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街六街二十巷,且介時‘庠序教諭部’新教諭抵達后將于此開設教諭學堂授課…”
唔…此教諭區域也,哪怕是不在此置業亦須在此租賃宅院罷?!
畢竟到時候若是從羊城中帶著孩子趕來此就學,那孩子得多早起來啊?!
至于名師…開玩笑啊,沒看人家說了這是“帝國庠序教諭部”的新教諭么?!
一時間這些個士紳商賈們心下琢磨開了,不斷的開始計算得失。
甚至小周管家都介紹完畢了他們居然都還不肯走,飯都不吃了直接圍著那沙盤小聲嘀咕著。
還吃個雞毛的飯啊,沒吃過飯么?!
這可是關乎到大家未來生財之道,甚至可能是十數年、數十年展的路數啊!
這一頓飯直接吃到了月上柳梢,更準確的說是聊到了月上柳梢。
然后才依依不舍的告辭離去,好在小周管家笑吟吟的告訴他們明日可以繼續來看。
但這登記的時間可不長啊,最多五日碼頭就截止了。
到時候碼頭會開始募工,交由軍械營造局營造司的大匠們培訓后開始根據規劃干活兒。
在上車之前,各家士紳們互相使了一個眼色。
不必專門約定他們也清楚,明日大家必然是要聚上一聚的…
小周管家確實沒有時間搭理他們,因為他明天一大早還有別的事情要辦。
羊城郊外蕃隅的蓮花山,乃羊城古之采石場。
始于西漢傳承至今,甚至當年南越武王尉佗之陵寢用石亦是采集于此。
是以這里歷代以來都是官方的采石場,只是到了這大明朝…
崛起的士紳豪族們開始瓜分這里的采石場,好在因為利潤不大倒是采石的人也不多。
謝玉田負責調查這些個士紳豪商們,小周管家就負責考察采石場的位置。
布政使、按察使那邊全都訂立了契約,僅僅是買地這兩項就讓粵北布政使司吃的肥飽。
小周管家現在去看的是采石場的碎石、攪拌、烘烤…等等設備的安裝情況,這些都是鑄造司打造的。
在現場這里管事兒的除了戶部的官員,還有一位隸屬皇宮內庫的中官。
畢竟這帝國礦業可是皇家內庫、戶部,和張家一并聯合入股的。
看得一切項目都在進行中、了解了一下進程,小周管家掉轉馬頭便往“季華忠義鄉”去了。
季華忠義鄉,近稱之為“佛山”。
冶煉鑄藝始于秦末西漢尉佗時期,晉代隋唐時鐵藝興盛。
至宋代甚至已為主要出埠之物產,至大明此時“佛山鐵鍋”乃是當世名品。
后嶺南三大家屈萊圃作《粵北新語》載曰:“諸爐之鐵既成,皆輸佛山之埠”。
莫要小看佛山取得的鑄造成就,景泰年間佛山祖廟北帝神像重逾五千斤,就是一次澆鑄成型。
史載宣德四年起,佛山祖廟一帶鑄鐵的私坊甚多!
其時諸爐并冶、火光沖天,堪稱天下盛景。
而最大者為宣德年遷居佛山李廣成者,廣成于里水習鑄冶后傳于子孫,世代執業。
除李氏外,還有鶴園冼氏、東頭冼氏、佛山霍氏、石頭霍氏和石灣霍氏…等家族有從事冶鐵業。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