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朝杏壇 第一三六六章 新年紅包
第一三六六章新年紅包
大年初一,春天一大早便領著穿戴一新的小春光出門拜年了。
往常,初一拜年都是春天和春雨哥倆一起,后來小春光大了便也領著一起去。不過,今年拜年春天就不能和春雨一起了,因為春雨要帶著何欣妍一起去給家族里的老少爺們拜年。這也是戶山地區流傳多年的舊俗,新媳婦進門后的第一個春節是要到夫家家族里挨家挨戶拜年問好的。這樣做有兩個原因,一是讓新媳婦認認門,和家族里的至親加深一下了解;二是新媳婦在挨家挨戶拜年的同時要接受家族里的長輩送的紅包,紅包的錢數不在多少,但必須是雙數,表示好事成雙和喜慶、吉祥、好運之意。
在華夏大地,逢年過節發紅包的習俗由來已久,清人吳曼云《壓歲錢》“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與清人孔尚任《甲午元旦》“蕭疏白發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錢。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說的都是過年的時候長輩給晚輩發“壓歲錢”(紅包)的場景。過年時候長輩給晚輩發紅包在戶山地區也是盛行的習俗,后來又演變加上了為剛過門的新媳婦發紅包,不過,新媳婦享受這個紅包待遇在夫家一輩子只有一次,也就是剛過門的那一年春節才會有,以后就再也享受不到這個待遇了。同理,新女婿第一次去老丈人家拜年的時候,也會享受到這一待遇。
本來,按照何欣妍的意思跟著春雨出去拜年可以,但紅包要拒收。春書立夫婦少不得又苦口婆心地勸說何欣妍,說長輩給新媳婦發紅包是流傳多年的習俗,不能破了這個規矩,也不能拂了長輩們的面子等等。而且,春書立夫婦還給何欣妍準備了一個兩千元的大紅包,四叔春書家也準備了一個一千元的紅包,春天和許丹拿回家的那五千元錢正好派上了用場。
當春天和許丹把那五千元錢拿回家的時候,春書立夫婦和春書家說什么也不收這些錢,后來還是許丹靈機一動,說讓老人可以用這錢給何欣妍發紅包,剩下的還可以為春雨和何欣妍的新家添置一點家當,春書立夫婦和春書家想了想也就把錢收下了。說句實在話,為春雨和何欣妍操辦婚禮以及許丹開饅頭店的事情,已經把家里的積蓄花了個精光,家里的積蓄倒還是有一點,但那些錢還要為明年開春的春耕春播做準備。“好過的年難過的春”,老輩人傳下來的這句話一點不假,春季家里地里用錢的地方多而進錢的地方少,每到春季,總會有一部分村里人過幾天緊巴日子。
春雨與何欣妍去家族里的長輩們那邊去轉了一圈,挨家挨戶登門拜年,按照慣例何欣妍只是問好,而春雨則要依照戶山地區的舊俗給長輩們行跪拜大禮,何欣妍是第一次經歷這種事情,看著春雨一本正經地行禮叩頭感覺很新奇,想笑又不敢笑,一個上午把何欣妍憋得肚子疼。
中午十二點,滿身疲憊的春雨和何欣妍回家了,這一次春雨和何欣妍收獲頗豐,這一圈轉下來竟然收了接近兩千元紅包。當然了,這里面二伯母的一千元紅包是大頭,其他家族里的長輩每家也就百八十塊,也有給四十元或者六十元的,饒是這樣,也已經遠遠地超出了春雨、何欣妍和春天、許丹的意料。
想當年春天和許丹結婚后的第一個春節拜年,老春家的長輩們每家每戶也就給二十元或者四十元的紅包,六十元或八十元算是多的,最多的也就是一百元,就連春書立夫婦給許丹的紅包也只不過是二百元。可現在呢?老春家的長輩們給何欣妍的紅包最低起步也是四十元,一般都是一百元。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搞活的不斷深入,農民的腰包越來越鼓,而人情之風則隨著收入的增加變得越來越濃厚。
何欣妍和春雨兩個人并沒有私留這四千多元的新年紅包,而是又添上了幾百元湊成了一個五千元的大紅包送給了小春雨,把小春雨樂得抱著何欣妍親了又親。春天和許丹當然明白春雨和何欣妍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許丹便哄著小春雨把紅包又轉送給了爺爺奶奶。春書立和張秀麗當然也明白孩子們這么做的想法是什么,在經過一番推辭之后,兩個人也就笑納了這個大紅包。反正這些錢到最后還是要花在孩子們的身上,至于錢放在誰的手里并不重要。春天和春雨兩兄弟雖然已各自成家,但兄弟倆的感情并沒有因此而變得疏遠,也沒有因此而離心離德,兄弟倆還是一心一意地為著這個大家庭在著想。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許丹和何欣妍這兩個兒媳,兩個人好得跟親姐妹一樣,在妯娌倆身上看不到任何私心惡念,有的只是賢淑和善良的品性,這一點,讓春書立和張秀麗老夫妻感到非常滿意。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