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五十八章 津門三衛生驚懼,黑潮鐵甲國防軍

      津門衛,自永樂帝建衛所又遷都京師以來歷經變遷。

      永樂二年,津門作畿輔要地正式設衛曰津門衛。

      永樂三年,增設津門左衛并筑津門城。

      初為土城,采向為正南、正北。

      四年又設右衛,津門三衛直隸于后軍都督府,掌兵萬余人,三衛衙門均設城內。

      弘治四年刑部左侍郎上書曰:“津門之地,水6咽喉,所系甚重,請增憲政一員為兵備官”。

      帝許,命劉福任天津兵備道,自此津門由軍衛所為城向而轉。

      弘治六至七年間,劉福令將衛城以磚包砌,城高三丈五尺,周長九里余。

      并建四城門,其曰“鎮東”、“定南”、“安西”、“拱北”,城中建鼓樓。

      鼓樓下起空心方城,通東、南、西、北四大街。

      上建重檐歇山式樓閣,登樓可俯瞰全城,自此津門城初具規模。

      津門三衛亦是以大多數衛所形式設立,即:農兵。

      然而他們亦是同多數衛所有著一樣的問題,這便是衛所屯田侵占的問題。

      當大明的重心開始偏向于九邊,而倭寇又沒有從津門進攻的記錄。

      是以這里之前也不太被大明重視,直至那座莫名其妙的炮臺修筑起來后三衛指揮使都感覺不對勁兒了。

      他們倒是不敢去捻那位許寧許志道少將的虎須,都知道人家是從九邊下來的。

      別看年紀大了,上回還隨著虎頭張老國公上陣斬了幾十韃靼腦袋回來呢。

      且看著他的那些個炮兵,那些個守備炮臺軍伍的著甲、精氣神。

      明顯就不是他們能招惹的,便是他們自家的老親兵跟人家一比都差了不是一截。

      他們也曾想用武勛的身份跟人家打聽一下,到底這國朝是個啥意思啊。

      可惜的是許寧就不是那種愿意跟他們虛與委蛇的人,哈哈都懶的打一個便讓親兵給他們打了。

      本來他們也因此很忐忑,這會不會是國朝要查下來了啊?!

      這里從上到下可沒一個屁股干凈的,衛所里面的兵丁早就跑了大半了。

      屯田也多數被這些個指揮使、千戶百戶們吞噬了泰半,若是沒查則罷了。

      一旦國朝要是追查下來,他們可沒一個能跑的。

      于是本互不隸屬的三衛第一次偷摸的湊在一起,商議一番后便讓各自的親兵去找人。

      衛所里面的缺額這必須補齊啊,先把人找齊再打通國朝照磨這些路數。

      萬一要是國朝真的追查下來,好歹把人補齊了讓他們說不出話來。

      果然,未幾兵部就下了照會要使人過來核對衛所兵丁屯田。

      不怕他有動作就怕他沒聲息的三衛指揮使立馬開始招呼,頓時一溜人馬就開赴了校場。

      津門此時未曾展,以至于文華不興沒多少士紳豪族。

      但架不住這里是京畿要道,不少豪商還是在此安家了的。

      通過他們弄來了些許兵器補足,從校場上看他們自己覺著好歹像些模樣。

      反正是能把兵部的官員哄走了就好,大不了塞點兒銀子“土產”唄。

      果然,沒多久兵部來人查驗。

    大家如同以往一般嘻嘻哈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飛翔鳥中文    明朝小公爺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