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31章 儒門學派,三大先生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這次進京鋤奸,不知幾人得還?”

  易州城外不遠,韓勝和馮從吾在易水旁邊,心中同時想到了荊軻刺秦的事情。馮從吾感慨了幾句,聲音又轉為堅定,鏗鏘有力地道:

  “閹黨不滅,天下難定!”

  “惟愿掃除閹黨,還天下一個太平!”

  語氣慷慨激昂,充滿了為國鋤奸的正氣。

  聽到馮從吾這有些悲壯的話,韓勝知道他已經有了死志。雖然他不認為掃除閹黨后天下就會太平,但是一路行來,他卻知道馮從吾這樣的人,極其難以勸動。

  而且,以馮從吾如今不到大宗師境界,就敢參與圍殺天下第一大宗師的事情,可見他此次進京,已抱定必死決心——

  這種壯烈的心情,和當年刺秦的荊軻,又是何等相像!

  不忍他這樣去對付魏忠賢,韓勝想到儒門中聲望最隆的三大先生,詢問馮從吾道:

  “東林先生顧憲成,真的已經死了嗎?”

  “蕺山先生和嶁山先生兩位,這次會不會來京?”

  儒門三大先生,東林先生顧憲成最長,也是最早達到大宗師的人。雖然十五年前此人已舉辦了喪事,但是天下間又一直有傳言說他沒有死去。儒門三大先生,一直有他的名字。

  想到馮從吾這次的假死,韓勝便認為東林先生顧憲成多半沒有死去。很可能和馮從吾一樣,只是假死脫身。

  一路上的交流,馮從吾對韓勝已極為信任,對于這種機密事,也沒有隱瞞韓勝,道:

  “自從王陽明百年前成為圣賢后,天下儒門功法,大多出自心學。”

  “東林先生早年同樣是修煉心學法門,但他后來到東林講學時,又得到了龜山先生楊時的理學傳承。”

  “所以他后來轉向理學,并且力辟心學。自己則是在心法沖突之下,不得已假死脫身。”

  “如今有沒有解決這種沖突,天下人誰也不知道。這次魏忠賢的事情,不知他是否現身。”

  東林先生顧憲成的理學傳承,號稱源自龜山先生楊時。此人是北宋時期人物,是程朱理學之中“二程”嫡傳弟子。留下的“程門立雪”典故,至今仍舊是尊師向學典范。

  顧憲成能得到他的傳承,可以說是得到了程顥、程頤的直系傳承。所以他自然摒棄心學,修習理學法門。

  只是,因為奠基時用的是心學法門,顧憲成在達到平天下的境界、想要知至之時,才發現自己在格物、致知上面有所缺失,很難達到“所知無不盡”的地步。

  所以他一直力辟心學,不希望東林書院的后輩,走上他的老路。

  馮從吾和顧憲成交情頗深,對這點也是熟知。只是即便是他,這時也說不清東林先生顧憲成到底是什么樣。不知他是根基沖突而死,還是已解決這個問題。

  “蕺山先生劉宗周,是第一個參劾魏忠賢的人。”

  “這次我都來了,他必然會來京!”

  劉宗周是馮從吾的師弟,也是三大先生中年齡最小的人。此人早年和馮從吾一樣學習湛若水一脈的心學,后來和顧憲成、高攀龍相交后,開始傾向理學。直到中年罷官,領悟“天下無心外之理,無心外之學”后,才轉向陸王心學修行。

  劉宗周天資極高,對學問也是至誠,如今雖然還不到五十歲,卻已經被譽為“千秋間氣,一代完人,世曰麒麟鳳凰,學者泰山北斗”。在儒門中聲望極隆,被譽為心學一脈繼陸象山、王陽明之后,最杰出的人物。

  “嶁山先生吳道行,可能不會來京!”

  嶁山先生吳道行,是儒門圣賢朱熹弟子吳獵的后裔,家傳理學法門,一直以講學授徒為業,從未走上仕途。三大先生之中,他是最可能不理朝堂是非的人。但他同樣不可能投靠魏忠賢,為魏忠賢的事情張目。

  聽到儒門三大先生,只有蕺山先生劉宗周確定參與此事,韓勝終于明白,馮從吾為何來京:

  “儒門雖然勢大,卻到底不是百年前全盛之時。”

  “那時不但有圣賢王陽明在世,還有三個曾和他齊名的大宗師。”

  “現在的儒門看著實力龐大,其實卻已經有些空虛。以至于對付魏忠賢,都要拿宗師去頂。”

  用宗師對付大宗師,而且還可能是天下第一大宗師,任誰都知道這些宗師在戰斗中面臨的險境。然而儒門卻不得不這樣做了,代表如今的儒門,其實已經中空。

  “天地元氣衰退,正氣也會衰退。”

  “這些宗師都戰死的話,儒門的力量很難得到補充。”

  正氣沒有衰退之時,儒門都已經有許多人不敢修煉正氣。正氣衰退之后,他們就更有理由不修行了。所以馮從吾等人戰死后,儒門再誕生新的宗師。整個儒門的實力,還會繼續降低。

  “唉!儒門前些年的斗爭太激烈了,數十年前張居士殺何心隱、沈一貫殺李贄時,恐怕絕對想不到只是區區幾十年,儒門就衰弱成今天這個樣子。”

  “如果王門心學沒有走入歧途,儒門應該比今天更強盛!”

  王陽明成為圣賢后,他傳下的學問在天下間大昌。然而在他離去后,他的弟子很快就分化成七派。甚至王門心學和佛門禪宗一樣,又分為頓悟、漸悟兩派,并且和禪宗一樣,以頓悟法門為主。

  心學頓悟派中,以心齋先生王艮的泰州學派和龍溪先生王畿的浙中派最為強盛。尤其是泰州學派專注于在下層中傳播,不但影響極大,還接連出現了數位宗師。但是這一派的思想太激進,最終在各方忌憚之下,當時擔任首輔的張居正殺何心隱、沈一貫殺李贄,接連殺害了泰州學派的兩位宗師,將這一派徹底打壓下去。整個王門心學,則是在龍溪先生的帶領下漸漸轉向于禪學,淪為清談之流。

  這也是為何顧憲成在建立東林書院后,理學迅速大昌、重新成為儒門主流的緣由。

飛翔鳥中文    武道旅程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