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七十六章 論煌三疏

  “先生,有何良策除蝗?”

  趙嘉將鄭國引進內屋,略顯擔憂的問道。

  在趙嘉印象中,鄭國只是一個擅長修建水利之人,可從來沒聽說過彼會滅蝗。

  鄭國從懷中掏出三張文書,將其鄭重遞給趙嘉。

  “還請君上過目!”

  趙嘉接過文書,發現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小字,篇幅居然不小。

  “且待我觀看。”

  趙嘉心中熱切,坐下來開始翻看內容,內心從開始的好奇、急切,變成了震驚、嘆服。

  第一疏上面就寫到:國家不務畜積,不備兇饑,此人事之失也。

  兇饑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

  地有髙卑,雨澤有偏,被水旱為災,尚多幸免之處,惟旱極而蝗,數千里間草木皆盡,或牛馬幡幟皆盡,其害尤慘過于水旱者也。

  雖然水旱二災有重有輕,欲求恒稔,雖唐堯之世,猶不可得此,殆由天之所設。

  惟蝗不然,先事修備,既事修救,人力茍盡固可殄滅之無遺育。此其與水旱異者也。

  水而得一丘一垤,旱而得一井一池,即單寒孤子聊足自救。

  惟蝗又不然,必藉國家之功令,必須羣邑之協心,必賴千萬人之同力一身一家,無戮力自免之理,此又與水旱異者也。

  總而論之,蝗災甚重,除之則易,必合眾力共除之。

  僅僅第一疏,就展露出了鄭國卓越的見識。

  相比起這個時代迷信的古人,紛紛將蝗災也當作天災,認為天災不可抵擋,唯有祭祀上蒼方能消解災難,鄭國反而非常篤定的將其定為人禍。

  何也?

  水旱災害乃天災,人們沒有辦法改變,可是蝗蟲卻可以捕殺,只要捕殺殆盡,就不會影響收成。

  反之,若坐視蝗蟲將田苗啃食殆盡而不敢捕殺,這不是人禍又是什么?

  不僅如此,鄭國還指出了蝗災爆發的根本原因——旱極而煌,更是大膽的指出,蝗災之可怕甚于水旱災害。

  水災可以土丘、山石擋之,可以洼地、湖泊儲之;旱災可以井、河之水灌溉,哪怕衣衫單薄的清苦百姓,只要勤勞一些,也能減輕水旱災害。

  唯有蝗災最為可怕,并非一人、一家、一縣乃至一郡可以消除,因為蝗蟲是活的,可以遷徙,還會產子。

  縱然一家農戶,努力將自己田間蝗蟲捕殺殆盡,若其余農戶沒有捕殺田間蝗蟲,那些田里的蝗蟲,還會跑到捕殺蝗蟲農戶的田間。

  故必藉國家之功令,必以羣邑之協心,必賴千萬人之同力一身一家,方能滅之。

  趙嘉看到這里,心臟就忍不住砰砰直跳,急忙開始翻看第二疏。

  蝗之所生,必于大澤之涯,然多雨水河流之地,卻古無蝗也,故蝗蟲所在必為驟盈驟涸之處。

  湖澤廣衍,暵隘無常,謂之涸澤,蝗則生之。

  蝗出于此,必乃蝗蟲傳生者之地。

  故涸澤者,蝗之本原也,欲除蝗,圖之此矣。

  (注釋:湖澤,湖泊沼澤;廣衍,廣袤、空曠低而平坦的土地。)

  吾巡視各方,于大澤之旁,蘆葦之地,葦之所生,水涯之畔,多見蝗之卵,故推測蝗為水種也。

  或言蝗乃魚子所化,而吾獨斷以為蝗乃鰕(寄生于水中的陸地動物)子是也。

  凡倮蟲、介蟲與羽蟲,則能相變,如螟蛉為蜾蠃、蛣蜣為蟬、水蛆為蚊是也。

  若鱗蟲能變為異類,未之見矣,此一證也。

  鰕善游而好躍,蝻(蝗蟲的若蟲)亦善躍,此二證也。

  物雖相變,大都蛻殼即成。

  若蝗之形酷類鰕,其身、其首、其紋脈、肉味、其子之形味無非鰕者,此三證也。

  又蠶變為蛾蛾之,子復為蠶,蝗變為鰕,知鰕之亦變為蝗也,此四證也。

  看完第二疏以后,趙嘉內心無比震驚。

  他根本沒有想到,這個時代的古人居然有如此大智慧,將蝗蟲研究的如此透徹,簡直可以說是生物專家了。

  第二疏雖只是介紹蝗蟲出生形態與地點,卻包含了鄭國無數心血,也讓趙嘉找到了從源頭消滅蝗蟲的有力例證。

  也只有從源頭上消滅蝗蟲,才能真正解決蝗災,否則縱然捕殺了一批,只要干旱持續,天氣適宜蝗蟲繁衍,仍舊會有源源不斷的蝗蟲出現。

  趙嘉屏氣凝神,繼續繼續翻看第三疏。

  鰕有諸種,白色而殼柔者散子于夏初,赤色而殼堅者散子于夏末,故蝗蝻之生亦早晚不一也。

  江以南多大水而無蝗,蓋湖澤積潴水草生之,南方水草農家多取以壅田,就不其然,而湖水常盈,草恒在水,鰕子附之則復為鰕而已。

  北方之湖盈則四溢,草隨水上,迨其既涸,草流涯際,鰕子附于草間,既不得水,春夏郁蒸,乘濕熱之氣變為蝗蝻,其勢然也。

  故知蝗生于鰕,鰕子之為蝗,則因于水草之積也。

  既知蝗生之源,即當于原本之地除之。

  凡地方有湖蕩、墊洼、積水之處,遇霜降水落之后,當責令各級官吏親臨勘視本年潦水(雨后的積水)所至。

  水涯有水草鰕子存積即多,集夫眾侵水芟刈(殺戮),斂置髙處,風戾日曝,待其干燥,以供薪燎。

  如不堪用就地焚燒,務求浄盡。

  此須縣官吏同心協力,方為有益。若一方怠事,就此生發蔓及他方矣。

  討除不盡者人,不用命此之謂也。

  若春夏之月,居民于波湖中捕得子鰕一石,減蝗百石;干鰕一石,減蝗千石。但令民通知此理,當自為之不煩吿戒矣。

  第三疏記載的內容,更是讓趙嘉欣喜若狂。

  鄭國非常精準的預測出了蝗蟲的生長發育環境、周期,如此就能提前預除去鰕子,從根源上杜絕蝗災的爆發。

  最主要的是,鄭國如此精準、細致的分析了蝗蟲的生長規律,只要將其公布出去,百姓必然不再將其視為神蟲,沒有了敬畏之心,為了保護糧食,百姓豈會不盡心竭力?

  最讓人拍案叫絕的是,鄭國并非簡單的除蝗,而是在人工創造適合蝗蟲產卵的環境,隨后誘捕鰕子。

  有了這三道除煌疏,只要日后各縣官吏認真辦事,基本就可以杜絕蝗災的爆發。

  這簡簡單單的三道除蝗疏,那可是真正的興國良策啊!

飛翔鳥中文    趙公子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