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720章:新的項目

  這天上午。

  光影公司。

  林曉光剛到辦公室沒一會兒,小蘭就走進來說:“董事長,有個叫宋曉飛的攝影師,沒有經過預約,非要馬上連你。“

  林曉光疑惑地問道:“噢,他人呢?”

  小蘭答道:“在會客室里,您要見他嗎?”

  林曉光直言不諱地說:“要,你馬上請他進來。”

  話說,這位叫宋曉飛的攝影師,是林曉光最喜歡合作的攝影師之一,之前林曉光執導的《唐人街探案》,就是由他親自掌鏡。

  林曉光喜歡和宋曉飛合作,是因為他有著扎實的攝影功底,十分注重使用新興的攝影技術。

  從《倔強的蘿卜》、《斗牛》、《殺生》三部曲的強烈形式感,到《警察有約》、《雙食記》、《星海》、《唐人街探案》的傳統寫實攝影,再到“夢一般”的《一代宗師》唯美詩意。

  宋曉飛既能追求文藝片的強烈表達,又能兼顧商業片的視聽體驗,還可升華為寫意的華國意境。

  其攝影如水一般的利萬物而不爭,有彈性、合作性高又充滿張力。

  影像上,宋曉飛通過變形、放大、夸張的手法,故意制造出與觀眾傳統思維互不協調的效果,使得觀眾在觀影過程中產生劇情錯位,不斷地從故事中抽離出來,甚至達到某種程度的出戲體驗,引發觀眾的反思和覺醒。

  而且,在運動鏡頭的“逆向”使用上,他也總是打破常規,做到了自己的極致。

  過了一會兒,宋曉飛被小蘭帶進來,不知為什么,他每次見到林曉光總是有一種拘束感,雖然林曉光和他總是以兄弟相稱,說話卻是小心翼翼的,在劇組就是這樣。

  這倒不是林曉光在私底下頗有威嚴,喜歡對手下的員工頤指氣使,而是宋曉飛這個人本性就是如此。

  林曉光和宋曉飛握手:“曉飛哥,別來無恙,找我有什么事嗎兒?”

  宋曉飛猶豫了一下,不好意思地說道:“曉光,我想自己拍部電影。”

  宋曉飛要拍電影這件事,林曉光一點兒也不感覺奇怪,因為很多導演都是從攝影師轉行過來的,要說攝像師轉型做導演最成功的,就是章藝謀了。

  而且,攝影師轉型做導演的,其他的先不論,畫面肯定都是有保證的,人家審美就比大部分人高了一等。

  大家都清楚,大部分攝影師,本來干的就是導演的活。

  有句話怎么說來著,不想當導演的攝影師,不是好攝影師。

  所以,林曉光完全能夠理解宋曉飛想要導演的想法。

  頓了頓,林曉光饒有興致地問道:“什么電影?有劇本嗎?”

  “有的曉光,這就是我想拍的劇本。”宋曉飛說著,就把一份劇本遞到林曉光手中。

  林曉光拿過來一看,名字是《情圣》,劇本的看頭就很有吸引力,讓人有種看下去的沖動。

  看到林曉光認真的看著劇本,宋曉飛就在邊上候著,也不敢開口說話,生怕打擾了林曉光的思緒。

  這個劇本改編自1984年的美國電影《紅衣女郎》,講述了肖瀚在好兄弟的出謀劃策下,輾轉于三個女人之間,經歷了一系列囧事的故事。

  雖然《情圣》是一部以“性”為主題的喜劇劇本,難得的是并沒成為徹頭徹尾拿葷段子開玩笑的粗俗喜劇,主要劇情和笑料,都更像是一部“男人幫”喜劇。

  該片做到了劇本的敘事化和商業化,除此之外,劇本的風格輕松明快,既不呆板、也不顯得過分吵鬧。

  堆滿笑料的同時又給了觀眾一定思考空間,作為一部不用費腦子的幽默鬧劇,《情圣》這個劇本,完成了自身的預定目標。

  如果不是宋曉飛已經事先說了,他想自己做這個劇本的導演,林曉光自己都有點想拍了。

  看完劇本之后,林曉光開口問道:“曉飛哥,有什么需要我幫忙的,就說吧,都是自家兄弟,盡管跟我開口。”

  聽到林曉光這么說,宋曉飛也松了口氣,思索片刻后,方道:“曉光,你了解我,我只懂拍攝,制片方面你是國內最頂級地行家,所以,我希望,你能幫我操作這個項目。”

  林曉光想都沒想,就說:“行啊,沒問題,我可以做你的制片人。”

  不等宋曉飛回答,林曉光接著又問:“曉飛哥,還有其他什么要求嗎?”

  宋曉飛先是搖了搖頭,又笑著點了點頭:“曉光,我希望你能邀請嚴妮,出演這部戲的女一號馬麗蓮。”

  林曉光愣了一下,心說,這宋曉飛看起來老是巴結的,居然也是個悶騷的熟女控,居然想請嚴妮做《情圣》這部電影的女主角。

  要知道,憑借《武林外傳》“佟掌柜”一角走紅的嚴妮,可是一位風韻猶存的女演員。

  “這個我會想辦法,只要她的檔期允許,應該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林曉光如是說。

  “曉飛哥,你能告訴我,你為什么會想要選嚴妮做女一號嗎?我很好奇。”

  在林曉光的追問下,宋曉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接著就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跟林曉光說來。

  原來,之前宋曉飛和嚴妮在電影《斗牛》中就曾經有過合作,看到劇本的時候,“馬麗蓮”的第一人選,他就想到了嚴妮。

  林曉光之所以沒有反對,也是因為個人喜好的問題,很顯然,林曉光對嚴妮這樣的半老徐娘,和宋曉飛一樣,也是抱著欣賞的態度。

  而另一方面,林曉光也看好宋曉飛的執導能力,這一路走來,他都特別喜歡跟新的導演合作。

  其實,林曉光在《瘋狂的石頭》后,走的路子可以用股市里“打新股”的概念解釋。

  所謂的“打新股”,就是把寶壓在新人導演身上。

  站在邯三平的角度來說,林曉光就是他打出的超級潛力新股,他當年給《人在囧途》的林曉光投資,在圈子里也被傳成了“慧眼識人”佳話。

  而且,除了封小剛、霍建起之外,林曉光合作的幾乎都是新人導演。

  《全民目擊》的非行是新人導演;《催眠大師》是在內地半新的導演許崢;《戰狼》的導演吳精是無人問津的青年導演:《煎餅俠》的導演是大鵬,整個電影都是程伬希在運作;《夏洛特煩惱》的閆非和彭大魔也是新人導演;《陸垚知馬俐》地導演文漳是新人導演;就連當年《瘋狂的石頭》的寧灝也是新人導演…

  可想而知,以林曉光的話語權,在新人導演的盤子里,他的參與度更高,可以輕松拿到主演、監制和在劇本中加上自己的意見,拿到投資名額甚至改變分成方式。

  在娛樂這盤棋局中,林曉光始終算是一名好的棋手。

  特別是近幾年,他的身份最大的轉變是退居幕后,扶植新人。

  當宋曉飛準備稱贊這一行為時,林曉光卻坦言說:“我沒那么高尚。”

  “跟你們這些新人導演同行,其實也是自己的一個作品積累,最終目的還是回到作品本身,讓好作品浮出水面。”

  不得不說,與華國電影同行的10年,也正是林曉光與市場、與觀眾討論電影意義的10年。

  很多人都會認為喜劇與商業是林曉光電影成名的捷徑,以至于大家吝嗇于用口碑去嘉獎林曉光的這些作品。

  在觀眾傳統的意識里喜劇與藝術像是永遠難以共生。

  但是,回望這10年,由林曉光執導的的《人在囧途》《泰囧》《唐人街探案》等喜劇作品對華國電影的意義,絕非僅是高票房的標簽。

  10年間,無論是喜劇的表達形式,還是黑色幽默包裹的內容價值,林曉光和他作品都在潤物無聲般的,影響著華國電影和普羅大眾。

  經過這些年的沉淀,林曉光再次面對喜劇、商業和藝術的關系時,他總結出了這樣一個答案:

  人們總習慣把藝術和商業切開來看。但是作為一個影視工作者而言,它們本身就該是一個整體。

  在這個體系里,你怎么樣去傳達的更好,其實每一步都是藝術。

飛翔鳥中文    華娛之白金年代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