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四千零七十四章 夢想與現實的差距

四千零七十四章夢想與現實的差距_軍工科技__筆尖中文正文四千零七十四章夢想與現實的差距正文四千零七十四章夢想與現實的差距修改版  說到這里,領導掃視一眼在座眾人,然后繼續講道:“同志們,未來的海軍之路,是一條充滿挑戰的創新之路,也是一條肩負使命的責任之路。

  讓我們以今天的討論為起點,在技術創新的浪潮中勇立潮頭,在裝備發展的征程中砥礪前行。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海軍必將以更加雄偉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深藍!”

  首座領導的話語如同一記重錘,敲開了眾人心中對于未來海軍的憧憬與想象,會議室里彌漫著一股熾熱而振奮的氣息。

  原本還帶著零星討論聲的空間,在領導話音落下的剎那徹底安靜,卻又仿佛有千言萬語在無聲中涌動。

  眾人的目光齊刷刷聚焦在屏幕上空天母艦的投影上,那緩緩旋轉的艦體,此刻在每個人眼中都不再僅僅是冰冷的金屬與復雜的科技堆砌,而是承載著海軍未來、人類文明拓展的希望之舟。

  有人不自覺地挺直腰板,胸膛微微起伏,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仿佛已經置身于浩瀚宇宙中那艘雄偉的艦船上。

  有人眼神熾熱,閃爍著躍躍欲試的光芒,心中已然開始勾勒著參與建設、駕駛空天母艦的壯闊圖景。

  還有人輕輕點頭,臉上露出欣慰與期待交織的神情,為海軍即將迎來的巨大變革而激動不已。

  就在眾人聯想的時候,吳浩的一句話將眾人重新拉回現實。

  “當然了,這只是我們針對于未來海軍裝備的和海軍發展方向的暢想,短期內想要實現還是有些不太現實的。”

  會議室里的熾熱氛圍因吳浩的這句話泛起漣漪,卻并未消散,反而化作更務實的思索。

  有人輕輕吐出一口氣,指尖在桌面上敲出節奏,似在衡量理想與現實的距離。

  有人翻開筆記本,在“空天母艦”字樣旁標注“階段性目標”,字跡比先前更用力。

  而在后排的年輕專家們,則有些忍不住開始交頭接耳,討論聲中“技術瓶頸”“成本控制”“分階段驗證”等詞匯此起彼伏,如同一群工匠在審視藍圖時開始計算每一塊磚石的重量。

  首座領導的目光從吳浩臉上移向窗外的天空,嘴角卻泛起一絲笑意。他太熟悉這種從憧憬到務實的轉變,就像當年他們暢想航母的時候,會議室里也曾有過類似的“冷水”。

  陳司長推了推眼鏡,然后沖著眾人說道:“所以我們更需要‘螺旋式推進’,先實現那些技術難度比較低的,再逐步拓展至難度高的。

  就像當年從‘黃水海軍’到‘藍水海軍’,總得一步步來。”

  一位海軍領導看著吳浩說道:“小伙子,敢想是好事,但路要一步一步走。

  當年我們論證航母時,也被說‘不現實’,現在不也挺過來了?”

  他的語氣里帶著過來人對理想主義的呵護,又有對務實精神的強調說道:“這樣吧,先把跨軍種訓練模塊做個可行性報告,咱們先在模擬系統里‘飛’起來。”

  程海峰將相變材料樣本重新擺回展示臺,金屬光澤在燈光下折射出冷靜的質感說道:“其實‘不現實’往往是突破的起點。

  萊特兄弟試飛前,誰覺得飛機現實?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不現實’拆解成一個個‘可驗證’的小目標,然后努力將這些小目標一個個實現。

  等到這些小目標都實現了,那么我們距離這個大目標就不遠了。”

  首座領導看著重新投入討論的眾人,忽然想起一句老話,沖著眾人說道:“老話說造船的人,既要能仰望星空畫藍圖,也要能彎下腰來敲鉚釘。”

  他看著會議室內在座的眾人說道:“同志們,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而行動,就是架在河上的橋梁。

  今天的每一張圖紙、每一行代碼、每一次爭論,都是在為這座橋添磚加瓦。”

  聽到領導的話,在座的不管是專家還是海軍方面的領導和軍官們都不由的點了點頭,心中重新升起希望來。

  這個時候,陳司長盯著吳浩看了一會兒,然后突然問道:“小吳啊,咱們閑聊一下,你說要建造這樣一艘空天母艦,從現實來說,我們要面臨那些困難,遭遇那些問題?”

  陳司長的問題如同一粒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原本重新聚焦于技術細節的會議室再次泛起漣漪。

  所有人的目光齊刷刷轉向吳浩,仿佛在等待一位領航員解讀未知海域的海圖。

  吳浩的手指在觸控屏邊緣輕輕敲擊,屏幕上的空天母艦投影隨之變換角度,艦體下方的核反應堆模型閃爍著幽藍光芒,如同深海中緩緩轉動的鯨魚眼球。

  “要想建造這樣一艘空天母艦,難度非常高,而且涉及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首先是經濟成本。”

  吳浩調出一組天文數字,會議室里響起輕微的吸氣聲,說道“僅以當前技術測算,一艘中型空天母艦的建造費用將超過數千億甚至上萬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后續的維護、升級和人員培訓成本。”

  他滑動屏幕,對比了航母與空天母艦的單位噸位造價,“相當于把幾十艘甚至上百艘艘航母的預算濃縮到一艘星艦上,這對任何國家的財政都是嚴峻挑戰。”

  海軍領導擰緊眉頭:“當年航母也是‘吞金獸’,但我們咬咬牙還是上了。難道這空天母艦還造不起嗎?”

  “所以需要技術突破降低成本。”

  吳浩調出一份新材料研發進度表,說道:“我們正在試驗的‘太空3D打印’技術,能利用月球土壤直接制造結構部件,將建造成本降低60以上。

  還有核反應堆小型化,太空化項目,如果能在2030年前實現商用,能源成本將降至傳統化學燃料的1/1000。”

  他的語氣中帶著工程師特有的樂觀,仿佛那些仍在實驗室中的技術已是囊中之物。

  陳司長推了推眼鏡說道:“經濟問題背后是社會共識。

  當年阿波羅計劃能成功,離不開冷戰背景下的全民支持。現在和平時期,如何說服公眾為‘太空戰艦’買單?”

  “這需要重新定義‘太空安全’的概念。”

  吳浩調出近地小行星監測數據,說道:“據NASA統計,直徑1公里以上的近地小行星有981顆,其中195顆存在潛在撞擊風險。

  空天母艦的防御系統不僅能攔截太空武器,更能保護地球免受小行星威脅,這是全人類的‘太空保險’。”

  他的聲音里帶著布道者的熱忱,“就像當年的燈塔不再只為船只導航,更成為海岸的象征,空天母艦將成為人類文明的‘宇宙燈塔’。”badaoge/book/31838/52966589.html

  請:m.badaoge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軍工科技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