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〇章左右為難21
對于王一川的這個計劃,桂國興沒有提出異議。
這里面有兩個原因。其一,自1995年8月桂國興從s省梁州區南梁縣調回戶山鎮戶山中學之后,他已經習慣了在工作的重大事項上唯王一川馬首是瞻,雖然桂國興肚子里也有他自己的小九九,但在很多事情上桂國興還是自覺不自覺地服從了王一川的安排。其二,王一川安排桂國興去做沈其南和于文軒的思想工作,說到底其實就是讓桂國興去挖莊世濤陣營的墻角。不過,王一川所分析的情況確實是事實,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沈其南和于文軒的立場確實已處于搖擺不定的階段。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沈其南和于文軒還是站在莊世濤的陣營里,但在很多時候在很多問題上他們已經不再明確表態,只是用沉默來代表他們的立場。如果用經驗主義來分析,大多數人肯定會認為沈其南和于文軒是在默許莊世濤的觀點,但作為當事人的王一川和桂國興心里卻明白,沈其南和于文軒其實是在用沉默在表達他們的立場。也就是說,沈其南和于文軒的立場已經逐漸發生動搖。
就在新學期開學之后的這段時間里,桂國興作為主抓教師管理和教學管理工作的教導主任,曾經多次召開級部主任會議,參會的有兼職初三級部主任的副校長王一川和初一初二級部主任沈其南與于文軒。如果從先前立場和陣營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兩兩相對的格局。只可惜,在大權在握的王一川和桂國興的面前,沈其南和于文軒的身份和地位根本不值一提,沒有了副校長莊世濤的撐腰,他們兩個人在王一川和桂國興面前屁都不是。很顯然,沈其南和于文軒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一開始的時候,沈其南和于文軒還用緘默來表達他們對王一川和桂國興的無聲對抗。但慢慢地,沈其南和于文軒發現他們這一做法在王一川的強勢和桂國興的囂張面前根本不堪一擊。
“識時務者為俊杰”這是人盡皆知的一句話,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說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一定要分清當前態勢,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決策。這句話語出《晏子春秋霸業因時而生》一書中,作為春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晏子這句話的全文為“識時務者為俊杰,通機變者為英豪”,在晏子看來,想要成就一番霸業,除了要有洞悉當前局勢的眼光,還要學會變通,只有這樣,才能在亂世中建立一番功業。晏子的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官場。古今官場中又有多少人在背忠叛主之后是用這句話來安慰自己的?誠然,沈其南和于文軒兩個人雖然不是官場“老油條”,但他們兩個人并不傻。在經過一番審時度勢和艱難的思想斗爭之后,沈其南和于文軒的立場慢慢地發生了變化,他們兩個人對王一川和桂國興的態度由原先的抵抗慢慢變成了服從,從服從慢慢地變成了順從。當然了,這個變化是在潛移默化中慢慢改變的,不是當事人根本感覺不到這個變化。更何況,沈其南和于文軒兩個人也很聰明,他們并沒有旗幟鮮明地站到王一川和桂國興的立場,現在也很少大張旗鼓地站到王一川和桂國興的對立面,在很多時候,沈其南和于文軒都是在用沉默來表達他們的態度。他們的這個變化,除了王一川和桂國興之外,就連沈其南和于文軒的同盟莊世濤和田克永也沒有感覺到。
正因為如此,桂國興對王一川安排給他的這個拉攏、策反沈其南和于文軒的任務欣然接受。
同樣,對于王一川的這個計劃安排,孫吳冬同樣也沒有提出異議。
孫吳冬心里很清楚,自己來到戶山中學的時間前后總共不過一個月,對戶山中學的情況根本摸不清。在目前這種狀況下,自己要想在戶山中學迅速打開局面就必須依賴王一川和桂國興這兩個昔日同窗。雖然孫吳冬有過要拉攏莊世濤為已用的想法,但莊世濤這個地方總是存在著不可知的變數,萬一莊世濤真的如王一川和桂國興所說的一樣有狼子野心怎么辦?那拉攏、信任和放權給莊世濤的做法不就等于是引狼入室嗎?在還未能徹底把控戶山中學局勢之前,這種事情孫吳冬絕對不會做。
就在剛剛,孫吳冬搖擺不定的心已經被王一川和桂國興的輪番說教再次給徹底“洗腦”了。現在,孫吳冬滿腦子想的都是下一步該怎樣對抗莊世濤,對于王一川的計劃安排當然不會提出異議了。不單是沒有異議,孫吳冬已經決定接下來還要積極配合。因為在孫吳冬看來,王一川和桂國興這么做都是為了他在戶山中學的“千秋大業”。至于因為錢進等人的原因而萌生的向莊世濤示好的念頭,此時,孫吳冬早已把它拋之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