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繁華 第100章 不禁樂了
崇明島雖然絕大部分屬于上海,卻離上海市區很遠,過去一趟,要轉好幾次的公交車,還要搭乘輪渡過長江,非常的不太方便。為充分利用和節省時間,王一元決定趁雙休日兩天,去一趟崇明。
星期六一大早,王一元從吳涇出發,先坐公交到上海體育場,然后轉旅游集散中心的旅游五號線,將近一個半小時,到達寶楊路碼頭,再轉乘輪渡,晃晃悠悠,抵達崇明的堡鎮,最后再轉當地的公交車去綠華鎮。
崇明三島位于長江入海口,四周處于水體包圍之中,這種“海島效應”小氣候,使崇明柑橘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得到迅速發展,并創造出了柑橘在北緣地區生產栽培的奇跡。
崇明柑橘的主要產區就分布在綠華、長興島和橫沙島等鄉鎮。特別是其中的綠華鎮,已建成為國家級“柑橘生產標準化示范區“,也是上海市著名的“柑橘之鄉”。
王一元到達綠華鎮上,已是差不多下午兩點半鐘。車上因為有空調,雖然氣溫高,但感覺還好受一些。只是這剛一下車,一股酷暑的熱浪立馬撲面而來,王一元下意識的張開手臂來一邊遮擋太陽,一邊不停的扇風。
一直到這會兒,王一元真真切切的感覺到自己有些餓了。早上買的水早已喝完,不要說中午飯,王一元連早飯也只是在集散中心的商店里,匆匆忙忙買著吃了一個素菜包子。
他四處張望,看到車站大門口不遠處有賣崇明糕的攤位。他大步走過去,向攤主切了一小塊糕點,又要了一瓶礦泉水。于是他蹲在了攤位的涼棚底下,狼吞虎咽的開始吃起來。
王一元來之前和這里的一家園藝場的黃總打過電話,對方會來人接自己。只是才蹲下來一會兒的功夫,王一元就汗水涔涔,一滴一滴的直往下掉,肩上背著的公文包,好像也成了一種沉甸甸的負擔。
崇明糕是崇明地方特產,糯米做的米糕內配有棗,白糖等,清香松口,糯而不粘,是崇明當地的特色風味小吃。王一元吃過后,覺得還沒吃飽,于是又向攤主要了一小塊。吃完糕點后,咕咚咕咚,一大半瓶的水,他幾口之間就倒灌進了焦渴的口中。
吃飽喝足,王一元來了精神,仿佛覺得太陽也沒有那么的曬了。他正了正背包的肩帶,又要了一根綠豆棒冰,邊吃邊和攤主有一句沒一句的聊天。
綠華前潮園藝場的黃總親自開著桑塔納到鎮上來接王一元。黃總五十多快六十歲,高高壯壯,穿著也是農村常見的模樣,不太修邊幅,褲腿還向上挽了起來,但是看得出來,他明顯的精神頭很好,說話聲音也很粗大。
上車后,黃總說道,小王,這么大熱的天氣,你們跑業務也是真心不容易的。
咳,還是車里涼爽的。王一元遞給老黃一只棒冰,笑著說道,我們也是沒辦法啊。誰叫我們這些做業務的,不出來跑就沒得飯吃,都只是勞碌的命啊。
飯吃過了嗎?黃總問王一元。王一元點點頭,說道,吃過了。你們的崇明糕還是很好吃的,比在市區買的味道要好多了。
到了目的地,黃總卻是一直把車開進了園藝場的桔林里邊。他向王一元解釋,說,小王,我們先參觀桔園。你稍等一會兒,等會兒還有我的幾個老伙計,其他的幾個園藝場的小老板,都會過來的。
兩人下了車,黃總一邊不停介紹,一邊帶著王一元朝桔林里參觀。
黃總介紹說,這個前潮園藝場有將近四百畝的桔園。而全綠華鎮,這樣的桔園大大小小加起來將近有二萬五千畝左右,一年的總產量要超過七萬多噸。
王一元放眼望去,只見在一片開闊的田野中間,是一大片一大片郁郁蔥蔥,一眼望不到邊的桔林,桔樹上掛滿了青黃之色的累累桔子。不時地,偶爾還能看見有幾個工人正在澆水,施肥。
黃總說道,桔子樹喜溫暖,土壤要保持濕潤,要有一定濕度的環境,所以夏季到早秋天氣炎熱時,要適量澆水。還有,在桔子生長季節,每三十天左右施一次腐熟有機液肥,要大肥大水,保持土壤的濕潤。這都是桔子樹管理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王一元很喜歡桔子,他隨手摘下一個青色的桔子,看上去大小已經基本成型。他使勁的把桔子皮一塊塊的剝落下來,里面的果絡粗大,再看果瓤,硬生生地,很緊實,顯然是還沒有成熟,放進嘴里一咬,味道很清很酸。
正說著話,黃總手機響了。他接完電話,對王一元說道,小王,我們上辦公室,老伙計們都來了,這樣一來,你也省得四處跑業務的了。
說是辦公室,其實也就是黃總的家,在桔園的邊角上的一棟兩層的小房,只是下面的四間房中有一間改成了辦公室而已。另外,在房屋的右手邊,還搭建了一個很大的鐵皮房,那里是采摘桔子時候用得著的,進行桔子挑選和初加工的地方。
有六七個年紀大的人正站在房子外面。王一元連忙小跑著過去,一一和他們打招呼。這些老板王一元都在上次的會議上見過,面熟,大家說活也就隨意一些。
老太太也在大門口等著。王一元連忙和她打招呼。老太太咕嘟咕嘟的說了一陣,只是王一元基本也沒有聽明白老婆婆她到底說了些什么。
老黃在一旁高聲的說道,老太婆,你去弄幾只小菜,搞一點老白酒,今晚上我們幾個一起吃飯。他說完后,又低聲對王一元說道,老太太耳朵有些背,又不會說普通話,你別介意。
老黃的辦公室里倒是弄得還像模像樣,墻面粉刷的雪白白的,當中一張老板桌,正對辦公桌的墻上,掛了一幅很大的桔樹油畫,靠里的墻角上還設置了一組皮沙發和茶幾,茶幾上有全套的紫砂泡茶的裝備。
王一元開玩笑的說道,黃總,你這辦公室,一看就足足是大老板的派頭,有腔調的。
黃總呵呵一笑,說道,我們這是鄉下,和你們城里不好比的。這些辦公用的桌椅,也就是擺著在這里,充充門面,平時我們基本都在桔園里面要干農活的。
王一元笑著說道,你們的小孩呢,不和你們住在一起?
他們年輕人,早就跑了。一群人理年紀比較大的老陸,不緊不慢的說道,現在的年輕人,還有誰能受得了這份干農活的苦,都跑到縣城里,或者是上海去了。在那邊,又有面子,干活輕松,錢掙得還多的。
一邊喝茶一邊聊天,不一會兒就說到了桔子的包裝盒上。
老黃告訴王一元,因為冬季凍害,還有土壤偏堿性、地下水位較高等因素,崇明的柑桔絕大多數是“宮川”品種,原產日本靜岡縣,在中國已經栽種了四十多年。因受制于品種、口感等因素,這種柑桔的批發和零售價一直較低,在崇明每斤批發價一般在四五毛到一元錢元之間,其實桔農的收益并不高。
可不是嗎,我的果園里栽種桔樹超過二百畝,種了好幾年,收入都是只能保本。老陸說道,要是碰上一個嚴寒的冬季,可就連本都要倒貼進去的。
衛前園藝場的老施說道,就在前幾天,一個合作了好多年的,搞桔子收購的販子找到我們,他拿出來一個包裝盒,問我們有沒有那種類似的包裝。我當時就問他,怎么,往年不都是大車來,大車走的嗎?
你們猜猜這個販子說的什么?他說老伯,不瞞你說,現在桔子的行情,批發幾毛錢一斤,我們賣出去也就是一塊多錢。時間上市得早一點,撐死二塊五毛也就是最高價了,沒有多少賺頭的。
老施喝了一口茶水,這個販子說,俗話說,人靠衣裝,這個桔子也一樣。一有了像這個盒子一樣的包裝,就和我們人自己一樣,就顯得精神和金貴了。如果在桔子挑選方面再花點功夫,就成了禮盒,不但送禮有了面子,價格也能做的上去的。
黃總也說道,就是這個理。這么多年我們賣桔子下來,以前也不是沒有想過這個用好的包裝,去賺更多的錢,只是我么們一家家的,很分散,每家要的盒子數量也不是很多,一向印刷廠打聽,包裝的盒子價錢可不便宜,想想我們桔子才賣多少錢一斤?所以后來就慢慢放棄這個想法了。
老施說道,現在時代發展了,和過去的消費方式和習慣,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包裝確實也是很重要的。哦,等等,我還把那個販子的包裝盒帶過來了,我去車上取,小王,還有我們大家,都可以參考一下。
不一會兒,老施就出去拿了包裝盒進來。王一元一看,不禁樂了,原來老施手里拿著的紙箱,竟然就是自己工廠生產的馬陸葡萄五斤裝的那種包裝盒。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