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我544章:成功和風險

  翌日。

  上午。

  林曉光剛來到公司,經過梁果兒辦公室的時候,就輕輕走進來,坐在沙發上靜靜望著正伏案工作梁果兒。

  梁果兒抬起頭,一臉意外地道:“曉光,你怎么有空來我辦公室了?“

  林曉光笑著道:“沒事,我只是順路過來看看你。”

  話說著,林曉光自顧自點了一支香煙。

  梁果兒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突然說道:“曉光,你昨天讓我查的上海騁亞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我昨晚看了一下,法定代表人確實是程思城。”

  “這家公司的前身是程思誠的工作室,注冊資本為1000萬人民幣。”

  林曉光吐了口煙圈,感慨地道:“看來這個程思城還真有點東西呀,居然能拿出1000萬注冊公司。”

  梁果兒盯著林曉光看了一會兒,忽然笑著道:“曉光,我現在才發現,你跟程思城其實挺像的。”

  林曉光沒好氣地道:“我——呸!我跟程思城長得像?哪里長得像了?他一城鄉結合部的土包子,能和我這樣的高富帥比?”

  看著林曉光煞有介事的表情,梁果兒忍不住笑道:“曉光,你激動什么,我說的又不是長相,是你倆的經歷。”

  林曉光沒好氣地道:“那你倒是說說,我跟他究竟有什么像的?”

  梁果兒放下手頭上的工作,幽幽地道:“你想啊,你倆以前都是華宜的簽約藝人,也都分別擁有公司一定比例的原始股份,然后你倆相繼離開華誼,你做了導演,他也做了導演,你創辦了光影影視公司,他也創辦了屬于自己影視公司…”

  “就連交的女朋友,都是你們在戲里的合作對象!”

  “唯一的不同是,你和小冉姐已經結婚生子,他和冬麗婭還處在戀愛階段。”

  聽著梁果兒拿自己和程思城的經歷對比,林曉光琢磨了一下,也確實是這么回事兒。

  不過,林曉光感覺程思城一直在模仿自己,簡直太不要臉了。

  不等林曉光回答,梁果兒接著又道:“曉光,還有件事我非常不理解。”

  瞅著梁果兒疑惑不解的神情,林曉光沒好氣地道:“果兒,咱倆誰跟誰啊,這么多年都過來了,有什么話就直說,別跟我藏著掖著。”

  梁果兒點了點頭,方道:“同樣是新導演,為什么我們公司自己出品的電影《催眠大師》,你才投了不到500萬,可人家程思城公司出品的電影,你卻愿意投資1000萬?”

  “難道在你眼里,許崢哥的導演水平,真的就不如程思城嗎?”

  林曉光搖了搖頭:“當然不是,老許的能耐我還是很相信的,只不過,《催眠大師》是懸疑片,在國內算是一種比較冷門的題材,這部電影的票房究竟怎么樣,其實很難預估,而《邶京愛情故事》和《失戀33天》一樣都是愛情片,這兩者之間的受眾肯定是不同的。”

  梁果兒恍然大悟地道:“原來是因為這個,你這么說我就明白了。

  “對了曉光,既然你那么喜歡投資半路出家的新導演,為什么不嘗試考慮投資一些學院派的導演,他們難道不會更專業一些嗎?”

  林曉光又好氣又好笑地道:“我倒是想投資啊,可學院派出身的導演實在太少了,咱們國內根本沒幾個導演是科班出身的。”

  梁果兒想了想,好像也是這么回事兒,可她還是按耐不住好奇心問道:“曉光,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現象?難道有什么貓膩不成?”

  林曉光感慨地道:“貓膩倒是沒有,之所以我們華國電影界沒有那么多學院派出身的導演,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拍電影太貴了。”

  “你比如說,同樣是藝術門類,美院出來的學生可以自己畫幾張畫,中文專業的可以自己寫個小說,音樂學院的學生可以寫幾段音樂掛在網上,或者找幫兄弟搞個合唱,也能夠吸引到眼球。”

  “所以,華國可以有幾百萬的網絡寫手和幾百萬的不知名畫家,幾十萬的不得志音樂人。”

  “唯獨只有拍電影,投資實在是太特么高了。”

  “就算搞個學生作品,燒錢都是以萬起步的,有幾個學生自己家里拿的出來?又有幾個投資商愿意拿自己的家底,讓這些半大毛孩子折騰?”

  “別說咱們華國了,就算是在米國這樣電影業發達的地方,電影學院畢業的絕大多數學生,最終也是成不了導演的。”

  “而程思程雖然不是科班出身的導演,可他已經通過《北京愛情故事》這部電視劇證明了自己的才華,要不是因為這個,我也絕對不會冒著風險,去投資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新人導演”

  其實,關于拍電影投資太大,不止國內是這樣的情況,就連米國也差不多。

  著名導演李安就曾經講過一個例子,他有一個學弟,畢業作品比他的還要出色,但最終也是沒有能夠成功入行。

  李安自己,當時其實也近乎絕望了。

  但是他分析了一下自己的學長畢業以后的走向,發現,凡是改行去做電影產業里其他門類的,沒有一個混出來的,只有堅持寫劇本的有人成功。

  因此,即使是在那樣的環境下,他仍然一路苦撐,不停寫劇本,不停見投資商,積極爭取各種輔導金的機會,才最終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

  可以說,李安的成功,盡管是他自己能力的體現,也有很大的幸運成分。

  假如不成功,他當時已經做好準備,去改學計算機,當個程序員了。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華國目前成功當上導演的人。

  程凱歌,電影世家出身,他算是很少有的,只要愿意拍片,就有片子拍的人。

  章藝謀,攝影師出身;

  封小缸,編劇出身;

  黃家衛,編劇出身;

  姜文,演員出身;

  顧長衛,章藝謀的御用電影攝影師出身;

  烏爾善,片導演出身;

  滕華濤,電視劇導演出身;

  徐靜蕾,演員出身;

  趙薇,演員出身;

  林曉光,演員出身;

  韓寒,暢銷書作家出身;

  程思城,演員歌手出身;

  郭敬明,暢銷書作家出身;

  徐浩峰,暢銷書作家及編劇出身。

  周杰倫,歌手、演員出身;

  許崢,演員出身;

  蘇有朋,演員出身;

  他們這些人的共同點就是,他們要么已經在電影相關的行業內站穩了腳跟,獲得了業界的一致認可。

  要么就是,自帶巨大的流量,能夠有無數粉絲買單。

  對于電影學院的畢業生來說,要做到自帶巨大的流量,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前面的那條路,也是非常艱辛,只有每個行當內的佼佼者才能夠走出來。

  即使是成功的當上了編劇,或者攝影師,或者電視劇導演和片導演,能養家糊口都不錯了,有幾個人是有余力向更高的地方走的?

  所以,華國不只是學院派出身的商業電影導演少,而是本身學院派出身的導演就特別少。

  他們不但內部競爭激烈,還要面臨外部轉行的作家、演員、歌手的競爭,所以拍電影的機會就更少了。

  遠的不提了,就說林曉光吧,他當年為了拍攝《人在囧途》,不僅自己動手寫劇本,還拿出了所有的積蓄,甚至在華宜的質疑下,拉來了許崢、邯三平一塊投資,才把《人在囧途》這個項目給敲定下來。

  ps.感謝“花笑云”和“書友1533296848328111”兩位小伙伴的打賞鼓勵,也感謝每一位訂閱投票的小伙伴,提前預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飛翔鳥中文    華娛之白金年代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