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七十七章 謚號

  申岐之地,都邑中陽,平岐君府。

  “君上,邯鄲急報!”

  正在讀書的趙嘉,看著邊城突兀闖了進來,不由心中微驚。

  他知道邊城性格比較淡然,若非發生了天大事情,絕對不會如此倉惶。

  “邊城,發生了什么事情?”

  邊城說道:“根據探子回報,大王昏厥蘇醒以后,令上將軍統帥五萬兵馬伐魏,欲取繁陽!”

  “上將軍出征魏國不到一月,大王就已經駕崩!”

  趙嘉聞言,臉上露出惆悵之色,輕聲呢喃著:“終究還是來了么。”

  趙嘉反應之平靜,有些出乎了邊城所料。

  事實上,早在趙王暈厥蘇醒以后,讓廉頗統兵五萬攻打魏國繁陽之時,趙嘉就已經得到了消息。

  他隱約記得,歷史上正是廉頗攻打繁陽之際,趙王駕崩。

  趙嘉只是沒有想到,趙王居然這么快就去世了。

  “汝先退下吧!”

  趙嘉擺了擺手,示意邊城退下,而后一個人坐在屋內,神情有些恍惚。

  他雖早就預料過,趙王會去世。

  可真正得知這個消息以后,心中還是五味雜陳,對于未來也感到了巨大壓力。

  趙王在世的時候,無論發生了什么事情,趙國始終穩如泰山。

  哪怕趙嘉割據申岐之地,也能得到趙王的體諒,只因趙王更識大體,知大勢。

  現如今,趙王驟然去世。

  趙偃繼位已成事實,哪怕趙遷已經不在了,趙嘉仍舊有些擔心,趙偃容不下自己。

  真要到了那個時候,趙嘉又當如何行事?

  束手待斃,眼睜睜看著趙偃帶著正在中興的趙國,從此開始走向下坡路,趙嘉做不到。

  更何況,趙嘉如今不僅僅代表自己的利益,身后還有整個申岐之地的利益團體。

  趙嘉若是倒臺,縱然趙偃礙于父子情分,不會真要了其性命,那些跟隨趙嘉的屬下,許多卻都會遭受牽連。

  假如不束手待斃,起兵反叛的話,趙嘉不僅會名聲掃地,還會讓趙國發生內亂,給予敵國可趁之機。

  無論發生了哪種情況,都并非趙嘉愿意看到的結局。

  此前,趙嘉還有些幻想,那就是憑借自己的赫赫戰功,趙王去世的時候,會不會隔代傳位給自己。

  事實證明,趙嘉想多了。

  從趙王病危,到派遣廉頗伐魏,再到從未遣使召自己回邯鄲,趙嘉就已經知道了趙王的態度。

  “如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思量許久,趙嘉終究還是深深嘆了口氣。

  他有些許幻想,希望趙偃能夠容得下自己,讓自己繼續割據申岐之地。

  那樣的話,趙國不僅不會內亂,自己也能竭盡全力為趙國抵御秦國。

  他現在卻是有些發愁,假如趙偃下詔令自己回去為趙王守孝,又該如何應對。

  回去的話,就會變成籠中之鳥。

  趙偃也有很大可能,趁著這個機會軟禁自己,繼而奪回申岐之地。

  若不回去,作為長孫卻不回去為逝世的祖父守孝,于情于理都有些說不過去。

  趙嘉如今所仰仗者,首先乃是名聲,其次才是申岐之地。

  如果名聲毀了,縱然能夠繼續割據申岐之地,亦會失去人心,得不償失。

  “君上,李斯先生求見!”

  就在趙嘉坐立不安的時候,卻是聽到了邊城的聲音。

  “讓他進來吧。”

  邯鄲,王宮大殿。

  趙偃坐在王位上,看著整整齊齊立于下面的滿朝公卿,在欣喜之余,也感到了深深的疲憊。

  趙丹駕崩,趙偃本以為自己登上王位以后,就能執掌天下,成為最愜意的人。

  然而,趙偃尚且沒有享受到權利帶來的好處,就被各種雜亂的事情,弄得有些焦頭爛額。

  先王駕崩,王陵沒有建好、謚號沒有定下來以前,尚且不能下葬。

  如今天氣并不算冷,尸體若不進行特殊處理,很快就會發臭,這些事情雖有專人操持,趙偃也要記掛在心上。

  否則王宮內真要傳出尸臭味,他這位太子亦會顏面掃地。

  不錯,趙偃現在哪怕已經執掌了朝政,卻仍舊乃是太子,而非趙王。

  趙偃為趙丹下葬以后,至少要守孝到明年,才能真正繼承王位。

  王陵,趙偃到不擔心。

  基本每位趙王繼位的時候,就開始為自己建造陵墓,趙丹自然也不例外。

  如今最麻煩的事情,卻是要給先王定謚號。

  對于歷代國君而言,謚號都是無比重要的事情,有時候一兩個字的謚號,基本也就相當于,給對應君主的蓋棺定論。

  若在君王將死之時,給其定下不好謚號,該君王甚至可能會死不瞑目。

  就比如楚太子弒父,謚父為靈。

  豈料其父尚未瞑目,雖然不能開口說話,卻急巴巴地睜著眼睛似有所語,太子即改謚為成,楚成王這才瞑目。

  不勤成名曰靈;死而志成曰靈;死見神能曰靈;亂而不損曰靈;好祭鬼神曰靈;極知鬼神曰靈;不遵上命曰靈;德之精明曰靈。

  靈這個謚號乃平謚,雖不算下謚,卻也并非什么好的謚號。

  擁有此等謚號者,要么是平庸君王,要么是亡國君主,包含了后人對君主的批評與同情。

  歷史上趙偃謚號‘悼襄’,‘悼’乃平謚,‘襄’乃上謚,這個謚號有些許美化的意思。

  其子趙遷謚號‘幽繆’,‘幽’乃平謚(中等偏下,有憐憫的意思),‘繆’乃下謚,有昏聵、荒謬的意思。

  事實上,由于惡謚是對死者的批評,這在古代是比較反感的事情。

  所以到了北宋做出規定:不立惡謚,只作美謚、平謚。

  趙王丹去世的那刻起,其謚號已經被提上議程,奈何謚號為一國大事,幾乎能夠對趙王丹此生功過進行蓋棺定論。

  滿朝公卿以及國內名士,都被邀請到朝堂之內,商議趙王丹的謚號。

  對于趙王,褒者大有人在,卻也不乏貶者。

  由于趙嘉的到來,沒有讓蒙驁攻下趙國太原郡的三十余城,趙國雖有長平之敗,趙丹在位之時卻也算得上是戰功赫赫,令各國不敢小覷趙國。

  故此,不少人建議給予趙王丹上謚。

  可惜的是,無論趙王丹立下了何等赫赫戰功,終究要為長平之戰的失敗負責。

  長平之戰,幾乎改變了整個趙國命運,是所有趙人心中之疼。

  那場失敗,也讓不少學士認為,應該給趙王丹平謚。

  雙方各執一言,爭吵不休,就連趙偃也很難插上話,這才被弄得焦頭爛額。

  謚號不能定下,趙王丹就不能下葬,趙偃也不能真正開始理政,這才心中煩躁。

  眼看雙方還在爭吵,趙偃想起了自己父親臨死之前,還在為了自己能夠順利繼位而鋪路,再也忍不住心中怒火。

  他猛然起身,喝道:“先王在世之時,雖有長平之敗,然趙國力不及秦國,縱有此敗亦在情理之中。”

  “除此之外,先王在世大破燕國、掃滅匈奴、更是屢御秦國,戰功赫赫。”

  “先王謚號定為上謚,再敢言中謚者斬!”

  正在爭論的眾人,驟然看到趙偃發如此大脾氣,頓時噤若寒蟬,那些想要為趙王丹立下謚之人,哪怕心中不愿,卻也不敢再說什么。

  就這樣,在趙偃的極力要求下,趙王丹謚號‘孝成’,史稱趙孝成王。

  上謚者,排名靠前者為神、圣、賢、文、武、成。

  前三者配用者極少。

  能夠除此之外,‘文’多用于和平朝代使國家富強的明君;武多用于開國君主,或者是那些在位期間,開疆拓土立下赫赫戰功的君主。

  至于‘成’,已經算是上謚中的佼佼者。

  成:安民立政曰成;刑民克服曰成;佐相克終曰成;制義克服曰成;禮樂明具曰成;持盈守滿曰成;遂物之美曰成;通達強立曰成;經德秉德曰成;民和神福曰成;道兼圣智曰成;夙夜警戒曰成;曲直赴禮曰成;仁化純被曰成;不忘久要曰成;德備禮樂曰成;德見于行曰成;久道化隆曰成;內德純備曰成;坤寧化洽曰成。

  除此之外,‘孝’雖略顯中庸,更多卻形容君王品德,卻亦為上謚。

  趙孝成王這個謚號的確定,也就表明從今往后,史書上對于趙王丹正面的肯定。

  謚號定下來以后,緊接著就是昭告天下,而后為趙王丹下葬。

  “傳令公子嘉,令其返回邯鄲,替先王守孝!”

  就在滿朝文武張羅著給趙王丹下葬之時,太子偃忽然下達的詔書,卻是讓所有人都感覺到了,山雨欲來風滿樓。

飛翔鳥中文    趙公子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