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80章 西卡的巔峰之路

  自從《赤伶》出來后,西卡最近一直在學戲曲。

  三三說等什么時候學有所成,就給她量身打造一部電影。

  才學一個多月,還不行。

  為一部戲,演員健身幾個月,或是體驗幾個月角色生活是常有的事。

  當然,流量小生除外。

  那些人只是在收割一波韭菜、快錢。

  沒過幾年,他們就會石沉大海。

  當粉絲沖著流量明星的臉蛋去的時候,就注定了他們的結局。

  因為有顏值的人很多,長江后浪推前浪。

  而演技、唱功等靠時間和努力積累的東西,比顏值要難找到太多。

  西卡沒進行過這種特訓,有時也不免抱怨,姐妹們則說要不換上我唄,她就不敢抱怨了。

  漫威宇宙在如火如荼推進中,但不妨礙王子安干點別的事。

  因為現在有錢有人,很多事他都可以不用過問,就有人給弄好。

  不像當初第一部的時候,沒錢沒人,捉襟見肘,寸步難行。

  這部為西卡打造的電影,有王子安參演,也有新垣結衣加盟。

  但真正的主角是西卡,王子安和新垣結衣甘當綠葉。

  讓西卡學唱戲,劇情當然跟戲曲有關。

  一開始王子安打算反串,西卡也是。

  但想了想,他反串,主角就是他了。

  于是便決定還是正常來。

  所謂戲曲反串,即男女錯位的角色分工:男扮女裝或女扮男裝,是戲曲表演藝術的常見現象。

  戲曲的起源大致可以追溯到原始的祭祀儀式,其中孕育了戲曲表演的雛形,也出現了萌芽階段的角色分工:在男曰現,在女曰巫。

  現與巫在這種祭祀性的歌舞表演中分別擔任了不同的職責,有云:“歌舞之事,合男女為之,其風甚古。”

  隨著原始社會的瓦解,私有制登上歷史舞臺,原本以娛神為目的的祭祀歌舞蛻變成娛人而作的歌舞,帝王貴胃也可以享受歌舞之奉。

  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

  后來,原本神圣的祭祀歌舞式微,原本身份尊貴的現巫也無可奈何地淪為卑賤的倡優之徒。

  以前,由于女性地位很低,封建禮教對女性禁錮地特別厲害,除個別時代,女性拋頭露面出現在公共表演場所常常是不合倫常禮法的存在,于是女性漸漸絕跡于表演舞臺。

  因此男旦的產生合乎歷史潮流,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盡管他們服務的對象己不是神圣的神抵,而是世俗的帝王貴胃,但是他們取得了大眾認可的職業身份并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名稱:“優”或稱“徘優”、“倡優”。

  由于優都是由男性充任的,在需要模仿女性角色時也自然而然地由男性擔當,這便成為后世戲曲舞臺上“反串”演出的起源。

  直到近代,新思想抬頭,社會風氣開始轉變,話劇舞臺上的女角旦逐漸由女性主導,反串時代徹底成為過去。

  這也是為什么王子安把主角位置讓給西卡的原因。

  新垣結衣她們倒挺樂意看王子安反串來著,護士裝的三三讓她們念念不忘。

  不過反串時代徹底成為過去的同時,唱戲也近乎滅絕。

  只有春晚和一些小舞臺給戲曲留一點空間茍延殘喘。

  王子安覺得,等那幫受過戲曲熏陶的老人們過世,戲曲也許就會湮滅在歷史中,無人問津。

  小時候,村里請戲班唱大戲,四天八場戲在奶奶廟前搭了個臨時戲臺,放眼望去全是上了歲數的老年人,年輕人可以說幾乎沒有。

  從那時候起,曾經家家戶戶都在聽聽戲的年代,就縮微成了小眾中的小眾文化,受眾也只是停留在了老年人人群。

  以含蓄內斂為表現手法的戲曲沒落是當下的生活、經濟、文化、環境的必然結果。

  首先,是整個傳統文化的整體斷層。

  戲曲是國內文化綜合于舞臺的集中體現,傳統文化的缺失使年輕人無法理解感受戲曲舞臺的美學精神,造成觀演之間的文化隔閡。

  對于習慣快節奏生活和快餐文化的年輕人來說,不夠刺激不夠瘋狂,肯定沒有搖滾街舞的吸引力大。

  老人之所以喜歡聽戲曲,與其成長的環境、個人愛好分不開。

  大多數喜歡聽戲劇的老人,至少年紀在六十歲以上。

  處于這個年齡層里的人,當時娛樂項目匱乏,除了戲劇,似乎也沒有太多其他娛樂項目。

  人是一個習慣動物,就像現在的年輕人喜愛電影,電視劇一樣,習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它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人。

  就像每次外食都愛點自己喜歡吃的菜,小時候看的電視劇現在也會去看,習慣之后就很難改變習慣。

  年青人從小缺乏戲曲這個環境,并且現在的年輕一代可以選擇的精神活動非常豐富,即使接觸到戲曲,也不會停留太久馬上會被新鮮的其他信息轉移注意力。

  其次,城市化進程使得戲曲接近群眾的機會減少,城市之中看戲往往必須買票進入劇院,不似鄉村逢年過節,慶壽發喪總有草臺露天演出。

  年輕觀眾從小沒有受到戲曲浸然與熏陶,更談不上愛了。

  再次,從眾心理。

  就目前來說這是一個復雜文化價值觀主導下的世界,戲曲和它所代表的傳統人文精神和審美,在很多年輕人看來是落伍的,是與潮流格格不入。

  這樣的思想經過代際傳承更加深入人心,青少年往往容易因害怕被孤立或失群而掩飾愛好,久之離戲曲愈遠。

  最后,是戲曲本身的問題。

  道德宣講化的內容與緩慢的節奏,薄弱的戲劇性,不適應當下大部分青年觀眾的欣賞習慣。

  戲曲文化已經落后時代太多,盡管現在戲曲正在呈現復蘇的形勢,但是這只針對于一小部分戲曲,絕大多數的地方戲,都呈現著衰退的跡象。

  王子安拍這部電影,是受到了網上一些國粹將死的言論的影響。

  他想告訴對戲曲不太感興趣的年輕人們,還是應該多聽聽戲曲,這是一種非常美的藝術,寶貴的傳統文化,薈萃著藝術的精華,不像他們想像的那樣沉悶冗長,里面有低回婉轉,也有慷慨激昂。

飛翔鳥中文    大魔王又出手了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