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二六章 國際友人2

  操場上立時一片混亂,戶山鎮政府的各個領導,在黨委書記宋春山的帶領下,依次上前跟戶縣縣政府、教育局、縣團委,以及東州市團委的領導們握手。然后,東州市團市委的副書記再依次把戶縣的各級領導向來訪的J國友人介紹,然后再把J國友人依次向戶縣的各級領導介紹,隨行翻譯在一旁滴里嘟嚕地為兩邊的人做著翻譯。

  那幾個隨行的記者也在一旁忙活著為領導們攝像拍照,這一通折騰差不多就要十幾分鐘的時間,然后接著是結伴上廁所。戶山中學的廁所還是那種蹲坑式的老式旱廁,一排十幾個蹲坑,大小便都流到廁所后面的大坑里,大熱的天隔老遠就能聞到一股濃烈的腥臭氣。盡管在春天的指揮下,這兩天已經把廁所便道疏通,又用清水沖刷了好多遍,廁所地面也用黃土墊的非常平整,但那股臭氣卻是怎么也掩蓋不了的。各級領導和那些J國友人大都是掩鼻而入,又匆匆掩鼻而出。

  這一番折騰,又是十幾分鐘的時間。然后就是在戶山中學師生們熱烈的掌聲中,各級領導和J國友人登主席臺就座,東州市團市委副書記、戶縣政府副縣長、戶縣團縣委書記、戶縣教育局副局長、戶山鎮黨委書記和鎮長,都按照座次牌的擺放依次落座,其他的各級各部門領導只能是在主席臺下干瞪眼瞅著的份兒;而J國方面,則只有兩位精神矍鑠的六十多歲的老者上了主席臺,分別是J國X大學的名譽校長和J國X大學愛心慈善基金會的會長,其他的J方隨行人員都在主席臺下邊的前排就坐;主席臺上唯一沒有職務的就是那位隨行的翻譯,他就坐在那兩位J國人的身旁。

  會議正式開始是在九點鐘,五月份的氣溫雖然不是太高,但陽光依舊很熾熱,晃得人睜不開眼,這些在太陽底下已經曬了一個小時的學生們,汗水一直順著小臉往下淌。盡管如此,這些孩子們仍然興致勃勃,小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主席臺,外國人到訪戶山中學,這還是戶山中學歷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學生們對J國人的認識僅僅只是停留在電影里的那點知識,還有幾乎每個男生都會說的“咪西咪西”和“八格牙路”,這兩句是學生們從電影臺詞里舶來的J國話。

  會議的主持人是戶山鎮政府的胡云吉鎮長,戶山鎮黨委書記宋春山致歡迎辭。

  宋春山的講話稿就是出自春天之手,文稿短小精悍、文詞精美、結構嚴謹、情文并茂,如行云流水般一氣呵成,點睛之處還引用了不少古詩詞中的名句。只可惜很好的一篇文章,宋春山卻不能揮灑自如地一口氣讀完,而是讀一小段就要停住,給隨行翻譯留下口譯的時間,所以,很完美的一篇講話稿卻因此減色不少。

  那位隨行的翻譯是東州市團市委從旅行社聘請的,對日常口語的翻譯還算在行,但對于文稿中出現的古詩詞,這位年輕的翻譯人員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本來,中國古詩詞講究的就是一個意境和韻味,這個東西不能按詞直譯,對文學功底和文字素養的要求很高。遇到古詩詞翻譯的時候,那位翻譯人員的汗水都流下來了,總算是磕磕絆絆地應付了過去,也不知道J國人會不會聽得懂,反正主席臺下的戶山中學的師生們是沒有一個人能聽得懂,但他們從翻譯的窘態上可以看得出,這些古詩詞確實讓這位翻譯有些犯難。

  宋春山的講話耗時十分鐘,接下來是戶縣政府副縣長和東州市團市委副書記分別講話,他們的講話稿也是春天寫的,這兩個人的講話也都很簡練,沒有畫蛇添足,沒有夸夸其談,也沒有拖泥帶水,只是很簡單的對J國友人表示了歡迎和感謝而已。

  最后一個講話的是來自J國X大學愛心慈善基金會的會長,戶山中學的師生們驚奇地發現,這位年逾花甲的J國老人竟然會講簡單的中國話,并且他在講話中還明確表示,中國的文字他基本上能看得懂,只是有些不會發音或者不能理解文字中的含意。

  其實,這事兒不足為奇。J國語與H語、蒙古語等同屬于阿爾泰語系,這些語言在生成和發展過程中受到了漢語和其他語言的較大影響。尤其是J國和H國,在文字的形成方面更是受到了中國漢語的巨大影響。J國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比較短,現存最早的文字資料產生于公元5世紀,而且是用漢語記載的。公元478年,當時J國的統治者之一倭王武致中國南朝皇帝的國書也是用漢文寫成的。后來(約在公元10世紀),J國人又利用漢字的草書創造了J國式字母。目前,1981年J國政府公布的《常用漢字表》中收入漢字1945個。如果加上J國法務省公布的166個“人名用漢字”,一共才有2111個。但諸橋轍次編撰的《大漢和辭典》中卻收入漢字5萬余個。這些漢字絕大部分是從中國漢字中吸收的,僅有少數是J國自己創造的“和字”。

  當然,這么說是有一定的歷史根據的。據公元一世紀末的中國古籍《漢書·地理志》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余國,歲時以獻來見。”根據這段記載,可知在公元一世紀末之前,J國人已到過中國,有可能接觸到中國的漢字。《后漢書·倭傳》中也有“建武中元一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這表明,J國人不僅已使用漢語,對中國的群臣禮節也很明曉。又據中國晉朝陳壽的《魏志·韓傳》記載,公元三世紀時,朝鮮半島上臨近日本列島的辰朝已使用文字,因此有可能通過辰朝將文字傳入J國。還有一種說法認為,J國使用文字應在公元四世紀下半葉。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J國文字最初是由百濟傳入的,而大和朝廷在公元四世紀初才征服邪馬臺國統治北九州,所以,同朝鮮半島的百濟國往來,最早也在四世紀下半葉,J國使用文字也應在這之后。還有人根據史料《古事記·應神記》中記載的有個叫和邇吉師的人攜《論語》和《千字文》渡來J國,因此推測漢字是在五世紀初由中國傳入J國的。

  總之,不管怎么說,在文化和文明的創立和傳播方面,中國都是J國和H國當之無愧的師傅,只是這兩個徒弟有些不成才,學的本領還不到家。比如,在文字方面,J國和H國只是學會了漢字的一些簡單的偏旁部首而已。當然,這只是笑談而已。不過,在J國和H國的文字中大量使用漢字,這個倒是真的。

  本書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飛翔鳥中文    九朝杏壇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