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燕王不聽樂間之言,以傾國之力攻趙,為了表示決心,燕王甚至決定領兵親征,以壯聲威。
燕國大夫將渠,本不贊同燕國攻趙。
奈何將渠看到樂間苦勸無果,也知道燕王決心,雖心中憂慮卻也沒有辦法。
然而,當燕王宣布統帥偏軍隨栗腹出征以后,將渠再也按捺不住,出言相勸。
“攻趙之戰本不能輕啟,王上乃是至尊,更不可以身犯險。”
燕王聞言不悅,喝道:“寡人為燕王都不出戰,何人愿意效死?”
“寡人心意已決,若有再敢言勸者,力斬不饒!”
將渠心驚膽戰,不敢再勸,只得吶吶退下。
燕將樂乘為樂毅后輩,心中也不贊成攻趙,只是栗腹權傾燕國,樂間、樂乘二兄弟也無可奈何。
樂乘看到將渠離去的背影,心思微動,急忙告退追了上去。
“將大夫且慢。”
將渠聽到聲音,轉頭看到是樂乘追來,臉色這才略微舒展了些。
“樂將軍追上老夫,所為何事?”
樂乘上前與將渠并行,說道:“趙國乃四戰之地,縱有昔年長平大敗,亦不可輕辱。”
“奈何王上如今被栗腹蠱惑,將大夫雖是金玉良言,仍舊難入大王之耳啊。”
將渠聞言,苦笑著搖了搖頭,嘆道:“與人通好約交,而反攻之,用兵不祥。”
“此戰爆發,禍福難料啊!”
看著將渠模樣,樂乘眼神微微瞇起,壓低聲音道:“栗腹乃齊人,自從其成為相國以后,我燕國文武反而不被王上重視。”
“此番以舉國之力攻趙,王上居然讓栗腹全權掌兵,將大夫是否覺得有些不妥?”
樂間、樂乘兩兄弟,都是名將之后,驍勇善戰。
只是由于二人反對攻趙,燕王此次居然沒有啟用他們,反而讓栗腹執掌兵權。
樂乘兄弟本就與栗腹不和,雙方在朝中爭權奪利,由來已久。
本來樂乘兄弟執掌燕國軍隊,縱然栗腹成為相國,他們也絲毫不虛。
可是現在,舉國攻趙此等大事,都交由栗腹全權處理,也是在變相解除樂乘兩兄弟兵權。
若放任事情發展下去,燕國戰敗還好,只要獲勝,燕國真沒有樂乘兩兄弟立足之地了。
相比起耿直善戰的樂間,樂乘心思更加活絡。
思來想去,樂乘還是準備借助將渠等人,參與到攻趙事宜中。
如此,縱然燕國獲勝,二人隨軍統兵,也能分到功勞。
哪怕最終兵敗,由于樂間曾經力勸燕王不可攻趙,也不會被追究責任。
別看將渠今日被燕王斥責,然將渠人脈極廣,對方真要發動自身關系,必然可以讓樂乘兄弟二人,參與到攻趙事宜中。
細細思索著樂乘的話,將渠深吸口氣,沉聲道:“樂將軍乃將門之后,知兵善戰,既然不能阻止王上攻趙,自然應當啟用樂將軍。”
“老夫不才,在朝中卻也有些人脈,只要極力舉薦,兩位樂將軍定可為國效力。”
樂乘聞言大喜,急忙拜謝。
就這樣,在將渠等燕國公卿舉薦下,樂乘跟隨卿秦,統兵二十萬進攻代邑,其中七萬精銳,余者皆為老弱、女子,負責后勤運輸。
本來,樂間亦可跟隨栗腹統兵四十萬,進攻鄗邑。
只是樂間素與栗腹不和,再加上樂間心中惱怒燕王不聽自己建議,又覺得此戰勝率不大,故拒絕參戰。
燕王怒,除其官職、爵位,以致樂間賦閑在家。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就在燕國緊鑼密鼓,準備攻趙事宜的時候,密探早就將消息傳到了趙國國內。
趙王得知消息,急召群臣議事。
趙國王宮。
有武將出班,厲聲喝道:“燕國剛剛派人與大王交好,轉身便舉國來犯,此等背信棄義之徒,末將愿出兵破之!”
其余趙國將領,也都義憤填膺,紛紛出班請戰。
不得不說,燕將樂間憂慮的沒錯,趙國雖經歷長平大敗,卻也連年征戰。
趙國不僅百姓善戰,將領也都如此,絕非碌碌之輩。
哪怕燕國此來聲勢浩大,趙國將領居然也沒有怯戰者。
反觀趙國文臣,卻大多面露憂色。
趙國大夫出班奏道:“長平大敗,我國青壯幾乎損失殆盡,如今雖已過去九年,遺留下來的孤兒,也大多沒有長成青壯。”
“縱然以舉國之力抵御燕軍,恐怕也只能調動不足十萬軍隊。”
“燕軍數倍于我,哪怕最終依靠城池勉強擋住了燕國進攻,趙國恐怕也是傷亡慘重啊。”
“依臣之見,當與燕國和談,縱然付出些許代價,也應該盡量避免戰爭爆發。”
這位趙國大夫話音落下,就有不少文臣出言附和。
趙國軍民雖然善戰,這些年終究傷亡太多,貿然發動舉國戰爭,恐怕會有亡國之禍。
文臣考慮的事情,普遍都比武將要多,自然更希望能夠通過談判,避免這場戰爭。
趙王面露猶豫之色。
他也在擔憂能否擋住燕國進攻,如果通過和談讓燕國罷兵,又要付出怎樣代價。
就在趙王猶豫不決的時候,趙國上卿當即出言反駁:“燕國既然已經全國征兵,自然是下定決心前來攻趙。”
“縱然能夠通過和談避免了這場戰爭,我趙國恐怕也會付出很大代價。”
“如此,豈不使敵國越強,而我趙國越弱乎?”
“燕人貪婪,見不動刀兵就能獲得利益,必然以為我趙國可欺,若再次出兵恐嚇,又當如何應對?”
趙王心煩意亂,問道:“那么上卿以為,當如何應對?”
趙國上卿答曰:“臣以為,當以戰爭防御為輔,聯合其余國家威嚇燕國為主。”
“只要派出策士,說動其余國家發兵來援,定能逼迫燕國退兵。”
趙王聞言,不禁有些心動。
數年前邯鄲被秦國圍困,也是因為有策士說動楚、魏兩國發兵來援,才最終擊敗秦軍。
趙王環顧眾人,發現絕大多數文臣武將,此時都微微頷首。
很顯然,他們覺得趙國上卿所言,乃兩全之策。
只不過,當趙王將目光放在廉頗以及趙嘉身上后,發現廉頗與趙嘉二人,盡皆面無表情,不由心中微動。
“廉頗為趙國上將軍,這些年經歷戰事無數,能沉住氣也是情理之中。”
“嘉兒亦是如此,到底是強作鎮定,還是不關心趙國生死呢?”
念及于此,趙王當即問道:“趙嘉,你為王長孫,對于此事有何看法?”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搜狗小說手機版閱讀網址:.sgx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