤等人并不吭聲,直到趙構把手中的國債券放下來了,他才遞了個眼色給梁楊祖。

  國債券是鑄幣局搗騰出來的,但要發行卻必然是戶部的職責。梁楊祖為戶部的尚書,提意見也須由他來提。

  “大王,此物固然是被造出來了,可‘國債券’之名,追溯千古,聞所未聞。究竟能否發行于天下,臣實恐慌難安。”

  梁楊祖不恐慌不行啊,這關系到很多事兒呢。

  朝廷現在打著仗,對南方很多地方的稅賦自然無力顧及,偏偏戰事進展的順利,怕再有月余時間就能叫天下安定了。那時他這位戶部尚書手下便又要多出很多的地盤來,自然也就會多出很多的支出與開銷。這當中缺錢的可能十有八九!

  然他把這意思向燕王一提,燕王卻轉手拿出了這個叫人聞所未聞的國債券來,他怎么可能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這個他自己都搞不明白的‘國債券’身上呢。

  追溯千古,“國債”二字倒是有些來投。前有周赧王的債臺高筑,后有李唐借債平叛,財在于富商,錢出萬貫者,留萬貫為業,有余,官借以給軍,冀得五百萬貫。雖然沒有成事。

  但這都是國家以直接的行政手段來籌款的,而且籌款對象也是富有的商賈。再或是東漢時,順帝永和五年,中央為了籌措軍費,“詔貸王、侯國租一歲”。向分封的王侯貸款,金額相當于該地一年的地租。

  這朝廷直接印刷紙幣向普天之下的云云眾生籌款,這可是聞所未聞的。老百姓能拿出金錢糧秣來換這東西嗎?

  趙構當然知道眼下是什么時代,只靠著國民的愛國之情就叫人拿出真金白銀來購買國債,這不現實。

  但他要是把土地拿來作抵押呢?

  “荊湖荒蕪,空置良田無數。西北之黨項,東北之金虜,孤將次第而下者,其地亦廣博千里。今孤以三地之田畝做押,發行三千萬貫國債券,諸卿以為可行乎?”

  宗澤、梁楊祖等人的眼睛眨了又眨,一時間真跟不上趙構的思路,但很快他們就明白了意思來。

  梁楊祖臉上立刻就充斥著喜意。

  荊湖之地在兩漢魏晉時候是甚樣的,在本朝又是甚樣的?差距一目了然。只一個荊湖北路,恐怕就能輕易的收撿出幾千萬畝荒地。加上西北的黨項和東北的金虜,朝廷大軍掃蕩兩者后,那河套之地和遼東之地也有大量的土地在,以此為押,區區三千萬貫算甚。

  或者說,朝廷要是愿意拿出荊湖的土地來大甩賣,他短時間里也能籌集一筆足夠朝廷開支的錢財來。

  “國債以三年為期限,逾期,朝廷若無力償還之,便可以國債折換田畝。你等以為,這三地田畝該當做何定數?”

  土地大甩賣?

  趙構才不傻呢。這般的出售土地,能買幾個錢?倒不如拿三年時間來預熱預熱。

  至于田畝價格,北宋時候的田畝價格遠沒有明清時候昂貴,而且很看薄厚。那水田一畝,無分南北東西,都當有三五貫的價格。但是旱田,便是在京師郊外,也就一頃百多貫,合一畝地一貫余。

  然而趙構拿出來的這三塊地,給人感官差一些的似乎也就遼東了。那西北的河套之地可是塞上江南,而中間的荊湖之地,更是在場重臣都知道的水土豐茂之所在。

  早在千多年前的先秦時候,江漢平原就是楚國核心之地,漢末的荊襄九郡更是天下富饒之地。

  好一通爭論之后,那遼東的土地被定為一畝地半貫錢,西北的土地被定為一畝地一貫錢,最高的的荊湖的土地,被定為一畝一貫又半,這絕對是能打動無數人心的價格。

  尤其是西北的土地和荊湖的土地,那是天大的便宜。

  “梁卿放心,孤自會叫人在報上分說。”卻是會在報紙上刊登消息,公開向天下承諾,若是三年后朝廷拿不出足夠多的錢財來贖買國債,則債券的所持者,盡可持債券去往當地官府簽押土地。

  至于三年后朝廷愿意拿多少錢來贖買國債,那便是每貫國債以千錢計。

  趙宋規定的一貫是七百七十錢,現在愿意以一千錢來還,二百三十錢的利潤,僅僅百分之三十的利,這條件說真的,絕對不高。不管對誰說,都一點吸引力也沒有。

  所以,趙構的絕招是——如使國債錢購買荊湖等地之田畝,則可翻倍使用。

  “有如此誘惑,休說天下萬民會紛紛慷慨解囊,便是老夫亦想購之幾千貫,為子孫后人謀也。”宗澤摸著胡須嘆息著。

  他都不準備在三年后兌換錢財了,而是直把眼睛盯向了土地。

  作為一個窮人,宗澤也是窮人啊,別看他現在位高權重,但這般好日子也才幾天不是么?家財寥寥。

  他也不可能去做貪污受賄的勾當,那就只能跟著燕王喝口湯了。

  萬幸燕王不是那吝嗇的,不說眼下這國債券的機會,先前就已經給他提過棉花種植了。

飛翔鳥中文    五千年來誰著史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