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24章 面圣

  蕭金衍一夜未睡。

  今夜之行,無論是平先生、那道袍高手,還有若干皇帝禁衛軍,表現出來的實力,遠超乎他的想象,更何況,還有一個尚未啟動的驚神大陣。

  這讓他對皇宮有了更清醒的認識。想要救李純鐵,憑借蠻力這條路,根本不可行。

  水牢之中,李純鐵在他手心寫了一個字,“樹”。究竟想傳達什么意思?

  由于平先生就在當場,蕭金衍并沒有明問,所以這也成了一個謎題。

  天下的樹多了去。

  他又是指的什么?

  蕭金衍回憶當時的情形,“好久沒有喝酒了”,難道與酒有關?

  一個念頭從他腦海中閃過。他明白李純鐵想要透露什么了。

  樹和酒。

  登聞院中,有一棵古槐。

  據說這棵樹是建院之初,從泰山之上移過來的,已有千年歷史。

  古槐之下,有一壇酒。

  知道這件事的人并不多,蕭金衍算一個。而且,因為他曾經惦記這壇酒,去偷酒之時被李純鐵抓了個正著,差點沒把他打的半死不活。

  他曾經問過李純鐵,對方卻諱莫如深。這些年來,一直埋在古槐樹下,從未動過。

  他決定去趟登聞院,一探究竟。

  天色將亮,蕭金衍混在出門采辦果蔬的仆役之中離開北周使館,拓跋蘭若并沒有阻攔。

  昨夜闖皇宮之時,整個京城已風聲鶴唳,城內有兵馬司之人巡邏,見到可疑之人便上前盤問。

  蕭金衍注意到,長街之上,多了許多身懷武功的便衣,雖然看上去是普通百姓裝扮,但是習武之人身上散發出的氣勢,卻逃不過蕭金衍的眼睛。

  他依舊帶著莫家為的面具,路上遇到了官兵阻攔,好在他手續齊全,又住在東安門,官兵也沒有難為他。

  但他卻知道,以后在京城要小心行事了。

  登聞院在皇城以北,與皇宮隔著兩條街。從外面看去,黑色的院墻、黑色的大門、黑色的磚瓦,處處透著一股陰森之意。

  京城四大特務組織,登聞院成立時間最短,但在民間卻是最有威懾力,由于李純鐵的強勢和皇帝的信任,這些年來幾乎所有的大案、要案,都是登聞院辦理。

  登聞院直接對皇帝負責,四品以下官員,可以憑懷疑捉人,五品以下的官員,可以先斬后奏,就連御史臺那些沽名釣譽的人,寧肯罵皇帝、挨廷杖,也不敢彈劾登聞院,因為,登聞院是真敢殺人啊。

  登聞院門口無人,甚至周圍連住戶都沒有。因為這里面,常年都會傳出鬼哭狼嚎聲,周圍百姓誰也受不了,就連平時走路,都會刻意繞行。

  只有幾個守衛,站在門口,如雕像一般紋絲不動。門口兩只石頭雕刻的狴犴,張牙舞爪,目露兇光,有些無端闖入的小孩路過,看到狴犴,都會嚇得哇哇大哭。

  蕭金衍釋放弦力,將登聞院中的情形映入識海。他幼時經常跟李純鐵來這里,所以對這個院子并不陌生。

  登聞院共有六處,各司其職,除了五處負責調查書劍山之事另有處所,其余五處都在這里辦公。

  蕭金衍探完路,躲在遠處,等待夜間到來。白天人多眼雜,稍有不慎,暴露身份,以后在京城就不方便了。

  他取出包裹,換了一副沒用過的面具。戴上去之后,顯得年輕了許多。

  一輛黑色馬車,緩緩停在了登聞院門口。有兩名守衛從內院出來,搬了馬凳,放在馬車前。

  簾子打開,車上下來一個中年人。

  中等身材,四五十歲,國字臉,面有微須,目光矍鑠。

  正是溫哥華。

  當初在江南,他去調查黑龍壓身之事,最后“死”在蘇州,引起了一場官場大亂,也正是那件事后,宇文天祿在朝廷之中遭到了陛下的猜忌。

  如今宇文天祿倒臺,李純鐵入獄,整個登聞院都落入他的手中,小紅魚說過,溫哥華一開始就是陛下安排在李純鐵身邊的眼睛,從來就不是李純鐵的人。

  他有些奇怪,以李純鐵的精明,又怎會看不出這一點,難道是他隱藏的太深?

  這已不重要了。

  他出賣了李純鐵,那就必須死。蕭金衍雖不是嗜殺之人,但是有人動了他親近之人,他也毫不客氣。至于道德、君臣子綱,他才不在乎。

  不過,并不是今日。

  他還有更重要的事要調查,不想打草驚蛇。

  就在溫哥華即將走入登聞院大門之時,忽然有人喝道,“奸賊受死!”

  一個人影從不遠處閃過,一劍向溫哥華背后刺去。

  有人偷襲!

  劍式極為凌厲,頃刻間來到了溫哥華身后,就在刺客長劍即將插入他后胸之時,溫哥華身邊的一個護衛背負雙锏出手了。

  刺客的劍快,那人雙锏更快。

  雨打白沙地,锏打亂劈柴。

  當啷。

  锏劍相交,發出刺耳的金戈聲。刺客一擊不中,便要離去,用锏之人怎肯退讓,雙锏如風,繞到他身前,將他困了下來。

  兩人年級相若,武功相仿,兵刃雖不同,但招式卻有相近之意。

  蕭金衍已認出,正是登聞院四大護衛之二,傳劍、傳銷(簫),書、劍、琴、簫四人,本是李純鐵一手訓練,此刻卻斗在一起,不必說,自是因為李純鐵與溫哥華之爭。

  昨夜皇宮中,傳書曾以鐵箭助自己逃脫,今日又遇到傳劍刺殺溫哥華,這四大護衛,也終于反目成仇。

  傳劍一擊不成,陷入鏖戰之中。

  想要逃離,已是插翅難飛。登聞院四處各路高手,早已傾巢而出,將他困在長街之上。

  當啷!

  傳劍的劍被擊落在地上。眾人將他困在中央,兵刃夾在了他脖子之上。

  溫哥華望著他,道,“傳劍,你可知罪?”

  傳劍一臉倔強,不屑道,“賣主求榮,戕殺同僚,姓溫的,你又可知罪?”

  溫哥華臉色陰沉,“李純鐵背叛皇上,密謀造反,我擒他是奉旨行事,何罪之有?”

  “呸!”

  一口痰落在溫哥華身上,眾人紛紛怒斥。

  溫哥華道,“四大護衛之中,我最看好你,江南一行,也帶你前去歷練,想不到到頭來,你卻執迷不悟,太讓我失望了。”

  傳劍道,“若知道你狼子野心,當初在蘇州,就讓人一劍把你殺了,也不會有今日之惡果了。”

  “我說過,我是為陛下辦事。”

  “為陛下辦事?哈哈!”傳劍一臉猙獰,“你是因為做得那些齷齪事被李院長發現,才會故意栽贓,又借調查黑龍之事,陷害宇文大都督。奉旨行事,哈哈,難道乾安宮的事,也是陛下的旨意?“

  溫哥華暴怒,“住口!”

  溫哥華一巴掌拍在了傳劍臉上,他雖然武功不高,但這一巴掌力量極大,打碎了他兩顆牙齒,頓時鮮血直流,順著嘴角流到衣襟之上。

  傳劍還要開口,傳簫上前封住了他穴道。

  溫哥華臉色鐵青,“將他弄到后院,錘刑。“

  傳劍被人制住,押入了登聞院。

  蕭金衍心中滿是疑竇,這傳劍必是知道了些什么,但卻沒有機會聽到,待眾人進去后,蕭金衍施展輕功,翻入登聞院內。

  一花一草,依舊是當年的樣子。

  只是登聞院的主人卻變了。

  他小心翼翼,來到后院,傳來一陣惡臭味道,蕭金衍望去,只見后院之中,有數十竹竿立著,上面掛滿了人頭,有些才死去不久,有些早已風干,甚是恐怖。

  蕭金衍認出,有不少人曾是登聞院各處的同僚,有些人當年是一起喝過酒的兄弟。

  此刻卻已身首異處,掛在了竹竿之上。

  可以想象,溫哥華接手登聞院后,用了何等手段才掌控住這個黑暗機器。

  他也沒有料到,向來溫文儒雅的溫哥華,竟能使出這等血腥手段。

  難怪,登聞院中的這些人,都面無表情。與當年李純鐵掌權之時,不可同日而語。

  后院之中,有個石坑。

  坑口有三尺大小,深約丈余,以前曾是一口水井,但此刻井已不在。

  坑上方,有兩個絞架,通過齒輪,將一塊三尺粗細,一丈多高的石頭吊在半空之中,就如一個石臼。

  這是一個殺人機器。

  蕭金衍明白了錘刑的意思,心中無名火起,竟能想出這等殺人手段。

  傳劍被押到了這里。

  他下巴脫臼,口中鮮血直流,想要開口大罵,卻支吾無法出聲。

  傳簫招了招手,眾人將傳劍推入石坑之中。只要一聲令下,上面的巨石就會落下,將傳劍砸成肉泥。

  傳簫面無表情,“識時務者為俊杰,當初我勸你,你卻執意不聽,落得今日下場,別怪當兄弟的無情。”

  傳劍露出死絕之意。

  面對死亡,他反而從容了許多,他雙唇緊閉,雙目緊緊盯著傳簫,沒有斥責,沒有憤怒,只有憐憫。

  傳簫似乎受不了這種目光,他揮手道,“行刑!”

  一名屬下撥下機關,巨石從傳劍頭落了下來。

  皇宮,太極殿。

  今日早朝時間較往日更長了一些,除了討論朝政之外,魯國公對北周與大明和談之事做了稟報,這件事進展并不順利,朱立業下旨要在十月初十大壽之前,與北周達成和談。朝中之人,也議論紛紛。

  有人主張退兵。

  神仙溝距邊境太遠,雖是要塞,但地勢低洼,與鳳凰嶺隔著一塊戈壁,對北周來說易守難攻,但對大明來說,卻并不友好。如今北周兵敗,元氣大傷,一旦修正過來,必還會引發戰事,大明雖然國力強盛,但連年戰事,國庫已吃緊,而維持和駐守部隊,耗費太大,既然如此,倒不如歸還,順便索一些賠款。

  有人主張駐軍。

  天子之威,萬邦來朝。自古以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要成就天子一世之名,莫過于開疆拓土,既然是將士們用血換回來的,斷然沒有退兵的道理。

  兩派之人議論紛紛,并沒有個結果。

  朱立業一言未發,聽著眾臣激辯,心中卻有了決斷,但他卻不會開口,這些年來,他已經習慣讓群臣開口,然后自己來當裁判。

  “魯國公,你怎么看?”

  群臣頓時住口,望向魯國公。這件事,本來就是魯國公在牽頭談判,皇帝把問題拋給他,他們也省心。

  魯國公是揣摩陛下旨意的高手,他知道陛下想要退兵,索要賠款,但是勝而退兵,不是天子所能說的。如果天子想戰,就不會趁機用“壽宴”的理由把薛懷調回京城了。

  若在平時,他肯定會直接回稟,而勝利的功勞是陛下的,退兵的決策是魯國公的,將來有問題,那也是魯國公的問題,陛下是不會錯的。

  明明白白,喜提黑鍋一口。

  但今日不同,因為太極殿外,還有個人等著面圣,他從群臣中走出,奏道,“啟奏萬歲,打仗之事,下官并不在行,所以不敢妄議。”

  朱立業豈聽不出他的意思,“那依愛卿看,誰又能議?”

  魯國公道,“按理說,城池是是薛元帥攻下的,由他來決議最為合適,但是,薛國公身體抱恙,未能出朝。不過,還有個人,與楚、周交戰,對兩國最為熟悉,不妨聽下他的意見。”

  “誰?”

  “隱陽王趙攔江。”

  朱立業道,“宣趙攔江進殿!”

  太監傳令下去,不多時,趙攔江身穿緋色蟒袍,腰佩金刀,大步來到太極殿中。

  滿朝文武目光都注視在這個年輕的王爺身上。金刀入殿,整個大明朝,只有定北王薛懷和他才享有的殊榮,可見這個剛崛起的將領,如何得陛下的恩寵,忍不住議論紛紛。

  趙攔江入京,定北王牽馬之事,早已傳遍了京城。這些日子來,安國公舊府的前往拜見的車馬又多了起來,就連街口擺攤賣涼皮的商販,也都看出又有一位當朝權貴住了進來。只是,朝廷文武拜謁趙攔江,門口拜帖堆積成山,趙攔江卻閉門不見,不是在府中練刀,就是陪老婆、逗兒子,始終未踏出府門一步。所以當趙攔江出現之時,許多人是第一次見到。

  趙攔江,身材魁梧,濃眉大臉,走路龍行虎步,有幾位老臣看到他時,忍不住臉色大變,紛紛低下頭,又忍不住互相對視,臉上露出驚恐的神色。

  “臣趙攔江參見陛下!”

  趙攔江第一次面圣,日出之前已在禮部演禮,對于此并不陌生,他跪倒在地,三拜九叩,行臣子之禮。

  朱立業道,“趙愛卿平身。”

  “謝陛下。”

  朱立業道,“去年你在隱陽立下大功,朕心大慰,然而邊境吃緊,一直沒調你回京,你不會怪罪朕吧?”

  趙攔江道,“臣不敢。”

  朱立業道,“抬起頭來!”

  “臣怕沖撞龍顏。”

  這些話,說得很沒意思,但是沒辦法,禮部官吏如此教的,趙攔江心中雖然不爽,卻沒有絲毫感情流露,心中卻想,以后沒事兒別來京城。

  “朕恕你無罪!”

  趙攔江這才抬起頭,與大明天子對視。

飛翔鳥中文    大俠蕭金衍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