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戲骨為什么叫老戲骨,有積累,有想法,演的多了,根本不用琢磨,張口就是一段娓娓道來的臺詞。
當然了,章國立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他不僅戲好,連導演和主持人工作都干得有聲有色,還對劇組各項工作了如指掌。
比如今天有一場戲,鏡頭明明在章國立背后,但機器移動得快了還是慢了,章國立不用看都知道。
那場戲是章國立和林曉光的對手戲,戲剛演完一條,身兼兩職的的林曉光還沒來得及跑到攝影機前回看效果,章國立就先說:“曉光,這段咱倆重來吧,剛剛移動軌速度不勻。”
林曉光一開始還不信,然而一看,果然是章國立說的那樣。
在收工回賓館的路上,林曉光和章國立一路同行。
林曉光邊走,邊忍不住贊嘆道:“國立老師,您怎么什么都懂呀?特別是您說臺詞的感覺,那功力真是深不見底。”
章國立笑了笑:“曉光,這種恭維話,咱爺倆私底下說還行,以后就不要拿出來吹捧了,容易讓人笑話。”
林曉光不以為然地道:“誰敢笑話您啊國立老師,現在很多年輕演員,也包括我在內,跟您比起來,就跟不會說臺詞一樣。”
章國立笑了笑,忽然話鋒一轉:“曉光,人們常說,時勢造就英雄,可在我眼里,你和黃寶強的成功之路,都是不可復制的。”
“你說,你一個野路子出身的橫店群演,居然能一步一個腳印蛻變成為男一號,再轉型成為一名電影導演,這才是真正值得大書特書的榜樣。”
林曉光笑著打趣道:“國立老師,您老就別反過來損我了,我純粹是運氣好,這么些年來,出門總遇貴人,自己倒沒怎么努力。”
章國立大笑道:“哈哈,這話說的有意思,你這是變相夸自己天賦異,不用怎么努力就能成功。”
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對于林曉光而言,能和章國立這種經驗豐富的老前輩交流,絕對是一件受益匪淺的好事。
畢竟做演員做到章國立這個份上,對于外界的贊譽早就形成免疫了,要的無非是被人尊敬的那種舒爽感。
而且,章國立這種人其實很簡單,只要伺候周到,讓他面子里子都有了,自然愿意跟后輩說些自己的想法和見解。
“對了國立老師,你這么多年究竟是怎么自導自演的?能給我具體分享一下經驗嗎?”
章國立琢磨片刻,搖頭道:“曉光,這事沒法分享啊,時代不同,條件也不一樣,適合我的方法,不一定就適合你。”
林曉光恭敬地道:“沒事兒,您說吧,我洗耳恭聽。”
章國立沉吟了一會兒,點頭道:“你出道也不算晚了,也應該知道以前的劇組是什么樣的。”
林曉光也點了點頭:“我知道,早年間劇組的拍戲條件有限,很多劇組總共就一臺機器。”
“你說的沒錯,那時候鏡頭一切換就得換機位,換一次機位就要換一次燈光,如果不提前做好準備,會耽誤很多時間。所以分鏡頭的東西,導演一定要心里有數。”
“從我第一次自導自演開始,我每天拍完戲,回去第一件事就是把第二天導演要做的機位和分鏡圖寫好畫好,然后再做演員的功課。”
不得不說,能得到章國立這樣的老前輩的提點,對于導演和主角林曉光,甚至對于整個《山楂樹之戀》劇組而言,都是事半功倍的。
不知不覺間,電影的拍攝已經步入了中期。
這天上午,準備工作已經妥當,林曉光大馬金刀的往導演椅一坐,揮了揮手。
副導演隨即喊道:“就位就位!”
“準備好了沒有?”
“好了!”
“開拍!”
這場戲講的是,老三和靜秋分別多時,長芳帶來了一些山楂花,紅紅的,用一張很大的玻璃紙包著,拿給靜秋。
趙莉穎一看,就知道是老三叫長芳送來的,長芳也對她擠眉弄眼,但兩個人當著其他人的面,不敢說什么。
等到其他人不在的時候,長芳才說:“是老三叫我給你送來的。”
“他…好嗎”
長芳繃著臉說:“不好。”
趙莉穎急了:“他…生病了”
“嗯,生病了…”長芳見趙莉穎很著急的樣子,就笑起來,“是生了相思病了。好啊,你們兩個早就好上了,還不告訴我!”
“你別瞎說,”趙莉穎趕緊聲明,“誰跟他好上了我還在讀書,怎么會做這種事”
長芳不在乎:“你怕什么我又不是你們學校的人,你瞞著我干什么老三什么都不瞞我。他是真喜歡你呀,為了你,把他那未婚妻都甩了…”
趙莉穎正色道:“他不是為了我甩的,他們早就吹了…”
“他為你把未婚妻吹了不好嗎那說明你把他迷住了呀。”
“那有什么好他為了我可以把未婚妻吹了,那他為了別的人,也可以把我吹了…”
“他不會吹你的,”長芳從包里摸出一封信,嘻嘻笑著說:“你答應讓我也看一看,我就給你,不然我就帶回去還給他,說你不要他了,不想看他的信,讓他急得去跳河。”
趙莉穎裝著不在意的樣子說:“他沒封口,你自己不知道打開看”
長芳委屈極了:“你把我當什么人呀人家不封口,就說明人家信任我,我怎么會偷偷拆開看”她把信扔給靜秋,“算了,不給看就不看吧,還說這些小氣話。
“那…等我先看一下,如果能給你看…”
長芳笑起來:“算了,跟你開玩笑,我看他的信干什么總不過就是那一套‘親愛的小秋,我想你,日夜想你…’”
趙莉穎急不可耐地展開信,匆匆看了一遍,收了起來,微笑著對長芳說:“你說錯了,他沒寫你說的那幾個字。”
“好,過了,不錯!”
看到趙莉穎漸入佳境的表演,林曉光總算是欣慰地點了點頭。
要知道,剛開始面對趙莉穎這樣的“新手演員”的時候,林曉光是非常頭疼的。
當初林曉光覺得趙莉穎這個小姑娘很有特色,前世的事實也證明,她適合吃這碗飯,才找她演了“靜秋”。
沒想到,趙莉穎剛進劇組的時候,表演起來特別費勁,她有的時候,根本聽不明白林曉光給她講戲,整個人都是懵的。
“可能一段戲拍了三分鐘,最后能用的也就三秒鐘。”
林曉光一開始認為,趙莉穎在演戲的“理性層面”嚴重不足,不太懂得用方法,也不太懂得分析角色。
章國立想不通,就好奇地問他:“那你為啥還要堅持用她呢?”
林曉光想了想,坦然道:“因為她的感性層面很豐富。”
“趙莉穎能用的那“三秒鐘”里,就演得特別好,特別靈動。”
所以,為了這無數個“三秒鐘”,林曉光只好不停地拍、反復地拍,把趙莉穎的潛力和靈氣全都發掘出來。
有一個鏡頭,林曉光為了捕捉趙莉穎最好的表演,不惜拍了一百多遍,拍了整整三天,每天三十幾遍。
在這樣不厭其煩的錘煉下,趙莉穎才總算摸到了表演的門檻。
林曉光對此也頗為滿意,他認為這樣的鍛煉下,提煉出來的表演是別人無法替代的。
雖然之前和林曉光發生過一些不可描述的小插曲,可趙莉穎心里也覺得,自己真的非常幸運,第一次拍電影,就做了女一號,還碰到了林曉光這么好的老師。