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三五章 少年營

  所謂少年營,顧名思義,就是李恪心目中專門安置與培養少年人的機構,性質上雖接近于后世青年團一類的后備團體,但在結構和操作上,卻更傾向于那些綜合性的初等教學機構,也就是小學和中學。

  這個想法突如其來,卻又由來已久。

  說它突如其來,是因為季布莊園有過量的稚童與少年,總數超過六百,再加上蒼居原本的三十余適齡孩童,趙墨與歐冶陸續遷入,卻尚未明定發展方向的小子們,蒼居可估的十五歲以下人口已經達到八百余。

  這個數量不僅顛覆了蒼居合理的人口結構,怎么安置他們,也成了眼下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畢竟季布莊園,根本就是李恪來到大秦以后,看到的最大規模的孤寡院…

  而說這個想法由來以久,則要從胡陵之行開始。

  墨家衰敗之勢由來以久,天下墨者三脈,總人數不足千五,這個數量對一門雜學來說或許足夠,但墨家是顯學,兩萬分之一的普學率對一門顯學來說,堪稱災難。

  李恪不止一次試過去總結墨家衰敗的根由,長平之殤,三墨歧見,墨雜之分…

  在李恪看來,墨家難興最關鍵的原因其實是對墨者過份高企的標準和苛求。

  僅以胡陵為例,百姓自幼誦讀墨學,但長成后入墨的卻少之又少,蒼居也有類似的情況,還有李恪那位以墨學開蒙的伯父李汩…

  并非是墨學不引人,實在是墨義太趕人了!

  李恪分析過自己身邊的墨者,憨夫、辛凌、由養、儒,還有靈姬、風舞、葛嬰等等,無一不是學養精深,武藝精湛,業藝精熟,信仰精厚…

  這種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精英模式并非不好,可若是對每個墨者都如此要求,不僅太過強人所難,還容易讓特長突出的苗子淪于平庸。

  李恪想通過少年營來改變眼下的狀況,而且做好了獨斷專行的準備!

  少年營三字一出,果然滿室皆默。

  慎行沉吟了好一會,才試探問道:“恪,你是想將少年大量收入墨家?”

  “算不得收入墨家。”李恪小心翼翼掩藏著心思,輕聲說,“季布那頭千人遷入蒼居之后,蒼居少年便近八百之數,原有的書院已不足以收容他們,務農、務工也并非少年專長。莊園少年受俠道影響頗深,如柴武者,十三便敢帶著弟妹劫道,且絲毫不以為恥。若是任由他們自在發展,對蒼居而言,并非善事。”

  “少年營便是書院?”

  “是,鄉學,書院,蒙學,只是他們依托墨家而存,與其讓他們以法儒入蒙,不如授以墨學,并從中挑選適合的苗子。”

  辛凌眉頭一皺:“你準備教授甚文?”

  “《經》上下,《經說》上下,詩、書兩篇,《楚辭》、《山海經》、《神異經》、《列子》,還有《呂氏春秋》和墨劍。”

  “以雜家為重,兼顧墨學…”辛凌隱約覺得李恪另有打算,可又想不透李恪的心思,“為何不授十論?”

  “十論者,墨義也,少年心性不定,不知其本,反容易誤信誤傳,人云亦云。”

  “《非儒》如何?”

  李恪搖頭一笑:“師姊,這些孩子未入墨門,先學《非儒》,他們究竟會以為儒家虛榮,還是覺得我墨家小家子氣,容不得他學?”

  辛凌不說話了,看向慎行。

  慎行盯著李恪:“雜學與墨經,便可讓孩童心向墨家?”

  “雜學者兼容并蓄,可識文斷字,兼修多門。墨經則是墨家機關術之基本,墨家最吸引少年的,不就是機關秘術嗎?”

  “為何還要學墨劍?”

  “學武是為強身健體,健體是為氣力足備。更何況墨劍飽含墨義之精華,在傳劍時授義傳道,比死記硬背的效果可好多了。”

  “你以為,八百少年營,可入墨者幾何?”

  “當有半數。”

  “四百?”慎行難以置信道。

  “半年拔選一次,凡年十三以上,好學且品性堅忍者入墨,授以十論。至十七縛籍,錄學子籍,再令其踐行墨義,如此當有半數。”

  “十三入墨,卻到十七才開始踐義…”慎行苦笑道,“恪,你以為是墨義阻了墨家壯大?”

  “少年心性不定,少有堅持,反觀長成之后,若心中有信仰,區區墨義何足掛齒?”

  慎行不由點頭:“為師還有最后一問,你以為,少年營由何人主持妥當?”

  “最妥當的是季布。”李恪毫不猶豫,“蒼居少年多出自莊園,季布兄弟對其有恩。再者說,季布乃信士,信義二字,無價之寶。”

  “可是季布非墨。”

  李恪輕松道:“他們兄弟倒是希望加入墨家,只是叫我推了而己。”

  “為何?”

  “對墨義不明所以之輩,便是勉強收入墨家,也不過是在墨衛的基礎上再多個墨俠而已。”李恪撇著嘴說,“老師,墨家難道還不夠亂嗎?”

  “可你又想要他主持少年營…”

  “是啊,我打發他們三兄弟去尋師哥學藝去了。”李恪聳了聳肩,對由養道,“由養,讓師哥將他們收作弟子,一年時間讓他們精熟墨義,通背十論,待他們做成了這些,才是主持少年營的人選。而在那之前…師哥為主,由養為輔,如何?”

  慎行滿意點頭:“看來你對此事早有打算,為師允了。”

  “謝過老師!”李恪終于眉開眼笑,“由養,你現在便啟程。家居,饕餮,墨行,改田,少年營,還有季布幾人拜師之事,一件不可延誤!”

  由養拱手震聲:“唯!”

  在季布處借了馬,由養與眾人道別,北行歸往蒼居。

  霸下在汝水畔一停七日,程鄭理清了季布欠款,第一批二十余戶人家也在墨者的護衛下離開莊園,隨行的還有丁固。

  風舞和蛤蜊回來了,霸下終于開爐啟行,越過汝水,穿過南陽,夜以繼日向著南郡奔行。

  夕陽西下,李恪憑欄遠眺,整個人都陶醉在荒野無邊的美景當中。

  人才鏈條,生產秩序,集體作業,新式機關…蒼居還缺什么呢?

  商路!

  “此行回返的時候,看來必須去一趟沛縣了啊…”

飛翔鳥中文    大秦鉅子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